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作家余華先生的《活著》,以平淡略帶記述的方式書寫了人活著的一生。在這篇小說中,無華的詞藻幾次讓我的心情跌宕起伏、洶涌澎湃。在其筆下的那個年代似乎距離我們很近,又似乎遙不可及。但小說終究還是把讀者帶入文章主人公的年代,讓我們極其強烈地感受著生命、苦難、希望與絕望。讀過這本小說的人一定都會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并夾雜著個人生活經(jīng)歷對“活著”有了新的定義。
關(guān)鍵詞:活著;生命;感悟
作者簡介:郭雅寧(1997.9-),女,山西師范大學(xué)音樂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xué)。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3-0-02
一、無法為“活著”給予定義
在余華的小說《活著》中,主人公“福貴”,一個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人物坎坷的一生以及他身邊的人與事給予了我們讀者沉重的感悟。“福貴”從一名游手好閑、吃喝嫖賭的富家公子淪落為一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下層人民這一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作為這部小說的主線,勾引著我如饑似渴的讀完了這本小說。我沉醉其中,仿佛已經(jīng)置身于文中時代背景下“福貴”身邊的某一人物,經(jīng)歷著國民黨統(tǒng)治后期的時代,感受著土地改革、大煉鋼鐵、自然災(zāi)害的社會變革?!痘钪分v述了一個歷經(jīng)滄桑,飽受世間磨難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身邊的親人前后相繼死去,一次次經(jīng)受著生活帶給他的磨難時,他的無奈與活著的現(xiàn)狀。直到最后只剩他一人時,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的日子反而在落日的余暉下閃閃發(fā)光。
其實對于余華先生“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句話,每一次閱讀都有不同的見解和不同的思考?;蛟S前一遍讀這句話時表示不解,為什么人活著不為任何事物,一個活生生的人有他的思想,能為很多事情而活著,比如理想、信念、目標、美好、痛苦,比如美食、喜好、金錢,比如家人、朋友、愛人…… 而當下這遍又有了新的見解,沒錯錢財乃身外之物,理想也是泛泛而談,人只有活著才是一切的根源,所以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再讀一遍又會把自己推翻,如果一個人沒有目的沒有感情,僅僅做一具行尸走肉,那他又能或者幾天,只有活著之外的美好的事物激勵才是每一天醒來用力活著的支撐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根據(jù)各自人生經(jīng)歷給出“活著”的定義,或喜或悲,但這個定義始終無法定格,無盡的補充也無法詮釋它的終極定義。所以,活著究竟是什么,或許在你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感悟。
二、活著就是經(jīng)歷苦難
清代學(xué)者王永彬在他的《圍爐夜話》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謂“人生味苦”。從出生的第一聲啼哭開始,人生的苦難就要來臨。上學(xué)讀書,苦;學(xué)業(yè)有成,苦;成家立業(yè),苦;生存社交,苦;愛恨離別,苦;生老病死,苦?!案YF”在敗光家產(chǎn),父母相繼死去時,已經(jīng)對從前的行為懊悔不已,沒成想往后的日子會更加艱難,在那個身不由己的年代被拉去當壯丁,打仗時看著人的生命在槍子兒面前多么脆弱,也明白此刻能和家人團聚都沒有一個大饅頭能讓他向往。再到后來女兒“鳳霞”變成了聾啞人,為了供兒子“有慶”讀書不得已把鳳霞送人,妻子“家珍”的軟骨病更是給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這些心碎的事情每一件都讓福貴痛不欲生,但他繼續(xù)活著,像往常一樣吃飯、睡覺、干農(nóng)活。更加悲慘的遠不止這些,有慶為了捐血死了,鳳霞生孩子時也死了,家珍也熬不下去離開了他,就連女婿二喜也出了事故,只剩福貴一人活著。他的一生最重要的人都相繼死去,雖說槍林彈雨中他僥幸逃出,大亂世也沒把罪惡落在他的頭上,饑荒也沒有把他餓死,但他的一生活得好痛苦。他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勇氣,面對親人的離去即使損耗了他所有的元氣,他依舊能在透支的狀態(tài)下迎接未知的每一天的到來。
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過著幸福的日子,沐浴著黨的光輝。但是我們的日子苦不苦?依舊是從出生算起,還不會說話時無法向別人表達你是餓了還是不舒服了苦不苦;讀小學(xué)時二十多斤重的書包,做不完的作業(yè),上不完的培訓(xùn)班苦不苦;上初中時復(fù)雜的語數(shù)外史地生苦不苦;到了高中努力考大學(xué)苦不苦;終于熬到了大學(xué)畢業(yè),面臨著就業(yè)苦不苦;就業(yè)了發(fā)現(xiàn)職場不是那么好混苦不苦;結(jié)婚后上有老下有小壓得你喘不過氣苦不苦;好像一生到頭忙忙碌碌,沒有一刻能放松下來。人的成長本就是一個經(jīng)歷磨難的過程。
三、生命中那些幸福的時刻
雖然命運常常在打擊著人們活著的勇氣,但感情又讓生命充滿了活力。喜怒哀樂乃人之常情?!案YF”悲慘的人生經(jīng)歷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苦難。許多幸福的時光也留存在福貴不多的記憶中。在擁有殷實的家庭背景時按照“正常的”富家子弟該有的狀態(tài)去享受生活,吃喝嫖賭或許真的帶給他快樂也未可知。在被拉去打仗對生命不再抱有一線生機時著逃回家中,見到妻子兒女時,相信他的幸福感與安全感時無以言表的。福貴這一生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就是娶了“家珍”,如果不是這個女人為他生兒育女,全心全意對他,或許福貴根本活不到今天,別的就更不用說了,相信福貴每一次想到自己能夠擁有家珍這樣的妻子時,嘴角都會露出幸福的笑容。鳳霞被送出去時,一家人愁眉苦臉,就在鳳霞再次回來時,那種失而復(fù)得的喜悅也是他們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刻??粗袘c長大能夠幫家里分擔(dān)一些事情時,福貴的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在鳳霞出嫁時,看到鳳霞與二喜相親相愛時,福貴和家珍別提多開心了,仿佛比自己結(jié)婚都要激動。就算最后只剩下孤苦伶仃的福貴一個人,他還有“老牛”的陪伴,想到這里也就欣慰多了,與老牛相依為命的感情,似乎像家人一般,在彼此生命的末尾階段互相扶持、鼓勵著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四、在活著時學(xué)會追求
余華說:“福貴是我見到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鄙拇笃鸫舐?,各種突如其來的意外,以及親人的相繼離去,一生無法擺脫的貧窮,也無法再次回到的巔峰時刻,福貴依然堅韌地活著。并且,福貴從來沒有放棄對生活的追求。被拉去當壯丁的那段日子,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從沒打消過回家與妻子兒女團圓的殷切希望,家珍生病后,他東奔西跑想方設(shè)法為家珍找郎中看病,即使醫(yī)生都告訴他家珍時日不久,福貴每天也都在鼓勵照看著家珍。有慶到了上學(xué)的年紀,福貴又想辦法把鳳霞送人供有慶讀書。鳳霞到了該出嫁的年齡,福貴又托人給鳳霞找婆家。直到后來鳳霞的兒子“苦根”的到來,又成為福貴生活的全部重心。福貴經(jīng)歷了每一位親人的離世,一次次受到無比沉痛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追求,他鼓勵自己活下去,并且每天都在尋找精神寄托,一個人只有精神站住腳了,人才能活得下去。文中“福貴”的朋友“春生”在那個年代沒能經(jīng)受住壓力和折磨,最終選擇了自殺,我倒認為,春生雖然也受盡了折磨,精神之苦和皮肉之苦都讓他沒有了生的念頭,但跟福貴相比,福貴也經(jīng)歷了慘痛的折磨,但他堅持活了下來,在這點上,福貴就是一個有勇氣的人物形象。在某種程度上,福貴對生命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尊重與學(xué)習(xí)。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這個問題曾經(jīng)一度困擾著我,人從生下來,來這世上走一遭,再死去不留痕跡,為的是什么。讀完余華的《活著》后,我仿佛對活著有了不同的認知。我開始有了追求什么的欲望。在這個時代與給予我們的平臺,我不想一生忙忙碌碌,到頭來碌碌無為。我想追求一份美好的愛情與婚姻,與他相互扶持;我想追求一份喜歡的工作,在我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我想追求能夠回報父母的能力。其實我的追求看似簡單,實則很難。這需要我為之奮斗,當然我愿意為之拼搏。
五、活著就是生命之光、就是希望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奧斯特洛夫斯基。我們無法改變大自然的基本規(guī)律,生老與病死作為人類的常態(tài),雖然我們有時難以接受,但只要人活著,放在第一位的就應(yīng)該是自己的生命。余華自己說道:“我現(xiàn)在是一個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作家”。的確,《活著》中主人公“福貴”的塑造無時不刻在接受現(xiàn)實。福貴游手好閑、吃喝嫖賭敗光了家產(chǎn)后,他接受了把房子與一百多畝田地賠給別人的現(xiàn)實;接受了父親因此斷氣的事實;接受家珍回了娘家,他與母親、女兒鳳霞過日子的現(xiàn)狀;接受著國家土地改革運動、接受著國家大煉鋼鐵運動、接受著命運對他的安排;再到后來,小兒子有慶不幸離世,他在悲痛欲絕后選擇了埋掉有慶,回家后還瞞著妻子;妻子家珍重病無法下地干活,女兒鳳霞卻是聾啞人、再苦再累的生活他依舊咬牙堅持著;隨后,當身邊親人仿佛中了魔咒接二連三死去,只剩福貴一人時,他依舊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去街上買了一頭看起來很老的牛,就像他一樣,孤苦伶仃,和牛說話、生活……無論出現(xiàn)怎樣的變故,福貴終究沒有放棄生命,勇敢、淡然地活著。
在小說《活著》中作者對“福貴”這一人物的塑造仿佛也是自己對生命的思考。“生命”這個話題不僅是文學(xué)家、作家、詩人永恒的主題,也是我們每個普通人常常在思考的問題。忘記曾經(jīng)在哪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在生與死之間有一段距離,就叫做人生,而如何走過這段距離,被叫做生活。在出生至今的二十余年中,我對生命與生活的理解還非常淺薄,但我時常會思考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意義。每天都有新的生命來到世間,每天都有生命的消逝?;钪娜嗣刻熘貜?fù)著吃飯、睡覺,奔波著生計、工作、學(xué)業(yè)……時常在思考生命與生活的意義時感到迷惘。
當然,無數(shù)的疑問終會在現(xiàn)實問題來臨時告一段落,大街上、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忙碌著各自的事情?;蛟S,生命本身沒有意義,它的存在所發(fā)揮的作用才是它的意義。那么我們便要思考如何將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更多的光芒。造福自己,照亮他人。生活尚且如此,不必再糾結(jié)于不解的迷惑,從現(xiàn)在開始,從當下開始,賦予你的生命意義,讓渺小的自己發(fā)光發(fā)熱。
參考文獻:
[1]覃天然.品讀余華的代表作《活著》.新閱讀.2020.08:37-38.
[2]田泥.福貴的《活著》與中國人的活著——“重讀紅色經(jīng)典”之四.博覽群書.2020.05:19-22.
[3]都琳.余華小說《活著》讀后感.科學(xué)大眾(科學(xué)教育).20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