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個場景——
每個周一,坐在辦公桌前列計劃,你的計劃里,包括本周要做的事兒,要見的人,要參加的飯局。
全部列完,我們就飯局分一個類。
1、一定要去的飯局
你有重要業(yè)務、重要任務的飯局,用紅筆把它們圈出來。
2、別人可以代替你去的飯局
替代你的備選,你已經想好,是同等職位、同樣身份的某某,特別不想去時,可以推給他。
3、可以用非飯局的方式解決的
即建個微信或QQ群討論即可,發(fā)郵件、打電話往返幾次即可,一杯咖啡的會晤即可,不用非吃一頓飯,非把人們從城市的東南西北揪出來聚齊的。
4、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的飯局
完全是湊數(shù)的,除非你想把時間填滿,否則現(xiàn)在就刪掉。
分完類,減法大體隨之做完。去掉最沒意思的;標注可以換人、換方式的;剩下必須去的,按優(yōu)先級排序,在日歷上重點標記。
此外,你要盡量掌握社交主動權。
1、確定你不可變動的時間
要清楚你不可變動的時段,涉及你對人生角色的取舍、衡量,即女兒、配偶、母親、職業(yè)女性、朋友、自我等身份各占你的時間比是多少?
比如,非周末的晚上九點半,你必須到家,因為要趕在孩子睡前給他講一個故事。
再比如,每個周四晚上你有一堂韓語課;每個周六下午你要去健身,中午不能多吃……
約飯局前,在周一列計劃時,你就要把這些對你來說特殊的時段空出來,它們不可騰挪。
2、把飯局安排在中午
午休時間是固定的,飯局時間也就變得可控,頂多從11點半到下午2點。因為下午要上班,你可以滴酒不沾,晚上則難推托些。
3、有你自己的社交據(jù)點、美食地圖
就是你在一個城市的東西南北都要有熟悉、固定、性價比合適的地方和人見面,共赴飯局。
比如,請外地朋友,你知道味道好的本地菜;請本地朋友,你知道最能代表你家鄉(xiāng)風味,他們也能接受口味的飯館。和南方人吃飯,你有備選項;和北方人吃飯,你也有。一對一的飯局,一對多的飯局,需要安靜的還是熱鬧的,是不是有適合小朋友活動的……
這些你都能通過平時有意識地收藏,交換信息,建立屬于自己的美食地圖,將它們變成你的社交據(jù)點。
在熟悉的地方約會,省時,你知道怎么去,也能指導別人怎么去。省力,心理上,因為熟悉,會成為你的主場。經濟、得體,在分層維護社會關系時,好制定不同的預算。
通過做減法,通過時間、地點的安排,我們將飯局控制次數(shù)——只去必須去的;控制路程——就近,就你熟悉的地兒;控制時間——避開你不可騰挪的時段,盡可能利用中午的時間。
我們只是在做一件事:把社交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摘自《練達:如何成為社交高手》 林特特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