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云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藥務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在臨床中一種多發(fā)的眼科疾病便是細菌性角膜炎,該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為細菌侵入至眼角膜處致使眼部出現感染[1],使得上皮缺損或者下角膜與有關的角質發(fā)生壞死等,使患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病情嚴重的可以致使患者失明。為了評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對細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價值,我院對其開展了深入的探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經過患者同意以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抽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間收治的80例確診為細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隨機平均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共有40例患者,實施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治療方法,年齡范圍21~57歲,平均年齡是(34.19±2.51) 歲,19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對照組共有40例患者,實施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治療方法,年齡范圍22~56歲,平均年齡是(33.34±2.39) 歲,22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全數患者上述的一般的資料相對比無明顯差別,有可比性,P>0.05。
二、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氧氟沙星的治療措施,將該藥物滴入病人的眼瞼之內,連續(xù)使用,每日3~5次,每次使用1至2滴;試驗組: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治療措施,將該藥物滴入病人的眼瞼之內,連續(xù)使用,每日3~5次,每次使用1~2滴。所有患者治療的療程都是7d。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癥狀相對應的調整所使用藥物的劑量。
三、評價的標準 ①痊愈:患者結膜充血的癥狀全部消失,無分泌物存在,角膜潰瘍的現象全部恢復,且細菌培養(yǎng)之后其結果顯示陰性;②顯效:患者結膜充血的現象改善較為顯著,無分泌物存在,角膜潰瘍的現象全部恢復,且細菌培養(yǎng)之后其結果顯示陰性;③有效:患者結膜充血的現象改善較為顯著,分泌物的量減少明顯,且角膜潰瘍出現大面積的恢復;④無效:上述的所有指標都表現為無明顯改變甚至出現惡化。
結 果一、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治療之后,試驗組患者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見表1。
表1 比較組間治療效果[n(%)]
二、比較2組患者的細菌轉陰率 進行治療之后,試驗組患者細菌轉陰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偏高,P<0.05,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見表2。
表2 比較組間細菌轉陰率[n(%)]
討 論臨床中,細菌性角膜炎又稱為細菌性角膜潰瘍,其大部分是因為去除角膜異物之后或者外傷與感染所引發(fā)。其中多見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克雷伯桿菌以及鏈球菌等[2],此外,糖尿病與干眼癥等也可以導致患者出現細菌性角膜炎。該病的起病比較急,在發(fā)病之后病人可表現為眼部畏光、紅腫、眼瞼痙攣、眼部疼痛、視力減退與分泌物增加等。因為該病極大的影響了病人日常的工作生活,所以必須給予病人較為安全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
以往臨床中常采取氧氟沙星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該藥物的療效比較差,沒有辦法達到預期要求[3],所以應選擇更加有效的方法為患者實施治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為第三代的抗菌藥品,其優(yōu)點主要有通透性好、治療效果高以及耐受性優(yōu)良[4],其滴進病人眼內病灶部位之后,能夠在DNA螺旋酶內發(fā)揮作用,使其不能發(fā)揮作用,進而發(fā)揮抑制細菌甚至將細菌殺滅的功能,其溶菌療效比較好。另外,左氧氟沙星具有相對比較寬的抗菌譜,能夠有效殺滅鏈球菌、葡萄球菌以及腸球菌等,同時其效用相對于氧氟沙星而言遠遠偏優(yōu)[5],所以,左氧氟沙星是一種治療效率和療效均比較好的藥品。本次研究顯示,進行治療之后,試驗組患者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偏高,P<0.05;試驗組患者細菌的轉陰率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偏高,P<0.05,與其他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所以對于細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來說,實施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治療方法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療效,增加細菌的轉陰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