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 現(xiàn)在已進入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新時代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落實,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對教學理念持續(xù)進行革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做到課程思政,認真落實立德樹人。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對初中學生進行道德、品行塑造,教育學生知法、守法的最好時間。在道德與法治中實施有效教學,對初中學生形成健康的“三觀”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注重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的積極性,探索好的主題教學方式,重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親自實踐,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wù)。
【關(guān)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有效教學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落實,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已成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主題。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所以,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深耕課堂研究、結(jié)合信息技術(shù)手段,進行有效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更要結(jié)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筆者現(xiàn)結(jié)合實際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從問題到策略簡述如下: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參與意識較低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盡管初中階段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但是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nèi)容又是相對枯燥乏味的,因此初中學生對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也就導致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意識低,積極性不夠。
2.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參與實踐活動較少
從目前開展的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都是在進行理論化教育,沒有或極少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更沒有重視結(jié)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理論進行有效的實踐,沒有關(guān)注學生的身心思想觀念的成長和實踐體驗,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硬、無趣,意義作用不大。
3.部分教師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重視不夠
在我國傳統(tǒng)應(yīng)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有些教師的思維被嚴重影響著,認為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科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有的教師還會占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堂時間去上其它考試學科的課程,或者是在備、教、輔、改、評等環(huán)節(jié)敷衍了事,忽視了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教學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這種教學重視不夠的行為,變相也引導學生下意識認為道德與法治學科不重要。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策略
進入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新時代,在“雙減”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教師務(wù)必從各個方面綜合對學生進行教育,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的同時,更要落實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教育。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有效策略如下:
1.多思考明確落實教學目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以實際教學情況為基礎(chǔ),明確教學目標,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逐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在遇到困難問題時,使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時要結(jié)合生活實際,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教育,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滲透。
2.多方式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滿堂灌教學方式,這樣只會使學習氛圍低沉。反之要多利用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利用多媒體放映設(shè)備,為學生放映與課本知識相關(guān)視頻材料,讓學生能夠感興趣,以此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特別是一些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典型視頻,讓學生觀看后思考,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興趣,更好促進學生“三觀”的形成。
3.多形式重視教學的實踐性
教學時,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會逐漸受到影響,教師要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要求及課本內(nèi)容為基礎(chǔ),為學生展開多種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yǎng)。例如,在組織學生參加清明祭掃烈士墓時,講述革命先烈故事,讓學生明白,沒有先烈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大無畏的犧牲奉獻,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也沒有祖國的今天。進而培養(yǎng)學生敬畏先烈和熱愛祖國的情懷。再如,引領(lǐng)學生深入社區(qū)進行《民法典》的宣傳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人人都在宣傳法律中更好地知法、守法。
4.全方位積極探索主題式教學方式
將教學內(nèi)容實施為主題式教學,明確目標任務(wù),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增強教育教學效果。如在進行《責任》這一課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知道什么是責任,然后讓小組合作分享各自的責任,再進一步讓學生共同探究在生活中怎樣才是負責任,找出哪些是不負責任的事例或現(xiàn)象,這些不負責任的事例或現(xiàn)象,會帶來什么樣的不良后果。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更讓學生學會必須承擔責任。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注重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的積極性,探索好的主題教學方式,重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親自實踐,并有機融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設(shè)置有效的開放作業(yè),就一定能讓初中學生的思想與能力得以提高,學以致用,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wù)。
【參考文獻】
[1] 張青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9):168.
[2] 馬建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速讀旬刊,2017(11):1.
[3] 楊文釗.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探索[J].中外交流,2016(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