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柯,彭君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yī)院血透室,湖北武漢 430064
實習是開展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實習醫(yī)護生將理論聯系實際、將知識轉變?yōu)榧寄艿谋匾洑v,也是護理教育與學習的延續(xù)[1]。 帶教質量的高低與實習護生理論基礎的鞏固、基本實踐技能的標準化掌握和職業(yè)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密切相關,關系著醫(yī)院能否培養(yǎng)出合格的專業(yè)型人才。血透室作為醫(yī)院的重要技術科室之一,需要醫(yī)護人員具有較強專業(yè)性。血液透析室的醫(yī)護人員主要負責血液凈化、監(jiān)控以及支持和幫助等工作[2]。由于部分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的資歷、年齡、學歷以及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參差不齊,因此血透室護理帶教必須構建系統(tǒng)、規(guī)范、具有可行性的培訓制度[3]。 翻轉課堂模式源自美國,是近幾年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方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通過翻轉傳統(tǒng)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理論知識點和基本概念,課堂不再是教師授課的場所,而是帶教老師和學生互動的主要場所,用于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以及小組匯報和討論,進而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4]。 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的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學習能力強,但是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抵觸心理。 翻轉課堂通過現代化電子科技產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從教學資源方面來看,因為現在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教學資源也能夠通過科技手段得到眾多高校和平臺的支持,在電子教學平臺能夠集合各大高校的教學資源,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學校不同教師的講解視頻,也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學習進度, 所以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加有優(yōu)勢?;诖?,該文以2019 年1—12 月74 名血透室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翻轉課堂應用于血透室護理帶教的具體效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74 名血透室實習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選用常規(guī)實習帶教的對照組37 名和接受翻轉課堂教學的研究組37 名。 對照組男3 名、女34 名;年齡19~24 歲,平均(22.17±1.05)歲;中專11 名、大專12 名、本科14 名。 研究組男4 名、女33 名;年齡19~24 歲,平均(22.34±1.16)歲;中專12 名、大專12 名、本科13名。兩組實習護生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選用傳統(tǒng)的血透室護理帶教方法進行帶教授課,即帶教教師進行課堂授課,演示血液透析等相關基本臨床操作,督促護士進行課后復習,實習結束后組織理論考核測試和操作考核測試[5]。 研究組選擇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帶教授課[6],具體方法如下。
(1)目標分析。 為了能夠將翻轉課堂模式更好地應用在教學中,應該要以了解教學背景為基礎,明確學生自身的教學目標,合理科學地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盡可能地發(fā)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效果。在教學中要進行學情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目標,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技能,制訂教學中的起點,另外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風格。
(2)崗位結合。 如果想要更好地發(fā)揮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是全面做好每個崗位的工作,要以學生自身的崗位需求為基礎,明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最重要的目標是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就業(y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分析其學習的崗位進行相應的學習內容,在護理的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熟練掌握護理的方法和一些基本的操作。
(3)帶教師資。 帶教老師是影響臨床帶教質量的關鍵因素。選擇血透室?guī)Ы汤蠋煏r應注意考察教師的責任心、專業(yè)能力以及知識更新情況,并結合實習護生的帶教反饋情況。血透室護理帶教教師需具備如下條件:在醫(yī)院血透室連續(xù)工作3 年,大專及以上學歷,具有護師及以上職稱;責任心較強,熱愛血透室實習帶教工作;具有比較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和血液透析等專業(yè)操作技能;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能夠及時掌握血液透析相關領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
(4)授課教師培訓。 ①制訂系統(tǒng)全面的培訓計劃,每位帶教教師嚴格執(zhí)行培訓計劃,盡可能避免由于帶教教師自身原因而造成實習護生成績的差異。②考核教師培訓。規(guī)范評分細則,降低由于人為因素而造成評分差異,保證考核評分公平公正。
(5)準備教學資料。 帶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相關要求,同時結合血透室護理的崗位職責、院感要求、職業(yè)防護以及實踐操作技能等提出實習護生應該知道和需要掌握的問題,制訂每日計劃和每周計劃,并于護生進入血透室進行實習時發(fā)放給護生, 督促實習生主動學習。帶教教師根據理論授課內容制作PPT,錄制對應的解說視頻或者操作視頻,整理成學習資料包。
(6)教學組織形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分成3個階段,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考核評價。實習護生在授課之前通過帶教老師構建的網絡平臺下載相關學習資料,帶教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主完成學習內容,如有疑惑及時請教帶教教師。 課堂授課時,帶教教師鼓勵實習護生踴躍發(fā)言,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促進師生互動,解答疑惑,不再重復實習生已經了解和掌握的內容,結合血液透析室的臨床典型案例進行相關知識的鞏固,強化記憶。關于實踐操作,帶教教師先為護生講解儀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等,組織實習護生觀察患者血液透析的整個流程,然后親自操作和示范,指導實習生獨立操作儀器。此外,帶教教師需具體演示動靜脈內瘺的穿刺操作等護理操作技巧,要求護生反復練習直至掌握動作要領。 實習結束后,帶教教師組織實習護生參與理論考核和實踐操作考核,并要求學生反饋學習效果并提出建議。
1.3.1 考核成績 比較兩組實習護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和操作考核成績。
1.3.2 臨床綜合能力評分 比較兩組實習護生的綜合能力評分,包括臨床適應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以及技術熟練程度。
1.3.3 教學滿意度 通過自制問卷調查了解實習護生的教學滿意度, 問卷包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喜愛度評價、主席主動性評價、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評價以及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激發(fā)學習興趣。問卷當場發(fā)放,當場填寫,當場回收。
1.3.4 自我導向學習能力 向學生發(fā)放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表,調查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提升情況,共4 個維度(學習動機、計劃與實施、自我監(jiān)控、人際溝通),采用Likert5 級評分法,量表總分為20~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學生自我導向能力越好。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實習護生的理論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實習護生的操作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護生的考核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實習護生的考核成績對比[(±s),分]
組別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研究組(n=37)對照組(n=37)t 值P 值90.84±2.84 85.23±3.98 6.979<0.001 89.83±3.27 82.66±4.22 8.169<0.001
研究組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生的健康教育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生的技術熟練程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護生的臨床綜合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實習護生的臨床綜合評分對比[(±s),分]
組別臨床適應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技術熟練程度研究組(n=37)對照組(n=37)t 值P 值85.83±2.84 80.63±3.86 6.600<0.001 88.93±2.24 84.51±3.18 6.912<0.001 89.63±3.09 85.37±3.94 5.175<0.001
研究組護生的教學滿意度97.30%顯著高于對照組78.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習護生的教學滿意度對比[n(%)]
研究組學生學習動機評分為(22.32±2.88)分,對照組學生學習動機評分為(20.78±1.5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研究組學生計劃與實施評分為(21.46±1.65)分,對照組學生計劃與實施評分為(19.34±1.6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研究組學生自我監(jiān)控評分為(14.54±2.54)分,對照組學生自我監(jiān)控評分為(12.12±2.6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研究組學生人際溝通評分為(14.52±1.48)分,對照組學生人際溝通評分為(11.83±1.7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研究組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實習護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實習護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評分比較[(±s),分]
組別研究組(n=37)對照組(n=37)t 值P 值學習動機22.32±2.88 20.78±1.55 2.579 0.012計劃與實施自我監(jiān)控14.54±2.54 12.12±2.69 3.583 0.001 21.46±1.65 19.34±1.67 4.946<0.001 14.52±1.48 11.83±1.76 6.407<0.001人際溝通量表總分72.56±3.85 65.41±4.22 6.856<0.001
血液透析室技術操作繁多,需要醫(yī)護人員在臨床護理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整合知識和重新構建知識框架,評估、判斷和修正自我行為,最終達到能夠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的目標[7]。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護理帶教具有諸多優(yōu)勢[8-9]。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課前或課外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自主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學業(yè)等,從而獲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隨著當代科技的發(fā)展,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使翻轉課堂式教學變成現實。學生根據互聯網的教育資源進行學習,不再單純依賴老師授課。課堂上老師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能夠更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該文主要分析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①翻轉課堂教學能夠增強實習護生的學習主動性。醫(yī)護生在校學習期間以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屬于被動學習。 當醫(yī)護生剛開始進入醫(yī)院臨床實習時往往會出現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加上在校學習時部分課本內容脫離臨床,帶教教師可以通過有效利用血液透析室的臨床資源引導護生主動學習血液透析等相關知識,將理論知識不斷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不僅能夠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10]。 ②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醫(yī)護生的臨床思維。實習護生在血透室實習過程中容易遇到多種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實習更具針對性,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帶教教師鼓勵醫(yī)護生自己查找和翻閱資料,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醫(yī)護生的獨立能力,以后獨立開展臨床護理工作。③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有助于改善血透室護理帶教的帶教質量。 臨床實習帶教是教與學相長的工作,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老師及時解答疑惑, 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鞏固和更新,有助于改善教學質量和血液透析室的整體護理水平[11-13]。 為證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血透室護理帶教的有效性,以74名血透室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發(fā)現研究組實習護生的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臨床適應能力評分、健康教育能力評分、技術熟練程度評分以及教學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有效性得到驗證。要實現翻轉課堂,可以從3 個方面著手:①教師角色的轉變使教師從傳統(tǒng)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推動者和引導者。 也就是說,老師不再是知識的講解員,而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 在學生需要指導時,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14-16]。 從此以后,教師就成了學生輕松獲得資源、使用資源、處理信息和把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支架。模塊學習結束后,教師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及時地評估也便于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活動設計,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②重新分配課堂時間的核心特點是減少教師講課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學習活動[17-19]。 這種學習活動應以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為基礎,讓學生在互動式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將原來的課堂教學內容改為課堂教學,在不減少基礎知識講解的同時,增加了中學生的課堂互動。 最后,這種改變會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③學生角色的轉變與科技的發(fā)展,使教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學生可以不斷擴大自我認識。 通過技術手段,教育者能有效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也能從網絡資源中獲得需要的知識。個性化學習中的技術支持使學生成為具有自主節(jié)奏的學習者,他們可以控制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次數。 但是,在翻轉課堂上,學生并非完全自主學習。 課堂翻轉具有動態(tài)性和高度參與性。 合作學習環(huán)境是技術支持的,為了擴大和創(chuàng)造深度知識,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與同學和老師反復互動。 所以,翻轉課堂是建構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是其中的主體[20]。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血透室護理帶教能夠顯著改善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護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和實踐操作成績,改善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