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對語文的教學策略進行改進,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學習難度。本文就如何進行初中語文策略的優(yōu)化展開探討。
一、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改革方向
1.讓學生身臨其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故事性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自由結成學習小組。讓學生熟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在學生熟悉了課文之后,老師可以從課文中抽取一段故事,模擬課文中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能夠深入理解其中人物的情感,達到身臨其境的作用,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對課文的理解也更上一個層次。這種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教學方法,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學生能夠把自己的精力真正投入語文學習中。
2.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tǒng)教育是一種填鴨式的教育,能理解和吸收多少知識通??繉W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自學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自主學習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主動學習,在老師的指導和引導下,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如今的課堂,推崇的是老師當“導演”,學生是“演員”的模式。老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落實責任,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改革措施
1.進行多層次的教學及互動
初中語文教學分為多個階段,這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關。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所需要達到的教學水平和目的也是不同的。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頻繁互動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程度。進行課堂互動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提醒上課開小差的學生?;拥倪^程中,老師一定要多邊化地互動,而不是單一地和少數(shù)學生互動。調查發(fā)現(xiàn),常和老師互動的學生學習成績會逐步提高。
2.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習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效率的影響是巨大的。好習慣能讓人受益一生。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學習進行任務規(guī)劃,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重點知識。為了便于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用更為簡單的語言將文章復述出來,幫助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真諦。
習慣成就人、造就人。好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一個習慣好的學生,坐姿、作業(yè)、上課、聽講都是正確無誤的。而一個習慣不好的孩子,他就會有很多的小毛病,如遲到、早退、不認真聽講,調皮搗蛋影響其他學生等。
孩子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好習慣會伴隨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3.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春天真正地還給學生”。要讓學生書包輕下來,身心好起來,作業(yè)少下來,作為老師必須注重和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有了很大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學習中。另外,老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