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琴
摘? ?要: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開始重視學生的素質,開始轉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喜歡提問、勇于提問的意識、應強化物理實驗的教學、提供多樣的教學形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學生終身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改;物理教學
引言
新教育改革的實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會,挑戰(zhàn)是因為課程改革沒有新模式,都是教師在不斷探索,沒有定數(shù)。機遇意味著所有的學習者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意味著新舊教師的經(jīng)驗差別不大,換句話說,成功或失敗主要是自我管理。
1? 高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
新課程在給高中物理教學提出要求之后,教師改變了以往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滿足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條件,但實際上教學沒有得到很有效的改善,教師教學方法傳統(tǒng)。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讓學生先理解物理,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考查學生學習狀況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掌握的不好,特別是知識的理解力,物理問題的解決力,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力沒有達到物理教育的目標。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與教師沒有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密切相關。物理課學習困難,教師花了大部分時間教學生理論知識,通過練習和課后的作業(yè),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教師只是批改學生作業(yè),了解學生完成狀況,并沒有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就在短時間內(nèi)結束課程。教師通過采用這個模式,可以達到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的目的,但學生實際上掌握知識的效果無從得知,影響教育的效果。
2? 培養(yǎng)學生喜歡提問、勇于提問的意識
教師經(jīng)常問學生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講了這么多遍你們還是不會?實際上,學生們并沒有學過幾次,只是教師說了幾次,學不學習也是學生自身的問題。不管教師講了多少次,學生們都難以消化,不能抓住學習的重點,不能使用好的學習方法。因此,高中物理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給予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提問。例如,教師在講解“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根據(jù)學生對物理的感知和實際生活經(jīng)驗,進行課堂表演,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提問,每個人都能開始深入思考物理知識。之后,學生可以積極討論與教學相關的物理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學生對重力相關知識的理解。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表現(xiàn),進行適當?shù)脑u價,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物理學科的核心競爭力[ 1 ]。
3? 利用物理實驗“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研究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
物理課上,理論知識點的學習很枯燥,但是物理內(nèi)容應該更好地實踐,應加強探索實驗的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物理實驗的效果,通過物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物理知識探究的過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加強了對教科書物理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提高學習水平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驗來提高課堂上學習知識的興趣,為學生能夠自主進行物理實驗準備合適的實驗設備,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變得良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利用物理實驗“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研究性、創(chuàng)造力。課改之前,更多注意知識規(guī)律的應用,忽略知識形成過程中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這其實在浪費很好的教學資源,所以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通過實驗設置,知識形成過程更加生動、深入。如斜面上重力的分解,以前往往通過一道例題,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學生解題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課改后,在“力的分解”這節(jié)課公開課上,先展示在斜坡上的車突然后滑的視頻,引出問題:(1)為什么汽車會向后滑?(2)運動與力之間有什么關系?(3)重力的作用效果只有讓物體向后滑嗎(4)重力應怎么分解?(5)分解的結果是什么,大小如何計算?(6)要用什么實驗去驗證結論?(7)在驗證實驗中用什么方法測分力的大?。浚?)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注意什么問題?(9)這個實驗誤差在哪?(10)如何減小實驗誤差?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積累的知識進行相關的物理實驗研究,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實驗現(xiàn)象,促進學生向更高水平的學習發(fā)展。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的內(nèi)容,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教師應該為學生深入研究物理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探索的空間,讓學生也從不同的角度學習,探索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競爭力,改善課堂氛圍,提高教育效果[ 2 ]。
又如:在力的分解中,劈尖上重力的分解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難點主要體現(xiàn)在如何引導找出分力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就是簡單用兩句話交代一下就過去了,很多學生在這個地方疑惑不解,所以在很多變式練習中就不能很好的遷移運用,于是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這樣去設計:先用三塊泡沫做成拱橋模型放在地上(如圖1),先讓兩個學生用腳頂住旁邊的兩塊,不讓拱橋滑動。提出問題:現(xiàn)在讓一個同學站在中間的劈尖上,橋會斷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判定說會,這時讓一個學生站上去,發(fā)現(xiàn)結果與他們的想象不同,這個時候引導學生從力的分析上找原因。引出重力分解問題。可以讓站在兩邊頂拱橋的同學講體會,引導學生將重力沿垂直接觸面上分解,這時再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用彈簧放在劈的兩側,當劈往下運動時,就會發(fā)現(xiàn)彈簧被壓縮。最后拿出自制的該教具,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自制教具是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自制教具的巧妙之處,用放大法及轉換法使效果完美展現(xiàn),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并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劈上力的分析,這種教具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對知識理解更加透徹,印象更加深刻,并學會使用推理思維與物理方法去解決相類似的問題。
4? 提供多樣的教學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興趣
高中階段是學生重要發(fā)展階段,學生自信強,但自我控制能力低,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他們不知道或者沒有注意力的話,他們不會提問。物理理論本身的知識是非常難以理解的,考慮到抽象的物理知識,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課堂是教學實踐的主體地位,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多媒體工具和網(wǎng)絡資源,積極研究教育改革的新理論,作為教育準備和教育實施的理論基礎。同時,為了配合考試改革,以新教育改革后的大學入學考試評價機制為基礎,正確開展教育活動,充分發(fā)揮實際作用,提高教育效率,積極總結必須開發(fā)一些獨特的教育方法。
在平拋運動教學中,研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破案的方式熟練應用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通過三個條件的背景設置,提出平拋運動三個基本問題:(1)分析位移求速度;(2)平拋運動臨界問題;(3)利用平拋運動軌跡的一部分求拋出點坐標。具體設置如下:利用香港九十年代警匪片的片段,通過警察諾曼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建模,而后通過學生模擬警察角色破案的方式讓學生尋找解題方法,學生很容易推出只要測出水平距離和垂直高度,就可以用一把刻度尺測出水平初速度的方法。再用一段視頻,通過追蹤肇事者的過程,讓學生揣摩分析物理問題的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讓學生對物理課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最后讓學生尋找5G技術拍攝高空墜物的原理,讓學生感覺學科技術離我們并不遙遠,以及物理知識的實用性。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有必要抓住學生的思想,釋放學生的本性,鼓勵學生參加學習實踐,提高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生存感和參加教育活動的能力。教師說明物理知識的時候,不是根據(jù)教科書,而是用不同的方法改善授課,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物理感興趣,擴展學生的物理性思維,提高教育的質量,讓學生理解知識,并通過實驗驗證知識,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生能夠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例如,當教師說明“量子世界”課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用他們的想象力來說明他們對量子世界的看法,然后教師說明相關知識,播放相關視頻并可以根據(jù)材料進行授課,以便學生容易理解。
5? 教育應確保學生的興趣
在物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教師要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對課堂上的物理學感興趣。在教育中,教師注重學生的學習特性,理解學生的能力,學生有興趣的話,就有充分發(fā)揮學生潛力的內(nèi)在動機,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保證學生的一切思考活動都是積極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他們提供無限的活力。人類的創(chuàng)新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人類的心理動機,也就是說,以心理動機和需求為中心,以興趣和感情為內(nèi)容,因此,物理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斗志。例如,以“電流”相關的知識為例,學生可以和其他知識相結合,發(fā)展對物理知識的新理解和感知,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讓他們記住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可以積極參加課堂學習,積極學習知識,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習過程的理解。生活化的教育語言可以加深對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便于學生學習理論,增強知識應用能力[ 3 ]。
參考文獻:
[1] 羅彥.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實施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2):153-154.
[2] 余志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實施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31):83.
[3] 陳淑麗.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情感教育的實施探索[J].科普童話,2019(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