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萍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準確把握好小學語文教學特點,重視語文教學的的方法,以讀為主,讓學生產生一種情感體驗,也要側重于學生的語文德育熏陶。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能創(chuàng)新、肯進取的人,使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關鍵詞:思想教育;小學語文;滲透策略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有個關鍵的因素就是語文。目前的教學大綱中提出,小學語文教育就是要求學生不斷的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魅力,使學生擁有一個健全的審美觀念,讓愛國主義情感滲透到學生的內心中,所以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讓小學語文教育具有獨特的教育魅力,指引學生如何正確的掌握小學語文知識,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培養(yǎng)自己健全的人格,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
目前的小學生社會經歷少,對待事情沒有一個成熟的認知,老師應根據小學生的這一情況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以此來滿足小學生對外面世界的認知。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绾胃玫睦谜Z文課程中工具性的特點就要求我們對小學生進行小學語文的德育教育,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選用經典的案例和課文,創(chuàng)造適當的情景模式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支撐教育工作繼續(xù)下去的本質是由特色的 有魅力的教育,所以老師要構建一套屬于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來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
語文德育教育的基本保障就是課堂教育,在語文課堂中無不滲透著德育工作,在小學語文中經常用到德育教育。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應該選擇典型性、教育性極強的事例和課文,創(chuàng)造合適的情景,來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沉睡的心靈,在心靈的深處播撒下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種子。比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教會了學生要學習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無私奉獻,關愛他人的精神,讓學生做一個品格優(yōu)秀的人。也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身邊有“雷鋒叔叔“”精神的人和事,讓學生在課堂中把發(fā)現(xiàn)的雷鋒事件講述出來,可以讓學生可以深切的體會到這種精神。
二、發(fā)揮課堂教學作用
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精神?老師可以從語文課堂出發(f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新穎性,讓課堂具有一定的活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真諦,老師就應該認真掌握語文教學工具的特征。在語文教材中具有非常豐富的思想政治內容,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應該重點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使教學更加的貼近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平時的學習詩歌中,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人類對命運、生命、世界的一個新的詮釋。在學習散文時,學生可以用心體驗散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在學習戲曲表演時,可以讓學生對其進行全新的演繹。學生通過這些學習進行討論,展開想象,對生命擁有新的認識。所以,語文教學就要重視于培養(yǎng)思想精神教育。
比如,在學習《觸摸春天》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讓學生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去感受春天的氣息,感受春天的脈搏,捕捉春天的蹤影。讓學生去感受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命力,去領悟人生的真諦。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中心思想是課文之后老師對其進行的一個延伸,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掌握閱讀的中心思想,從而來擴大學生的知識層面,不停的延伸語文教學的思想政治性,讓學生關注歷史,關注歷史的進程,關注社會的發(fā)展動向。
三、教師以身作則進行引導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提升老師本身的素質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梢韵胂螅粋€輕言失敗的美術老師怎么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繪畫天才,一個不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怎么可以培育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一個道德敗壞的老師怎么可以教出一群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目前的小學生正在處于一個身心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正在形成初步的人格,目前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老師自己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除了家庭和社會之外,跟自身有很大的關系,并且這一時期的學生有很大的模仿力老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對學生造成惡劣的影響。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求老師自身有淵博的知識基礎,還要不斷的學習時政,關心國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老師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敬業(yè)精神,要做到言傳身教,學生能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這樣才能給學生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用自己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實際教學中,老師就需要運用“多表揚,少批評”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對成績差的學生,老師要做出肯定的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習好的學生,老師要及時的給予肯定的答復,讓學生繼續(xù)保持。同時老師也要嚴格的要求自己的穿衣打扮,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開展相關實踐活動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學會整理教學資源,盡量的把語文課擴展到平時的活動中去。借助早讀課、自習課、班會、團隊日、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來進行歸納總結,可以開展“我和我的學?!盎顒樱膭顚W生觀察自然一草一木的變化,周圍建筑物的變化,身邊熟悉的人的變化,讓學生感知時間的飛逝,養(yǎng)成學生珍惜時間,認真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演講辯論賽、主題征文比賽、寫字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比賽活動中,強化聽說讀寫能力,激發(fā)向上向善的情感。
再好的理論知識如果不運用到實踐當中,那就是紙上談兵,理想再豐滿,得不到實踐最終都會付諸東流。為了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德育的含義,利用課后或假期,老師可以布置相關的作業(yè),如,寒暑假職業(yè)體驗活動,家務勞動,街頭尋找錯別字等社會實踐,使學生能更好的體驗生活,領悟其中的含義。最后使學生明白學習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學會感恩,學會如何回報最終實現(xiàn)對德育的一種真實體驗。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一直貫穿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學生的學習任務中,老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思想上的啟迪,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全面的成長過程。老師也需要把握課本中的內涵思想,掌握其中重要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握好教育的機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老師要明白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更加重要的是“教書育人”。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及時的補充教學資料。將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科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
參考文獻:
[1]劉娜.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J].學周刊,2021(35):11-1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05.
[2]韓燕.思政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21(3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