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林
摘要: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首要突破口。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學科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重要的認識教育對象的方法,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呈現(xiàn)的特點也要一一進行把握,才能根據(jù)不同層次、不同利益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采取合適的認識方法。
關(guān)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認識法
對象是指行動或思考時作為目標的人或事物。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活動和思考時作為目標的人。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者施加可控性教育影響的對象,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對象包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因為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教育者在教育別人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教育并進行自該老師教育。狹義的教育對象就是指受教育者,有集體對象和個體對象之分;集體教育對象是相對個體教育對象而言的,是由許多人結(jié)合起來的有組織的群體。該篇文章主要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狹義對象的認識方法進行研究和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作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客體,不是完全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也不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授內(nèi)容聽之任之。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作為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血肉,也有人所獨有的主觀能動性。
1.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不是特定的小部分人群,整個社會的不同群體的人都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其實也就是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廣泛性特征。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政治教育,任何工作都需要人來做,人的思想是其行為的先導,只有思想正確了才能做好工作。學習也同理,只有學生的思想觀念的正確,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斷的完善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因此,爭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廣泛性特征,我們在認識廣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時候,就必須采取一種能夠認識數(shù)量龐大、層次豐富、群體多樣的對象認識方法,才能從總體上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tài)和性格特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具有層次性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雖然具有廣泛性的特征,但是絕不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千篇一律毫無差別的個體,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有著不同的層次區(qū)別的,不同層次之間的教育對象有著不同的特點,我們在認識不同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時要采取不同的認識方法。例如,從年齡角度,可將其劃分為兒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層次;從職業(yè)角度,可將其分為工人、農(nóng)民、軍人、教師、干部等;從文化程度角度,可將其分為大學、中學、小學、文盲等;還可根據(jù)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表現(xiàn)將其分為不同層次。即使是同一類型和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也可根據(jù)一定標準進一步將其細分為若干不同的類別和層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層次性特征,要求教育者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針對不同教育對象的思想實際,提出不同的要求,運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決各種思想問題和思想矛盾,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具有可塑性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可塑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的思想和行為能夠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得到改變和塑造以達到成為社會合格的人的目的的一種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塑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不具有可塑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義也蕩然無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可塑性也要求我們在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時候應(yīng)該采取一種動態(tài)的方法來觀察和認識教育對象,才能更準確地評估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狀態(tài),從而采取一種合適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具有主體性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客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實施教育方法和傳授教育內(nèi)容的對象。盡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處于主導地位,但是這種主導地位不是絕對的,而是會隨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轉(zhuǎn)移而轉(zhuǎn)移的,這是一種相對的主導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雖然作為客體,但是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也具有主體性特征。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作為活生生的人出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是能思考的,有血有肉的,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傳授的內(nèi)容他不是全盤接受的,而是會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有選擇性地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內(nèi)容。教育對象的客體地位是能夠轉(zhuǎn)變的,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教育對象也成為教育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它能夠自己教育自己,在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中,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性要求我們在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不能只是采取客觀的理性的方法認識的方法,而是也要在尊重、關(guān)愛的基礎(chǔ)上,通過體驗教育對象的真實的生活,獲取教育對象真正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