舒添宇 程明霞
時下,作文教學流行話題作文,但凡考試,必有話題作文的命題形式。這種考查形式的變化源于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源于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這對長期以來命題作文一統(tǒng)天下的語文考試無疑具有革命性的進步,它在立意、構思、選材、語言等方面對學生極大地開放,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釋放才情,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打開泉涌的文思,從而照顧到了不同程度、個性口味的學生。但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由話題作文帶來的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話題作文對文體限制少,寫作要求靈活開放,造成多數(shù)學生文體意識淡化,寫出了許多非驢非馬的“四不像”文章。加之語文教材改革把一些可以稱為寫作例文的典范文章刪掉了,過多的選編進大量的時文,學生在這種文章環(huán)境中所獲得的規(guī)范文體知識少之又少,動筆寫作天馬行空,甚至信口開河,滿紙荒唐言,有時候讓老師哭笑不得。假如作文教學重視學生嚴格的文體訓練,也不至于出現(xiàn)大量的“四不像”。因此,作文教學必須重視嚴格的文體訓練,引導學生先“入格”再“破格”,沒有有效規(guī)范的的“入格”,何來“破格”?結果只會是頻頻“出格”撞紅燈。
首先,閱讀教學要定好“入格”點。其實,從文章的基本要素及構件來看,標題、主旨、材料、思路、語言、風格等,不同的文體呈現(xiàn)出不同的個性特色。就拿標題來講,敘述文重在揭示時間、故事、情感取向、環(huán)境、線索、主題等,論述文則重在揭示論點、論題、結論及相關的背景事件等,而說明文的標題往往直截了當,讓人一看就能明確說明的中心。就表達方式而言,每種文體不可能單純使用一種,都是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但同一種表達方式在不同的文體中作用大不相同:議論是議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手段,它在記敘文中卻是起著揭示事件內(nèi)涵升華主旨的功用,在說明文中則是起到幫助很好的說明事物本質(zhì)特征的作用。那些以議代敘以敘代議的病文差不多都是沒能“入格”而“出格”。比喻、對比這兩種修辭格在記敘文中稱為比喻對比修辭,說明文中成了打比方或打比喻或比喻說明、作比較或比較說明,議論文中則成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名稱不同功能也大相徑庭??梢?,閱讀教學中文體“格”的訓練何等重要。
其次,寫作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大量“入格”促成“破格”的完成。作文教學無序化是當下寫作課堂不爭的事實,表現(xiàn)在:同一學段(七、八、九年級)沒有訓練的側重點,從初始年級開始就弱化文體訓練,圍繞所謂的話題作文進行寫作活動,致使學生喪失了“文體格”形成訓練的黃金時期,久而久之,學生寫作思維運行缺少有效的調(diào)控,良好的寫作思維習慣難以穩(wěn)固形成。重視記敘文寫作,忽視說明文議論文寫作訓練,因為考場作文要求文體不限,學生完全可以避重就輕避實就虛以強對弱,繞過難纏的議論文說明文。作文教學時間也不能保證。兩周一寫一講評并未落到實處,草草的寫,蜻蜓點水似的講評,教師累得慌,學生不甚了了,濤聲依舊的日子天天重復。三大文體的訓練重點貫穿在七、八、九幾個學段,圍繞每個階段的訓練重點,做足做透。教師要制定出扎實的作文教學計劃,嚴格遵照計劃開展教學。學校管理監(jiān)督要深度到位,檢查反饋及時有效。適時調(diào)整計劃內(nèi)容,修正既定的教學措施。課外閱讀指導也要抓住“文體格”的訓練主線,以例文范文仿寫為突破口,強化文體意識的培養(yǎng)。
第三,創(chuàng)設情境條件,鼓勵學生寫放膽文。學生在完成了“文體格”訓練量變階段之后,置身于放膽“破格”的臨界狀態(tài),創(chuàng)造的欲望才能呼之欲出。結合學生的閱歷、知識積累、寫作水平、才情等實際情況,從歷史名人古跡、時事要聞、當代文化名人等角度,為學生自由寫作創(chuàng)造契機。尤其是要從時下較為流行的文化散文中汲取作文的靈感,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類似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思維習慣、素質(zhì)。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要善于在基本篇目上挖掘寫作素材,改寫、續(xù)寫、擴寫既是屢試不爽的傳統(tǒng)妙方,現(xiàn)在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是這些老方子被一些“喜新厭舊”的所謂創(chuàng)新家拋棄了。
最后,大力倡導“生活化”的作文訓練。作文教學要高揚立德樹人的旗幟,努力營造課堂與生活高度融合的模式,建構“作文有我,無我無文”的價值取向,讓作文介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手寫我心”,抒發(fā)對生活的真實感受。這一點,教師要致力于引導培養(yǎng)學生觀察理解生活和感悟思考生活的品質(zhì)能力,閱讀文學作品知人論世的思想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尋找作家流露于字里行間的喜怒哀懼和前世今生。譬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文中展現(xiàn)了一幅幅少年魯迅的童真童趣圖,寫景敘事,簡潔有致,情趣盎然,百草園的美景和三味書屋的后園之美,在孩子眼里無疑都是美的體驗,無關高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空間的轉換預示著童少魯迅的成長。怎樣引導學生對生活素材加以取舍?怎樣啟發(fā)學生以個性化的語言表現(xiàn)自己的童年生活?這是語文老師必須具有的職業(yè)自覺。
先扎實入格而后嘗試破格,然后盡情的放膽作文。不以規(guī)矩何成方圓?正如小孩學走路,先掙扎爬行再試著站立,而后姍姍學步,最后方能大步流星昂首前進。我們的作文教學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打好基本文體寫作基礎入手,把作文教學引向健康有序的發(fā)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