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寧張家灣特大滑坡特征及機理

    2021-02-24 02:19:16白朝能李健國鄭長遠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1年3期
    關鍵詞:張家灣滑體后緣

    白朝能, 彭 亮, 沈 遠, 李健國, 鄭長遠

    (1.中鐵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 710054; 2.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調查院, 西寧 810008;3.中鐵二院華東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杭州 310004; 4.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成都 614202)

    西寧市城西區(qū)湟水河南岸從張家灣到陰山堂村近3 km范圍內受新構造運動及人類淺表改造活動影響,地質災害頻發(fā),滑坡及崩塌成群,屬西寧市典型的地質災害帶。地質災害呈現(xiàn)規(guī)模大、形式多樣、災害密集、危害嚴重的特點。據史料《西寧府續(xù)志》記載:“清光緒元年(1875年),君城西二十里陰山崩,水渠堵塞?!奔窗l(fā)生過大的地質災害。張家灣滑坡位于該地質災害帶內,是帶內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大、最為典型的一個滑坡體。從清光緒元年有記載至今就有人類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滑坡前緣建有 G109國道和青藏鐵路。近年隨著西寧城市建設加快,城市建設用地日趨緊張?;虑熬壍亩逊e區(qū)由于相對平坦,成為許多商家垂青之地,開挖整平后在此蓋房建廠。大量的人類工程活動為滿足各自的使用需求,不同時期、不同程度地對老滑坡體進行擾動,打破了老滑坡體的自然平衡狀態(tài)。老滑坡正日趨復活,次生滑坡正在發(fā)生發(fā)展。2004年至今,張家灣滑坡后緣多次發(fā)生變形滑移。

    黃土滑坡是西寧地區(qū)常見的地質災害。此類滑坡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文獻[1-4]對西寧地區(qū)黃土滑坡災害發(fā)育特征、分布規(guī)律、穩(wěn)定性分析、防治對策作了研究。文獻[5]對黃土滑坡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分類,文獻[6-10]針對黃土-泥巖滑坡的分類、成因及活動特征進行了研究,文獻[10-12]研究了黃土滑坡發(fā)育特征及災害評估等,目前針對黃土滑坡成因的研究多為基于變形特性的理論性研究。針對某一特大型滑坡結合時空特征、結構特征、變形特征進行分區(qū),分期的綜合性研究尚無相關文獻報道。

    在查閱前人對西寧地區(qū)地質災害及張家灣滑坡研究資料的基礎上,結合目前中外對特大型滑坡研究的最新方法,對張家灣滑坡的時空特征、結構特征、變形特征,形成機理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旨在為類似的特大型復雜滑坡的形成機理分析提供一種新的邏輯思路和分析方法,為滑坡的治理提供充分的依據。

    1 工程概況

    張家灣滑坡位于西寧市城西區(qū)張家灣村湟水河南岸斜坡地帶,沿東西向展布,地勢南高北低,相對高差325 m,平均坡度42°,主滑方向20°,主滑趨勢自南向北滑。后緣位于西山丘陵區(qū)頂部,前緣位于湟水河Ⅱ級階地上解放渠邊緣?;麦w積約1 229×104m3,南北向長1 100 m,東西向長750 m,滑體平均厚度28 m,屬典型的黃土-泥巖二元體滑坡?;虑闆r如圖1所示。

    圖1 滑坡區(qū)衛(wèi)星照片F(xiàn)ig.1 Photo of the landslide area

    滑坡位于西寧斷陷盆地邊緣,地質運動以新構造運動為主,陰山堂滑坡群位于邊界斷裂活動強烈區(qū)。區(qū)內的新構造運動主要表現(xiàn)為頻繁而強烈的間歇性差異升降。新構造運動間歇性抬升,導致湟水河強烈下切,流水侵蝕作用強烈,從地形條件上推測,歷史上湟水河曾緊臨陰山下切形成高陡的軟質巖臨空面,流水強烈下切孕育滑坡發(fā)生后,掠奪河道形成如今湟水河轉折。

    滑坡區(qū)屬于干旱大陸性氣候,具有降水量少但集中的特點,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地表水主要為大氣降水、雪融滲水、綠化灌溉水、湟水河等。湟水河為區(qū)內主干河流,曾是老滑坡形成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對滑坡影響很小,僅對滑坡前緣砂卵、礫石層地下水進行補給。

    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和基巖裂隙水??紫稘撍饕植加诨虑熬壍亩逊e階地內,含水層為沖洪積砂礫石層,水量不大,單井涌水量100~500 m3/d,主要靠湟水河的補給?;鶐r裂隙水分布于新近系泥巖及砂巖中,主要受大氣降水及灌溉水補給。取地下水樣化驗,地下水對混凝土具有強腐蝕性。

    滑坡所屬地區(qū)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g(g為重力加速度),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2 滑坡基本特征

    2.1 滑坡的空間形態(tài)特征

    通過對不同時期衛(wèi)片影像及地勘資料比對分析,張家灣滑坡目前的空間形態(tài)特征是經過不同時期、不同原因形成的,除了滑坡周界較為清楚外,其整體形態(tài)特征較為復雜。受地形地貌和地層巖性的影響,滑坡空間形態(tài)極不規(guī)則,變形差異較大,災害表現(xiàn)形式不同。在老滑坡體上次生有滑坡、崩塌(黃土崩塌及泥巖崩塌)、危巖落石、黃土濕陷、黃土側蝕等災害。根據滑坡空間形態(tài)特征、變形特征、災害特征將張家灣滑坡劃分為2個滑坡區(qū),即東區(qū)滑坡區(qū)(H1-1)和西區(qū)滑坡區(qū)(H1-2),見圖2。

    圖2 張家灣滑坡平面形態(tài)特征Fig.2 The plan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jiawan Iandslide

    (1)東區(qū)滑坡區(qū)(H1-1)滑坡邊界清晰,平面形態(tài)呈“半圓”形,剖面形態(tài)呈上陡下緩型,平均坡度約31°?;伦冃沃饕院缶壐叨傅能涃|巖風化剝落,崩塌為主。后緣邊界線呈鋸齒狀連續(xù)分布,形成高約30 m的后壁陡坎,近直立,出露巖性為新近系全風化泥巖,受產狀、節(jié)理裂隙切割影響,表層風化剝落嚴重,危巖落石發(fā)育。前緣滑坡堆積體經人工挖方整平,蓋房建廠。目前致災模式主要為后緣高陡的不穩(wěn)定斜坡體及坡體上的崩塌,危巖落石,尤其是雨季崩塌、落石嚴重,災害頻發(fā)。

    (2)西區(qū)滑坡區(qū)(H1-2)平面形態(tài)呈“舌形”,滑坡體形態(tài)呈多級錯臺狀,后緣較陡,中部相對平緩,滑坡中前部堆積于河谷階地之上,受人類淺層改造影響,原始地貌破壞殆盡,削坡切腳,整平場地,蓋房建廠。目前滑坡前緣厚度最深達31.5 m,后緣厚度20.4~22.6 m,滑坡平均厚約28 m,總體滑動方向10°。黃土覆蓋層遠厚于東區(qū)(H1-1),變形以后緣追蹤式的黃土崩塌為主,變形明顯快于東區(qū)(H1-1),滑坡體已發(fā)展至山頂,為張家灣滑坡主要變形區(qū)。目前致災模式主要為后緣的黃土崩塌,濕陷,老滑坡體上的次生滑坡。

    2.2 滑坡結構特征

    張家灣滑坡形成過程復雜,老滑坡一次成形后,由于滑坡平面空間形態(tài)差異,變形特征不同,人類改造程度不同等原因逐漸演化成目前的東西兩區(qū),西區(qū)老滑坡再次演化成不同期次的新生,次生滑坡?;麦w結構特征如下所述。

    2.2.1 滑體特征

    第一、二期滑坡的滑體物質主要以含泥巖塊的粉質黏土為主。粉質黏土呈磚紅色-棕紅色,稍濕,稍密,可塑至硬塑狀,有光澤,含有大量的泥巖碎塊,原巖為全風化-強風化砂質泥巖。泥巖塊呈棱角柱狀,堅硬-半堅硬狀,粒徑一般0.5~24 cm,含量占20%~30%。

    第三期滑坡滑體物質同二期,為粉質黏土,較二期松散,滑體表面張裂縫發(fā)育。野外原位大體積試驗得到滑體天然重度為17.8 kN/m3。內摩擦角為19.4°,黏聚力為15 kPa。

    第四期滑坡的滑體物質以崩塌黃土為主。崩塌黃土主要位于四期滑坡及三期滑坡后部,呈土黃色~灰黑色,均質結構、質地疏松,具有自重濕陷性,濕陷等級為Ⅲ級(嚴重)。

    2.2.2 滑面特征

    根據滑坡的空間形態(tài)特征,滑坡變形特征,滑面剪出口特征及鉆孔、探井資料分析,張家灣滑坡呈多期次發(fā)育,滑面表現(xiàn)為多級滑動,部分滑坡體從上至下發(fā)育有三個滑動面。

    第一期滑坡滑動面為泥巖層中軟弱夾層,原巖為強風化-中風化泥巖,呈磚紅色,泥化程度高,潮濕,遇水易崩解。平均含水率為20%,內摩擦角為26°,黏聚力為28 kPa。

    第二、三期滑坡滑面則為強風化泥巖界面。二期的滑帶土為粉質黏土混合全風化的軟質泥巖,滑帶土潮濕呈可塑狀,細膩具滑感,黏性強,有揉搓現(xiàn)象,厚度一般在0.3~2.0 m,并夾有少量礫石,角礫一般含量5%~10%,粒徑0.5~2 cm,有一定的磨圓度,含水率18.6%,內摩擦角23.2°,黏聚力25.9 kPa。三期的滑帶土為粉土,稍濕,有揉搓現(xiàn)象,含水率10%,內摩擦角18.6°,黏聚力13.8 kPa。第四期滑坡滑動面為黃土層滑動,滑帶土為黃土狀粉土,稍濕,滑面光滑平直,擦痕明顯,在后緣附近呈多級追蹤式淺層滑動。在四期后緣進行野外大剪試驗得到黃土滑面內摩擦角為19.4°,黏聚力為10.7 kPa。

    2.2.3 滑床特征

    由于滑坡多期次滑動,形成多級滑動面,相應的滑床也由不同巖性組成。

    第一、二期滑坡滑床巖性主要為泥巖、砂巖互層,巖層產狀呈緩傾3°~8°,傾向坡外。巖樣試驗結果表明干燥狀態(tài)下單軸抗壓強度平均值為1.7 MPa,飽和狀態(tài)下單軸抗壓強度平均值為0.023 MPa,屬極軟巖,含水率為18.2%,內摩擦角為32.15°,黏聚力為130 kPa。

    第三、四期滑坡主要在二期滑坡的基礎上次生,三期滑床同二期滑床,巖性以泥巖為主。四期滑坡的滑床分為兩部分,后緣滑床為黃土,前緣披覆堆積于二期滑坡體后緣,前緣滑床為二期滑坡體。

    2.3 滑坡變形破壞特征

    張家灣滑坡目前后壁仍在后移滑動,歷史上有據可查的大滑動分別發(fā)生于1875、1960、1962、2009、2014年等。近年的主要變形破壞特征為后緣拉裂、中部地面位移下挫,以及前緣擋墻鼓脹開裂,坡面建筑物開裂變形為主,如圖3所示。

    圖3 張家灣滑坡破壞特征Fig.3 The de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jiawan Landslide

    3 滑坡機理分析

    3.1 滑坡分期特征

    根據滑坡時空形態(tài)特征、成因特征、變形特征、滑面特征的不同將張家灣滑坡形成分為四個時期,各期分布及剪出口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滑坡各期分布Fig.4 Landslide distribution of each phase

    圖5 張家灣滑坡發(fā)生期次及剪出口特征Fig.5 The occurrence time of Zhangjiawan Landsli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ing exit

    (1)第一期為老滑坡形成期,主要包括滑坡東區(qū)(H1-1)和西區(qū)(H1-2)中前緣部分。東區(qū)后緣保持了老滑坡形成時部分形態(tài)特征,東區(qū)前緣和西區(qū)地表形態(tài)特征已不明顯。平面上呈簸箕形,南北向滑坡長580 m,相對高差192 m,東西向寬度652 m?;聳|側后壁周界清楚,西側后壁邊界受二次滑動影響,目前地貌上已難以辨識,后緣局部殘留有部分錯動平臺?;w物質主要為含泥巖塊的粉質黏土,滑面位于新近系泥巖全風化層界面處,滑體堆積平均厚度達30.5 m?;瑒雍笞诤哟搽A地上,目前基本穩(wěn)定。

    (2)第二期形成于一期老滑坡之后,屬西區(qū)滑坡的主要蠕變區(qū)。二期形成時,擠壓推覆一期滑坡后緣平臺形成目前滑坡體二級平臺,平臺局部反翹形成封閉洼地,土體濕潤,雜草、青苔生長茂盛,早期有泉眼出露,在二期的后緣形成目前的三級平臺。第二期滑體物質基本以新近系強風化泥巖和馬蘭黃土為主,平面呈馬蹄狀,前緣至老滑坡一級平臺上,后緣靠近山頂巡山公路,滑坡坡度約40°。滑坡南北向長度約478 m,中部東西向寬約376 m,厚度12~25 m不等,體積約235.5×104m3。

    (3)第三期滑坡發(fā)育于西區(qū)滑坡(H1-2)東側,平面呈舌狀,周界清晰可見。由于人類在二期滑坡體前緣削坡平地,形成近20 m的臨空面,從而誘發(fā)了牽引式淺層滑動。滑坡南北向長度約397 m,東西向中部寬約118 m,厚度3~11 m不等,滑體物質以粉土為主,體積約25.9×104m3。

    (4)第四期滑坡為西區(qū)滑坡體(H1-2)后緣兩山頭埡口間新近形成的黃土崩塌,平面呈倒梨形。該崩塌體發(fā)育于二期滑坡的后緣,滑坡壁目前正向埡口方向發(fā)展,后緣黃土張裂縫極為發(fā)育,最大縫寬約1.2 m,深約1.8 m,處于黃土崩塌活躍期。崩塌后緣平面呈弧形,后壁長121 m,高9~12 m,近似垂直,滑面光滑,發(fā)育4級錯動臺坎,錯坎高2~6 m?;w坡面裂縫發(fā)育,裂縫走向300~320°,近似平行于后緣坡面,縫寬0.10~1.2 m,其上樹木歪斜,土體凌亂,平均坡度約35°。黃土崩塌體直接堆積于第二期滑坡體上,前緣崩滑至二級平臺處。

    3.2 滑坡形成機理分析

    3.2.1 張家灣一期老滑坡的形成機理

    湟水河南岸陰山南坡是在新構造運動過程形成的高陡斜坡體,坡體內部原有的應力狀態(tài)隨著過程進行而發(fā)生變化,引起應力重分布和應力集中等效應。斜坡巖土體為了適應狀態(tài)變化發(fā)生不同形式的破壞[12]。一期張家灣老滑坡為牽引式滑坡,由于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湟水河兩岸臺地垂直抬升,同時湟水河下切,形成了南高北低、陡緩相間的斜坡地貌,地貌形成時剛好于此處形成一處埡口,埡口表土厚實,加之南坡為陰坡故土體濕潤,含水量相對較大,個別試樣含水量達22%(普通黃土試樣10%),導致滑體自重較大,個別試樣接近21 kN/m3(普通試樣16~18 kN/m3),利于滑坡發(fā)生。兩岸間隙抬升隆起的同時湟水河不斷下切,南岸臺地坡腳陰濕的表層全部臨空,底部臺地抬升隆起時,巖層平緩外傾,形成有利于滑動的潛在滑面。受水的影響,泥巖阻水,水于泥巖阻水面附近形成層間滯留飽和水,水逐漸軟化泥巖形成軟弱滑動帶,軟弱帶逐步貫通至臨空面形成滑面,在重力作用下牽引下滑形成老滑坡,老滑坡推覆擠壓河道不斷向北改移,形成如今的湟水河轉折。綜上所述,一期老滑坡屬典型的重力牽引型滑坡,湟水河切腳是形成老滑坡的主要原因;滑面受水的影響,滑體重度增大,滑面力學指標降低是重要原因。

    3.2.2 張家灣二期滑坡的形成機理

    張家灣老滑坡發(fā)生后,形成了高陡的滑坡后壁,后壁上出露近似直立的砂質黃土和新近系泥巖?;潞蟊谕馏w受前緣土體滑走卸荷作用產生張拉裂隙,為雨水截流和快速入滲提供了通道,加劇表層砂質黃土的濕陷和開裂,在泥巖和黃土層的接觸帶附近形成層間滯留水,水浸潤軟化巖土體形成軟弱帶。底部的新近系泥巖遇水軟化崩解,滑壁上的泥巖暴露在大氣中,在干濕交替、自然風化,地震等自然引力作用下,巖體物理力學性質不斷變差,經研究分析滑面內摩擦角每降低1°,滑坡穩(wěn)定系數降低0.03~0.05。濕陷黃土及軟化泥巖二者為老滑坡后壁再次發(fā)生滑動提供物質條件,高陡的老滑坡壁則為滑體再次滑動剪出臨空面提供了地形條件和動力條件。在斜坡不穩(wěn)定土體(滑體物質)、臨空面(剪出口)和軟弱帶(滑面)三個條件都具備的條件下,張家灣老滑坡西側后緣進一步向上發(fā)展形成了二期滑坡。綜上所述,二期滑坡在一期基礎上形成的后推(黃土濕陷、崩塌擠壓)前拉(重力牽引)式復合型滑坡,高陡的不穩(wěn)定斜坡體是形成二期滑坡的主要原因,水是形成二期滑坡的重要原因。

    3.2.3 張家灣三期滑坡的形成機理

    張家灣二期滑坡發(fā)生后就近堆積于較陡的斜坡體上,滑體前緣推覆于老滑坡體上。二期滑坡東側前緣老滑坡堆積體形成的抗滑段,由于人類工程活動被侵入式開挖,形成了10~20 m高的臨空面,打破了二期滑體脆弱的平衡狀態(tài),二期滑坡東側再次錯動形成張家灣三期滑坡。綜上所述,三期滑坡是在二期滑坡基礎上次生的淺層牽引式滑坡,人類不當的工程活動是三期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

    3.2.4 張家灣四期滑坡的形成機理

    張家灣四期滑坡形成于張家灣二期滑坡西側后緣埡口附近,滑壁陡立,高15~20 m,為自重濕陷性砂質黃土。埡口地形使表水易于匯集,黃土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濕陷嚴重導致黃土陷穴、卸荷張拉裂隙發(fā)育。大量地表水匯流后受張裂隙及地表灌溉溝的影響無法形成地表徑流,全部入滲坡體,誘發(fā)和加劇黃土崩塌的發(fā)生發(fā)展。目前張家灣四期滑坡仍處于活躍變形期,黃土崩塌正以追蹤式逐級向上發(fā)展。綜上所述,四期滑坡是在二期滑坡基礎上形成的黃土崩塌,水和黃土濕陷是形成四期滑坡的主要原因,人類不當的工程活動是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張家灣滑坡是在老滑坡形成的基礎之上,耦合疊加各種不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集滑坡、崩塌、危巖落石,黃土濕陷為一體的不良地質綜合體,各分區(qū),分期滑坡具有不同的時空形態(tài)特征、變形特征及成因特征。

    4 滑坡失穩(wěn)機制數值模擬

    根據勘察資料結合位移觀測、時空特征、變形特征、結構特征,對滑坡的形成機理及穩(wěn)定性進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根據定性分析,采用有限元軟件進行數值模擬驗證定性分析結論,再利用數值計算軟件對滑坡進行定量分析,最終形成張家灣滑坡穩(wěn)定性評價。各期次滑坡的穩(wěn)定分析計算參數見表1。

    表1 計算參數取值Table 1 The parameter selection of calculation

    4.1 建立模型

    滑坡穩(wěn)定性數值模擬是基于有限元計算軟件,采用強度折減法,對滑坡體主軸及輔軸進行滑坡機理研究和不同工況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分析?,F(xiàn)選取一個主軸舉例說明,計算模型如圖6所示。

    圖6 有限元計算模型Fig.6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model

    4.2 失穩(wěn)模擬

    采用強度折減法,對滑坡體主軸進行滑坡機理研究和不同工況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分析,驗證滑坡潛在剪出口分布,如圖7所示。

    圖7 張家灣滑坡各剪出口數值模擬特征Fig.7 Numerical si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hear outlet of Zhangjiawan Landslide

    由圖7所示四幅剪出口模擬趨勢圖可見,上部剪出口位于二級平臺附近,為張家灣第四期滑坡剪出口;中部剪出口位于二級平臺和一級平臺之間,是張家灣二期滑坡原始剪出口;下部剪出口位于一級平臺后緣,為張家灣滑坡第二期滑坡和第三期滑坡的剪出口;底部剪出口位于一級平臺前緣G109國道路塹墻腳附近,為張家灣一期滑坡的剪出口。以上四處剪出口分布位置與工程地質定性分析一致。除底部剪出口外,上中下三處剪出口下滑趨勢明顯,這與穩(wěn)定性定量計算結果較為一致。

    4.3 穩(wěn)定性分析

    通過穩(wěn)定性分析計算不同的工況結果如表2所示?;驴辈旖沂緹o穩(wěn)定的地下水位,故計算時沒有考慮地下水工況。

    表2 張家灣滑坡穩(wěn)定系數計算匯總表Table 2 The parameter selection of calculation

    依據《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規(guī)范》(DZ/T 0218—2006),計算結果顯示:目前一期老滑坡各工況處于穩(wěn)定-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二期滑坡體前緣人類活動頻繁,對其前緣切腳開挖破壞嚴重,后緣又有黃土崩塌加載,現(xiàn)階段在天然狀態(tài)下處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暴雨和地震工況下則處于欠穩(wěn)定狀態(tài);三期滑坡目前在天然狀態(tài)下處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暴雨和地震工況下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四期滑坡體則處屬于欠穩(wěn)定狀態(tài),在暴雨和地震工況下則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

    5 結論

    通過對西寧張家灣滑坡的時空形態(tài)特征、結構特征、變形特征、形成機理的研究和分析,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張家灣滑坡屬黃土-泥巖二元體特大型多期次滑坡,是在老滑坡形成的基礎之上耦合疊加各種不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集滑坡、崩塌、危巖落石,黃土濕陷為一體的不良地質綜合體,具有不同的時空形態(tài)特征、結構特征、變形特征及災害特征。

    (2)根據滑坡的勘查,結合其時空特征、結構特征、變形特征及災害特征分析將其劃分為兩區(qū)四期。目前張家灣滑坡一期處于整體穩(wěn)定狀態(tài)(東區(qū)后緣崩塌落石處于欠穩(wěn)定狀態(tài)),二期滑坡整體處于欠穩(wěn)定狀態(tài),三期、四期滑坡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

    (3)張家灣一期老滑坡的形成是由于湟水河下切及側向侵蝕造成的,屬牽引式滑坡。二期滑坡是在一期滑坡基礎上形成的后推前拉式復合型滑坡。三期滑坡是次生于二期滑坡體下滑段的淺層牽引式滑坡,四期滑坡形成于二期西側滑坡后壁之上,屬典型黃土崩塌型滑坡。

    (4)張家灣特大型滑坡體量大,各分區(qū)、分期致災機理不同,穩(wěn)定程度不同,危害程度不同,治理時宜根據滑坡整治周期及資金按輕重緩急,遵循分區(qū)、分期、分批治理的原則。

    (5)對特大型復雜滑坡形成機理的分析首先應遵循先整體后局部,由局部至細部的理念,同時結合滑坡的時空特征、結構特征、變形特征及災害特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區(qū)分期是必要的,再結合各分區(qū)分期的相應特征從細部入手理清滑坡的形成機理。

    (6)滑坡機理形成分析中,時空特征及變形特征尤為重要。通過大數據用好各個歷史時期的衛(wèi)片數據及勘察資料進行比對分析解譯,能有效地探求由時空特征至變形特征、由變形特征至災害特征的演化形成機理。

    猜你喜歡
    張家灣滑體后緣
    張家灣碼頭
    北京(2023年5期)2023-04-29 00:44:03
    又唱張家灣
    心聲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滑坡碎屑流顆粒分選效應的數值模擬
    立式旋壓機縱向進給機構液壓配重設計
    萬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滲穩(wěn)定性及處治技術研究*
    災害學(2018年1期)2018-01-04 07:33:24
    機翼后緣連續(xù)變彎度對客機氣動特性影響
    露天礦反鏟挖掘機處理滑體的方式
    柔性后緣可變形機翼氣動特性分析
    漕運古鎮(zhèn)張家灣
    僑園(2015年9期)2015-12-30 08:52:09
    TNF-α和PGP9.5在椎體后緣離斷癥軟骨終板的表達及意義
    安龙县| 扬州市| 静安区| 百色市| 武鸣县| 彝良县| 禹州市| 凤城市| 霸州市| 页游| 华池县| 泸定县| 灵寿县| 资中县| 登封市| 东辽县| 巴南区| 游戏| 宁德市| 栾川县| 康马县| 长岭县| 噶尔县| 布尔津县| 德保县| 南木林县| 玉山县| 安顺市| 平定县| 大方县| 黎城县| 行唐县| 安西县| 涟水县| 杭锦后旗| 河源市| 平武县| 东至县| 边坝县| 正镶白旗|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