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困生學習艱難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和學校的因素,教師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提高學困生學習的有效性,從自身的教育方式改變出發(fā),從與家長的良性溝通出發(fā),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重拾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關鍵詞:學困生;策略;自身;家庭;學校;積極性;自主學習
學困生,是指學習困難學生,這些學生智力正常,認知水平發(fā)展與正常學生無二,但學習效率低下,學業(yè)成績明顯落后于同年齡或同年級的平均水平。這個定義主要有雙重內涵:首先,學生的學習成績長期而穩(wěn)定地不能達成同年齡或同年級學生應該具有的水平,并不是偶爾的意外,這是學困生主要的標志;其次,學困生身心發(fā)展處于正常范圍之中,與其他學生無異,排除了由于先天性的生理或心理發(fā)育缺陷而導致的學習障礙和學業(yè)不良,比如大腦發(fā)育不良或心智遲鈍等。
一、 學困生學習艱難的因素解析
(一)自身因素
學困生的學習結果不佳是內外因的綜合作用,其中內因即自身因素是決定作用,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學困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缺少求知欲,教師無論怎樣教學,學生也只會當成耳邊風,做作業(yè)也是,拖拖拉拉,草草應對,學生遇到難題時也不會主動思考,無法享受解題過程的快樂;第二,學困生缺少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是理解就是應用,對學困生而言,即使一些小問題也成了一座翻不過的大山越不過的大河,面對這些困難,學困生的唯一態(tài)度便是退卻,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更沒有面對挫折的信心;第三,學困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些學困生在學習方面并非只能落于人后,相反對學科知識有著不同尋常的領悟力,只是困于學習習慣差,學生自控能力薄弱,課堂紀律散漫,注意力時常不集中,完不成作業(yè)是常事,再加上教師和家長因為種種原因監(jiān)管不到位,學生長期保持不佳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形成重大影響;第四,學困生缺少學習能夠取得好結果的自信心,一些學困生也渴望成功,可他們自己又學不得法,礙于自尊心和面子,他們也不敢請教老師,于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總是不如意,越不如意,越沒信心,越沒信心越不想學,惡性循環(huán),最后排斥、放棄,厭學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家庭因素
外力因素雖然不是決定作用,但是也對學困生的學習結果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外力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惡劣的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爸爸媽媽沉迷于與狐朋狗友喝酒聚賭,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形成嚴重的副作用;一些爸爸媽媽整天爭吵打罵,甚至因為感情不和離異,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總覺得自己是多余的,而且也得不到應有的關心,自然也就無心學習,一些家長放不下手機,對學生的學習置之不理,無人監(jiān)管的學生自然也就放飛自我;第二,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得法,一些家長對學生期望過高,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客觀定位,無形中給學生太多的壓力,學生力不從心極容易走向反面,一些家長對學生嚴厲管教,一旦學生有寫錯的地方就馬上指出,甚至諷刺苛責,這種行為影響了孩子學習的連貫性,也剝奪了孩子自主檢查的主動性,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學生的學習方法頗為不利。
(三)學校因素
學校因素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一方面,教師一直囿于應試教育的填鴨式教學法,不能結合教育理念的發(fā)展更新教學方法,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生的學習困難上作用有限,導致了學困生一直落后,另一方面,教師的不能認識到自己和學生應該建立和諧的關系,欠缺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有時甚至挖苦和斥責,教師和學生漸行漸遠,學生自然對學習生出厭惡;第二,教師之間缺少經驗交流,年長的教師已經晉完職稱,不需要和年輕教師一樣講公開課,不需要和年輕教師一樣培訓,更不會向年輕教師請教,所以欠缺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吸收、內化、實踐,年輕教師教學相對經驗不足,卻不同年長教師互通有無,所以對于學科的整體把握不夠全面,對于教學中的問題處理也存在不當之處;第三,教師產生了職業(yè)倦怠,失去了教學熱情和激情,對學困生的不良表現(xiàn)習以為常,有些教師是因為生理耗竭,有些教師覺得自己才智枯竭,有些教師情緒淡漠,有些教師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有些教師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失去疲乏,這導致教師明知道自己的不足,也不愿學習提高,更不想為學困生做點事兒,只是為了混飯吃,如果教師沒有了教的熱情,對學困生視若無物,學困生又怎會形成學習的熱情,轉化自己?
二、 提高學困生學習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師從自身出發(fā)提高學困生學習的有效性
1. 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學習的接受者,沉悶的課堂氣氛更讓學生感到死水一般的讓人窒息。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學生知識和能力的主動建構: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對學困生的提問簡單卻與課程學習緊密相關,這樣能使學困生在課堂上能始終跟隨教師的步伐,主動思考,并且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方式,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各式各樣的教學任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開動腦筋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教師可以設計小組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樹立學生的責任意識。
2. 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優(yōu)點,適時獎勵
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激發(fā)學困生的成就學習動因,讓學困生體會到學習的成績感,然后強化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必須注意觀察,適時發(fā)現(xiàn)學困生在學科方面的優(yōu)點,進行精神和物質方面的獎勵:第一是精神獎勵,主要是對學生的進步或者突如其來的閃光之處進行表揚,可以口頭表揚,可以頒發(fā)獎章等,樹立學生為進步榜樣,一方面激勵學生自己更進一步,另一方面形成對其他學困生的影響效應;第二是物質獎勵,教師給學困生設定學習目標,鼓勵學困生向著目標奮進,如果學困生完成了任務,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物質獎勵,也可以和家長交流,讓家長滿足孩子的一些物質需求,當然,給學困生設定的學習目標必須考慮到學困生的基礎,一步步拔高,一口氣吃不成胖子,比如按時完成作業(yè),不會的問題主動請教等。
(二)教師輔助家長提高學困生學習的有效性
學生在課下的學習離不開家長的監(jiān)督家長的輔導家長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鑒于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到位,錯誤思想、不當行為時有發(fā)生,教師應該常常和家長溝通,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家長為學生付出的合理方式達成共識,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家長的配合也能減少教師在教學中的無力感,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
1. 建構家長的正確認識
建構家長的正確認識包括建構家長對孩子的正確認識、對自我發(fā)展的正確認識對家庭環(huán)境影響的正確認識三個方面:第一,正確認識自家的孩子的學習基礎,不要過度勉強,過猶不及,對于學困生尤其如此,家長必須降低自己的期待值,為了促進自家孩子的學習進步,盲目或跟風將孩子送進輔導班精品課程是不可取的,輔導班精品課程同正式的學校課堂一樣,需要考慮學生的平均水平,若是孩子落后太多,不但不會有所提高,反而更加討厭學習;第二,正確認識自我發(fā)展,為了能夠輔導孩子學習,家長需要多看一些書,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緊密相關的書,引導孩子學習,梳理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雖然成年,但是不斷學習與文化程度和年齡無關;第三,正確認識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和諧家庭,關心孩子,讓孩子減少家庭環(huán)境的擾亂,實在有問題,需要避開孩子處理。
2. 樹立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需要樹立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對孩子嚴厲孩子就會進步,對孩子的作業(yè)輔導也不是隨時糾正便好:家長需要和孩子形成和諧親子關系,主動做孩子的朋友,分享孩子的心事,在孩子做作業(yè)時,不是坐在一邊像石獅子一般不錯眼珠地盯著,必須適當給予孩子自由,對于孩子的錯誤,家長需要結合教育和批評,讓孩子心服口服;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yè),不是重在為孩子講解清楚每一道題,而是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不會的主動請教,自家檢查作業(yè),而且在自己給學困孩子布置作業(yè)時,家長需要注意必須是一些難度適中的題,孩子努力可以夠得著,若是遠遠超出孩子的水平,孩子只會厭惡不已。
(三)學校輔助教師提高學困生學習的有效性
1. 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
有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有些教師在專業(yè)知識方面擅長,有些教師在轉化學困生方面有自己的良策,有些教師具有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學校需要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學校可以定期召開教學經驗交流會,讓某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說說自己的經驗,然后其他教師討論學習;學??梢宰屇觊L教師和年輕教師一對一結對,互相幫助,實現(xiàn)共同成長;學校建立學困生研究組,對各年級的學困生進行具體了解,然后與科任教師和班主任互通有無,實現(xiàn)對學困生的針對性心理疏導。
2. 建立科學的機制
為了促進教師的教學熱情,為了激勵教師對學困生付諸注意,學校必須制定科學的機制:首先是激勵機制建設,教師的工資、職稱等不僅僅需要和教師的出勤和課時掛鉤,也要和教師的教學成績以及教師在教學中對學困生的轉化結果形成連接,然后激勵機制發(fā)揮正面促進作用;然后是培訓機制建設,學校需要對那些在工作中不思進取或者得過且過的教師進行培訓,建立教師的職業(yè)責任感,樹立教師愛崗敬業(yè)的心理品質,教師的本職是教學,是關愛每個學生,教師的成就是教學的學生的進步。
學困生厭學不是一天兩天養(yǎng)成的,也不是單獨一個因素的作用,教師在對學困生的幫助和教育中,不能急于求成,務必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耐心、細心,采用一些策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與家長達成共識,家校合作,使孩子重拾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共創(chuàng)孩子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陳敏.怎樣激起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8(9):103-104.
[2]張品清.如何有效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策略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4):81.
作者簡介:楊愛霞,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阿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