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代蒙俄越界事件歷史背景
十六世紀晚期至十七世紀,隨著沙皇俄國急劇向東擴張,哥薩克勢力達到外興安嶺和黑龍江流域一帶,開始與喀爾喀蒙古產生聯(lián)系。由于當時俄蒙之間并無明確疆界,接鄰地帶經常發(fā)生越界互相掠奪人口、牲畜事件。
當時清代的中俄北部邊界可劃分為兩段: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至海一帶為東段,今蒙古國的蒙俄邊界和唐努烏梁海(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的北部邊界為中段。1689年為解決清俄東部邊界問題,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此條約中規(guī)定以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兩國的分界線,將尼布楚周圍及其以西原屬中國的領土讓給了俄國,以換取俄軍撤出雅克薩。因越界事件一直是清俄兩國邊界糾紛重要問題,故《尼布楚條約》中涉及了越界問題之懲治,然而清代蒙俄邊界并無明確界址,實施情況,未能得見。雍正五年(1727),與俄國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劃定中俄兩國中段邊界。條約規(guī)定:由沙畢納依嶺起至額爾古納河止,在迤北一帶者歸俄國,在迤南一帶者歸中國。俄國占領了貝加爾湖一帶,劃定了中俄的中段邊界。于次年6月在恰克圖簽字生效,此全面性條約稱《恰克圖條約》。該條約著重解決了喀爾喀邊界的逃人與盜賊問題,其中第十條約定: “ 兩國嗣后所屬之人…… 如有持械越界行竊者……正法……如越界偷竊駝只,牲畜者,一經拿獲,交該頭人治罪;其罪初犯者,估其所盜之物價值,罰取十倍,再犯者,罰二十倍,三次犯者,斬?!?該規(guī)定成為了懲治兩國邊民越界偷盜的法律依據(jù)。下面以庫倫辦事大臣處置蒙俄案件情況,從而分析蒙俄越界案件發(fā)生原因。
二.庫倫辦事大臣桑寨多爾濟所辦滿吉越界被擒獲案(乾隆41年)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俄羅斯邊界卡倫官兵聲稱將被盜五馬蹤跡交付給了章京德欽(蒙古卡倫官員),德欽未接受;又將拿獲之驍騎校滿吉(蒙古卡倫官員)及其物件,帶到界地交還,德欽仍未接受。在經過一番詢問后得出,于去年五月,俄羅斯卡倫章京丁津等五人來鄂博邊,把五匹馬的蹤跡交付給了德欽,德欽去看了之后,發(fā)現(xiàn)蹤跡并未在我們卡倫處,而是俄羅斯地方之蹤跡,所以沒有接受也并未報扎薩克處。據(jù)滿吉告稱,是俄羅斯之莫蓋圖卡倫章京伊斯塔那布、布里雅特章京丁津、俄羅斯章京馬提布等三人認識滿吉,所以派人來卡倫給他送了熏牛皮半張為禮物,伊斯塔那布許諾給氈一張,馬提布應允給整熏牛皮一張,并約互贈茶葉、 煙、布匹。其后伊斯塔那布等派布里雅特羅木本來通知了滿吉,讓他帶上之茶葉、煙、布匹為禮物于十月二十一日帶到巴哈布拉克地方。等滿吉帶物件赴所約之地時,伊斯塔那布等已搭起木屋,等滿吉一進去就遇到了巡察俄羅斯卡倫之提萬,提萬當即把滿吉連人帶物一并擒獲了。
此事一出桑寨多爾濟就將德欽不接受交付的蹤跡,還不呈報札薩克,滿吉越界私與俄方伊斯塔那布等彼此偷換物件的事情都奏報給了皇帝,皇帝命令將欽、滿吉皆送交理藩院從重治罪。桑寨多爾濟的想法是,交付馬匹蹤跡案,前德欽不接受,到如今已時隔十月余,蹤跡皆無,已然無法查辦。然而乾隆皇帝卻稱桑寨多爾濟的處理是錯誤的,作為理藩辦事之大臣,凡事應當秉公爽快辦理,向俄羅斯展示我大清國的偉岸,不應該有偏袒之心。前俄羅斯交付蹤跡時,若蹤跡未進我卡倫,則章京德欽應當立即報該扎薩克、大臣等,并未報者有罪,而驍騎校滿吉私與俄羅斯彼此易物,越界而去為俄羅斯拿獲者,更應該治罪。因此,應當立即將他們治罪,再把事情緣由行文俄羅斯,這樣才能展示我天朝偉岸之道。如果我們先治德欽、滿吉之罪,后要求俄方將伊斯塔那布等一行人治罪,他們必然會覺得合情合理。但是,如果我們不把德欽等人治罪的事情告知俄羅斯,單要求俄方將伊斯塔那布等人從重治罪的話,俄羅斯是不會服氣的,況且如此辦理后,俄羅斯亦必得知,這豈不是讓人家恥笑我們?桑寨多爾濟等所思太小氣。所以皇帝嚴加訓斥了桑寨多爾濟等,把德欽、滿吉等解交理藩院審明治罪外,一同將失查的章京、扎薩克等,一并議罪。還將命行俄羅斯之文,另行改寫后,再發(fā)送桑到寨多爾濟等,再由寨多爾濟行文至俄羅斯。
如此類卡倫官兵嚴重失職案件還有乾隆四十四年俄羅斯十七人,持械越界,卡倫官員袞布等未報將軍,反倒將俄羅斯人的馬匹皮張私自留下,將他們放回,此事得到清朝皇帝的嚴懲,將袞布等人,壓赴卡上,連同俄羅斯頭人,即行正法。還將失察的將軍總管,從重治罪。
三.庫倫辦事大臣處置案件的歷史意義
從以上檔案可知對于德欽不接受俄羅斯所交蹤跡,還沒有呈報札薩克的行為和作為驍騎校的滿吉與俄羅斯私換的物件被俄羅斯人擒獲事件,對以上兩個案件桑寨多爾濟并未立即治罪,反而想偏袒自己的屬民的做法得到乾隆皇帝的訓斥,在皇帝眼里桑寨多爾濟所思太過小氣,不能是自己國家的屬民犯罪就任由不管,遇到這種案件更應秉公辦理,不可偏袒本國人員,如若從輕發(fā)落,久而久之,雙方越界私自偷換物件必成習慣,于邊界地方,關系甚巨。以上案件正反映了卡倫官員的失職,不顧枉法,以職務之便私相賄賂的現(xiàn)象,清朝中央一直以來對邊境卡倫管理都有著嚴格要求,懲治也很嚴格,就如上述案件中的因卡倫官員袞布等人的錯誤,連同將軍總管都被一并從重治罪。盡管有明確的管理制度,但卡倫官員失職現(xiàn)象是避免不了了的,但如果不嚴加懲治,連負責管理卡倫的庫倫辦事大臣都起了偏袒之心,那必然會導致兩國越界案件的頻發(fā),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兩國邊界的不安寧。故作為庫倫辦事大臣嚴格管理卡倫是庫倫辦事大臣主要職責之一,若想保持雙方貿易的正常往來,首頁保證卡倫官員的嚴格管理。庫倫辦事大臣合理處置越界案件對清俄關系俱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清代欽差駐庫倫辦事大臣衙門檔案檔冊匯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
[2] 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藏,清代寄信檔[乾隆朝]
作者簡介:
車美慧 女 內蒙古興安盟 199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