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璇
【摘要】我曾有幸參加了張家口市教科所到蔚縣馬寶玉小學“送教下鄉(xiāng)”暨“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與馬寶玉小學二一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雪孩子》一課,而這次的課堂,其實是我的第五次“試講”。在這節(jié)課之前,我們橋東區(qū)的青年教師們在橋東區(qū)教研主任李主任的帶領下,歷經(jīng)了為期半個多月的課例研磨。本文以《雪孩子》這一課為例,探索教學版塊設計的進階型,希望能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課程實踐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例研磨 ?教學版塊 ?設計
每一次區(qū)域教研活動,都是一次邊實踐邊反思,再根據(jù)反思重新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而我的第一次試講,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學板塊不清晰,板塊與板塊之間缺乏語文要素和人文要素的進階性。
《雪孩子》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第七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二首》《霧在哪里》和《雪孩子》3篇課文。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課文側重于體現(xiàn)想象之美。所以本課的語文要素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人文要素是體會雪孩子的善良勇敢,體會童話的美好純真。
確定了本課的語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之后,怎樣設計才能讓教學板塊之間具有進階性,甚至每個教學板塊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具有學習梯度,從而讓孩子們更易接受和學習呢?
《雪孩子》是一節(jié)精讀課,分兩課時完成。而且課后題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讀的要求。以第一課時為例,根據(jù)本課的語文要素和人文要素,我們在磨課的時候,設計了三大教學板塊——學習字詞、學習默讀、學習配音。并且把整節(jié)課的情感體驗對應三大教學板塊分成了三個層次——初識雪孩子、認識雪孩子、深入了解雪孩子。
一、第一個板塊——學字詞。
以游戲闖關的形式把字詞部分的內(nèi)容分為三個梯度:字——詞——句。而學習生字部分同樣有音、形、寫三個梯度。
第一關認一認。認一認迷宮里的字,開火車讀。
第二關寫一寫。
教學片段——
1.想一想(聯(lián)系生活)?!巴?,先出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再出示一小堆火和一大堆火的圖片,同時問問題,是燒得這么旺還是這么旺呢?那這個旺是什么意思?
師:對,在這句話中,旺就指的是火勢大。
這個字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見,你們還記得在哪兒見過他嗎?如果說不出來,可以暗示:尤其是在超市的零食區(qū)。
看——老師出示零食圖片和對聯(lián)圖片(對聯(lián)老師讀)。發(fā)現(xiàn)沒有,這個旺字,在這兒還是火勢大的意思嗎?
師:在這兒,他是興旺、旺盛的意思。這個字這么好認這么好寫,趕快伸出你的小手在桌子上寫寫吧!
過度:你看,識字不只是在課堂上,生活中也可以。生活中旺字我們很常見,還有一個字,我們在課堂上見過。
換一換。(換部首)
比較:老師出示“桿”字短語,找學生讀。我們給“桿”換一個部首,換成走字,你們還認得嗎?桿和趕的讀音一樣,那我們怎么區(qū)分呢?看部首。木字旁和木頭有關,走字旁和走路有關。
組詞:那我們就用這個走字旁的“趕”組組詞吧。
寫一寫:這個字可不容易寫漂亮。老師在黑板上寫,你們伸出手指跟老師寫,一邊寫一邊指導,寫的時候要注意,半包圍結構先寫走,再寫干,捺長,托住干。動筆寫,打開書,描紅一個寫一個。
總結:部首不一樣,意思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區(qū)別那些長得很像的字的時候,就區(qū)分他們的部首就可以了。
過度:還有一對形近字,你們能借助部首區(qū)分開嗎?
加一加。出示氣和汽字。在字下面出示對應的詞語,空氣、天氣;汽水,汽油。讀一讀,觀察一下,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字分別和什么有關了嗎?三點水的字和液體有關。
寫:與“趕”字的寫區(qū)別開,學生不跟寫,重點指導最后一筆,是橫斜鉤,不是橫折彎鉤,老師的最后一筆用黃色粉筆標出。
(三)第三關讀一讀, 先詞后句。
游戲讀生詞:唱歌、旁邊、興旺、趕快、渾身、時候、輕快、水汽、終于、冒出、躥出(加拼音)。
課文里有兩句話,有點長,不太好讀:哎呀,火把旁邊的柴堆燒著了!雪孩子看見從小白兔家的窗戶里冒出黑煙,躥出火星。先自己讀,再找學生讀,老師先糾音,再指導節(jié)奏,即老師畫小斜線的地方可以稍微停頓一下再讀。
二、第二個板塊——學默讀。
由于默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第二版塊安排了三個梯度的學習任務。
教學片段——
第一梯度:(師)這個童話故事呀比較長,特別適合默讀,怎么默讀呢?出示默讀的要求??雌聊桓蠋熥x要求。下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我出聲讀一到四段,你們默讀一到四段。注意默讀的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手指。
老師讀完了,你默讀完了嗎?你們真棒,都做到了默讀。
圖片排序:老師這兒有三張圖片,畫的就是一到四段的內(nèi)容,誰來排排序?
你能按順序把故事講出來嗎?
第二梯度:(師)這次老師不出聲讀了,你自己嘗試默讀5-8段,還要注意:默讀的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手指。讀完之后,誰來排序?按順序講講故事。
第三梯度:下面我們繼續(xù)嘗試默讀9-14段,讀的時候還要注意:不出聲、不動唇、不手指。讀完誰來排序?按順序講講故事。
三次默讀,由老師明示方法,領著默讀,到自己試著默讀。讀完之后按故事發(fā)展的順序排列圖片,目的是檢查學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并且學生講故事的過程,也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
三、第三板塊——學配音。
第三板快是以配音為學習任務。先看老師配音,學習配音方法,然后自己配音,最后加入自己的想象配音。
其目的是進行語言實踐:學習書上的語言;學習別人的語言;通過想象加一點兒自己的語言;把這些語言有感情的說出來。
經(jīng)過課例研磨,我們的教學板塊越來越清晰,板塊與板塊之間語文要素和人文要素的進階性得以充分體現(xiàn),每個教學板塊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都具有學習梯度,這樣的課堂才能夠完整有層次,學生才容易接受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濤.重視教學版塊設計——自覺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語文天地,2014(03):29.
[2]唐華.主問題教學設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4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