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德鑄
摘要:課外閱讀雖然區(qū)別于課內閱讀,但是與課內閱讀的關聯較大,是對語文知識的一種延伸。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作文寫作的難點集中于素材、語法、結構等方面,而教科書中有限的內容無法滿足學生更進一步學習,長期受到學習內容的限制,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十分緩慢。而課外閱讀則打破這一界限,將課本內有限的知識內容與課本外無限的知識內容連接在一起,形成體系化、多樣化、科學化的教學體系,從而優(yōu)化了作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外閱讀
小學生處在學習習慣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不僅需要學科教師及時捕捉教學時機,將小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還需要教師同等關注自身教學水平提升,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助力小學生知識積累,趣味學習,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就是如此。因此,語文教師基于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天然興趣,引導小學生閱讀交流,就可以豐富小學生寫作素材,開闊小學生閱讀眼界,科學滿足小學生學習需求,發(fā)揮課外閱讀的積極價值。
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閱讀與寫作間的聯系十分密切,閱讀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寫作是一個應用知識的過程。課外閱讀內容包羅萬象,不會像課內閱讀一樣受到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閱讀素材,天文地理、古今中午、社會科學等不同領域的閱讀素材能夠滿足不同學生閱讀需求。這種不受限制的閱讀模式,是滿足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學生帶著興趣閱讀的收獲遠遠大于被動閱讀的收獲,這部分知識會隨著學生記憶深深烙印在腦海中,在寫作時被快速喚醒,幫助學生完成高質量的文章。
以《那一刻,我長大了》為例。本節(jié)寫作要求學生將自己記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事用文字表達出來,文章內容充實、具體。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于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而不在于素材的選取,總有一件記憶深刻的事情在其記憶中長存,但是怎樣通過文字將這件事的始末、情感價值準確表達出來往往很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科學地選取課外閱讀素材開展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從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寫作能力。
比如高爾基的《童年》記錄的則是童年趣事,組織學生閱讀該作品,學生可以在作品中找出與自身相似之處,借助于高爾基的表現方式將自己的情感經歷、童年趣事表達出來。融入了課外閱讀的寫作課程,可以改變學生流水賬式的寫作習慣,幫助學生創(chuàng)作更多內容精彩的文章。
二、有助于發(fā)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融合課外閱讀,還需要語文教師注重對小學生的整體性寫作思維培養(yǎng),不斷啟導小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提升,讓小學生形成系統的讀寫一體化思維。為此,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想發(fā)揮好課外閱讀的實際作用,讓小學生自主形成發(fā)散思維,就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的“放手放權”,使小學生通過自主性、長期性的課外閱讀,合理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例如,在教學《曹沖稱象》一文時,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文章所述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代入。尤其是對于“稱象”細節(jié)的文字描寫,讓學生在畫面關聯想象中,既學習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又以此為基的拓展延伸,收集、整合相似文章,有目標、有規(guī)劃的課外閱讀,體現課外閱讀教學靈活性,激勵學生思考創(chuàng)造。
三、有助于提升語言水平,強化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還是能切實影響其他學科教學效果的關鍵內容。畢竟,作文寫作培養(yǎng)的小學生語言文字能力,是能全學科貫徹應用的綜合能力體現。所以,為了幫助小學生全面提高語言文字能力,語文教師就不僅需要一定程度的放手放權,為小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互動交流,還需要指向明確地要求小學生邊思邊寫、善思善寫,將“有感而發(fā)”、“靈光一現”等都及時轉化為寫作內容。也就是,讓小學生有目的的讀,有目的的學,有目的地寫,將所思所想所見所感都通過寫作展示出來,開展常態(tài)化課外閱讀教學。首先,激活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結合小學生好奇點導出閱讀指導。其次,佳作共賞,在小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欲望后,引導學生小組化接力寫作、自主寫作,積累實踐。
四、有助于擴充學生知識面
學生積累的知識越多,對于學生寫作帶來的益處越大,課外閱讀包含內容十分廣泛,是引導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是帶領學生暢游在知識海洋中的重要方式。小學生知識儲備十分有限,在寫作時經常出現“無話可說”的境況,這也是學生作品平淡無奇的重要原因。為了使得學生在寫作時可以應用更多優(yōu)美的文字,將自己的情感注入文章中,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作文作品,教師應該將課外閱讀長期落實下去,定期為學生推薦優(yōu)質的閱讀素材,讓學生課外閱讀不出現間斷的情況。
例如,以一個月為一個周期,設置兩節(jié)閱讀課程,再根據學生課外時間長短制定閱讀計劃,選擇篇幅長短適中的素材,安排學生閱讀,適當減少學生家庭作業(yè),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在一個閱讀周期結束后,組織學生開展讀后感寫作,教師通過讀后感既可以檢查學生閱讀情感,還可以鍛煉學生寫作能力,長期實行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知識儲備量將會經過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使得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升。教師會發(fā)現,學生作品不再是單調乏味的,而是融入了更多優(yōu)美的文字,表現手法也逐漸多樣化,文章中涉及的知識內容不再是單一的課內內容,甚至包含了一些教師未曾接觸過的知識,對于某一件事情的概述也更加準確。
五、結語
總之,寫作教學并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底蘊,而課外閱讀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茖W合理的課外閱讀能夠使得寫作教學事半功倍,對于改變傳統的、低效的寫作教學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審美能力、閱讀能力等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有效突破作文學習重難點的重要途徑,利于逐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因此,優(yōu)化課外教學,使其在寫作教學中的作用最大限度體現出來,對于寫作教學深化發(fā)展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王惠玲.課外文學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文化產業(yè),2021,(01):124-125.
[2]鮮紅.淺談小學語文作文寫作個性化培養(yǎng)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