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淋
摘要:當前,部分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習困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教育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分析語文學困生的成因,采取相應的策略,對他們進行系統(tǒng)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綜合素質,促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本文中,筆者將針對此話題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成因及對策
引言
目前,農村小學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性,出現了許多低年級語文學困生。幫助語文學困生盡快走出學習誤區(qū),引導他們學好語文,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做好小學低年級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教師首先要走近語文學困生,了解他們的學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采取應對策略,激發(fā)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中,使其樂學、會學,進而愛上語文。
一、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現狀
1.1學習動力不足
第一,學困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缺乏學習自主性,常常表現出從眾性和依附性,從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第二,學困生厭學心理較重,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愿上語文課,在語文課堂中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且毫無成就感可言。第三,學困生學習時注意力分散,課堂學習中很難集中精神,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不能專注思考。
1.2缺乏語文學習的成就感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如果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不能收獲學習的成就感,就會漸漸失去學習興趣,逐步變成語文學困生。學生只有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收獲學習成就感,才能將其轉換為學習動力,從而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加之缺少父母的陪伴,內心相對脆弱,容易被挫折打倒,出現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長此以往,會對語文失去學習興趣。
二、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的成因的對策
2.1多方協作,同步教育
轉化小學語文學困生,關鍵在于轉變其學習態(tài)度,而這只靠語文教師一人唱獨角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其他學科任課教師、學生家長、班級同學等多方協作,共同努力。首先,語文教師要勤于與其他學科任課教師溝通交流,針對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商議并制訂有效的轉化策略。所有學科任課教師應齊心合力,充分發(fā)揮學科任課教師教育轉化學困生的積極性,共同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其次,教師應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幫助與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時,教師要多從正面反饋學生信息,避免出現“告狀”的現象,使家長積極鼓勵孩子學好語文,并做孩子學習的堅強后盾。最后,教師要調動班干部和學困生周圍的同學,引導學生真誠對待學困生,對每位學困生都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關心,真誠地幫助他們,使他們能積極參與班級活動,感受到班集體的關懷,敞開心扉接納同學的幫助。
2.2愛心培育,品格感召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是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關鍵,也是教育學困生的情感基礎。熱愛學生,是一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和靈魂。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學困生轉化工作中,教師要有愛心,從情感入手,以和善的態(tài)度、親切的話語與學生交流,架設起師生之間友誼的橋梁。同時,教師要加大對學困生的感情投入,消除他們內心深處對教師的抵觸心理,使他們敞開心扉,讓陽光灑進其脆弱的心靈,這會對轉化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要走近學困生,在思想上給予其更多的鼓勵,在生活中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在學習上為其提供更多幫助,將自己對學生的愛充分融匯在教育教學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加快轉變工作進度,提高轉化實效。
2.3根據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掌握語文知識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通過對小學語文學困生特點的分析,小學語文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應該有針對性,與語文學優(yōu)生的教學方式不同,教師要用足夠的耐心去教育和關心學困生,促使他們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思維方式。首先,通過對班級學困生真實情況的調查,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解,主要采用由小到大、層次分明的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跟上教學節(jié)奏,最終完成教學任務。其次,教師還要著眼于學困生基礎較差的問題,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從語文基礎知識開始,將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細致的劃分,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語文知識脈絡。再次,針對學困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采取以優(yōu)帶次的教學方法,讓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互幫互助,幫助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困生還要跟學優(yōu)生學習如何利用正確的記憶方法來背誦詩詞,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明白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要不恥下問,并做好記錄,對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層層提高,循序漸進,逐漸提高學困生的閱讀能力。
結束語:
總之,轉化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需要教師長期堅持并付出艱辛的努力。教師要根據學困生的現狀與成因,積極探索轉化策略,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打開他們智慧的大門,激發(fā)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進而提升其學習能力,使其摘掉學困生的“帽子”。
參考文獻:
[1]廖紅梅.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下一代,2019(07):65-68.
[2]沈紅.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J].教書育人,2013(16):12-13.
[3]花愛武.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校園心理,2012,10(04):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