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流水句英譯中關聯(lián)方式選擇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二馬》兩個譯本的對比研究

    2021-02-10 12:54:28翁義明
    關鍵詞:二馬關聯(lián)詞主觀性

    翁義明,皋 峰

    (中南民族大學 外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根據(jù)以“忠實性”為原則的傳統(tǒng)翻譯理論,翻譯活動是對原文的復制和重現(xiàn),語言形式和意義上的最佳對等是評價譯文的最高標準,“翻譯就是在譯語中用最切近的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首先是意義,其次是文體”[1]。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文化轉向”使翻譯活動不再被視為語言文字間的簡單轉換,而被視作有目的性的再次創(chuàng)作行為,由此人們逐漸認識到翻譯的再創(chuàng)造具有很強的主觀性,“翻譯強調(diào)語言表述的忠實,但是忠實不應該是對原作的復制性的刻板忠實”[2]。譯者不再被認為是原作者的“傳話筒”或不同文化間的“擺渡人”,譯者主體性得到重視和凸顯?!胺g中的譯者并不是一般的讀者和作者,而是帶有明確翻譯意圖和實施翻譯任務的讀者和作者……譯者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能替代的?!盵3]譯者主體性也有了明確的定義,即“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主觀能動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譯主體自覺的文化意識、人文品格和文化、審美創(chuàng)造性”[4]。

    國內(nèi)翻譯界對譯者主體性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大多是從文化視角展開的,立足于語言學視角、基于語料統(tǒng)計的多譯本比較研究并不多見?!白g者主體性不但反映在譯者對翻譯對象的理解、闡述及語言轉換等過程之中,也表現(xiàn)在翻譯文本選擇、翻譯策略、翻譯目的以及對譯作預期文化效應的操縱等方面?!盵5]因此,以語言主觀性為理論依據(jù),對長篇小說《二馬》兩個英譯本進行對比分析,嘗試探討漢語流水句翻譯中不同譯者在關聯(lián)方式選用上所呈現(xiàn)的譯者主體意識。

    一、 漢語流水句與譯者主體性

    呂叔湘先生最早提出了流水句的概念:“漢語口語里特多流水句,一個小句接一個小句,很多地方可斷可連?!盵6]流水句是一種“非句終句段也出現(xiàn)句終語調(diào),語義聯(lián)系比較松散,似斷還連的無關聯(lián)詞語復句”[7]。漢語流水句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在句法上,流水句中的各小句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對獨立,互不做句子成分;在語義上,各小句之間的深層語義關系不依賴關聯(lián)詞來呈現(xiàn),而是通過語序和虛詞等“意合”方式來表達。正如袁毓林所說:“一連串小句可以不借助關聯(lián)詞語、全憑意合法來構成一個復句,通常把這種復句叫做流水句?!盵8]申小龍認為,“流水句的‘句’,不是sentence,不是‘主語+謂語’,不是現(xiàn)代漢語語法分析中作為外來詞的‘句子’范疇,而是中文本土的句讀的‘句’”[9]。小句間表示邏輯關系的關聯(lián)詞的缺失是流水句這種漢語特殊句式在漢譯英時的難點所在,同時也是體現(xiàn)文學翻譯中語言主觀性和譯者主體性的重要方面。

    二、 語言主觀性與譯者主體性

    “主觀性”(subjectivity)是語言的一種特性,指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10]。小到詞匯,大到句子和語篇,語言各層級的語法單位都與說話者的主觀性密切相關。人們通過使用不同的關聯(lián)詞語來表達自己對語義邏輯的認知,并會根據(jù)自己的表達需求選擇用或不用關聯(lián)詞語、用何種關聯(lián)詞語,這種選擇性表達就是一種主觀性[11]。

    漢語流水句與英語復句的最大區(qū)別是:流水句重意合,小句沒有主次之分,小句間的語義關系是隱含的,不體現(xiàn)在形式上,表達客觀、簡潔。英語是重形合的語言,復句內(nèi)分句之間有主次之分,分句間的語義關系是顯性的,需要在形式上得以體現(xiàn)。朱德熙曾在《語法答問》中指出,“印歐語中該用虛詞的地方不能不用,漢語句子里的虛詞常常可以‘省略’,特別是在口語里”[12]。Shoshana認為,語篇各部分間的銜接關系和語言的語法體系密切相關,語言的語法體系不同,銜接手段的使用方式也會有差異,因此譯者應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不同語言的語法特征對銜接方式進行合理的轉換[13]。在把“意合式”的漢語流水句翻譯成“形合式”的英語復句時,譯者需要增加帶有主觀性色彩的連接詞,以呈現(xiàn)暗含在原文本中各部分之間的語義邏輯關系。

    三、 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筆者選取老舍長篇小說《二馬》兩個英譯本——尤利葉·吉姆遜(Julie Jimmerson)及杜為廉(William Dolby)的翻譯作品(以下分別簡稱J譯本和W譯本)進行研究?!抖R》是一部在外國背景下描寫中國人生活的長篇小說,而兩位譯者在漢英文學翻譯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因此,J譯本和W譯本成為目前國內(nèi)最暢銷的版本,深受讀者喜愛,在學界受到廣泛好評。對這兩部譯作中的流水句的翻譯狀況進行對比分析,更利于考察在流水句的漢英譯過程中不同譯者在關聯(lián)方式的選用和語篇建構上所呈現(xiàn)的譯者主體性。研究擬就以下問題進行探討:兩個譯本在流水句關聯(lián)方式的選擇上是否有明顯差異;若是,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否是譯者主體性,以及它又是如何影響流水句英譯過程中關聯(lián)方式的選擇的。

    為了回答本文的研究問題,首先,建立《二馬》兩譯本漢英平行語料庫,收集250例流水句漢英對照句;其次,對J譯本和W 譯本中流水句的關聯(lián)方式進行定量統(tǒng)計;最后,對兩個譯本流水句小句間的關聯(lián)方式進行對比分析,試圖為譯者主體性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論借鑒。

    四、 語料統(tǒng)計與分析

    (一) 關聯(lián)方式的界定

    “關聯(lián)是一種句子間,起碼是小句間的一種語義聯(lián)系。”[14]在漢語流水句英譯過程中,譯入語的關聯(lián)手段分為兩類,即標記性關聯(lián)和無標記性關聯(lián),分別相當于顯性銜接機制(implicit cohesive device)和隱性銜接機制(implicit cohesive device)。標記性關聯(lián)手段包括那些被用來表明前后句關系的關系副詞、引導詞等,是英語中最常見的關聯(lián)手段之一,如因果、轉折、條件、解釋、讓步、假設、總結等關系[15];無標記性關聯(lián)手段主要包括非謂語動詞形式及各種符號手段,如流水句進行分譯處理后的分號或句號、串句中的逗號等形式。

    在有標記關聯(lián)的流水句譯文中,如果兩個譯本所選用的關聯(lián)詞語義類型相同,則表明譯者對原文小句間語義關系理解是一致的;如果兩譯本所選用關聯(lián)詞的語義類型不同,則表明譯者對原文小句間的語義關系的理解不一致。在無標記關聯(lián)的譯文中,分號、句號、串句這三種關聯(lián)形式被認為是與并列句(關聯(lián)詞為and)相同的邏輯關系。如果譯文使用這四種關聯(lián)手段,則表明兩譯者對原文小句間語義關系的理解也是一致的。

    (二)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

    對《二馬》文本中250個流水句及其相應譯文進行抽樣,通過對比分析兩個譯本中流水句譯文在關聯(lián)方式的選擇上是否一致來判斷譯者對原文語義的理解是否有差異,并以此為依據(jù)討論譯文是如何通過關聯(lián)方式的選擇來呈現(xiàn)語言主觀性和譯者主體性的(表1-3)。

    表1 流水句英譯中關聯(lián)方式使用情況對比

    表2 流水句英譯中無標記關聯(lián)方式使用情況對比

    表3 流水句英譯中關聯(lián)詞語使用情況對比

    如表1所示,在所統(tǒng)計的250例流水句譯文中,兩譯本中有84例選擇相同語義的聯(lián)結手段,占比33.5%;有166例選擇不同語義的聯(lián)結手段,占比達66.5%。換言之,不同譯者對流水句中小句間語義關系的理解或表達大多是不同的。這種關聯(lián)方式選擇上的不同不僅是兩種語言語法體系的差異,更是譯者主體性的表現(xiàn)。

    如表2所示,從兩譯本無標記關聯(lián)方式的使用比較來看,相比W譯本,J譯本更傾向使用“V-ing”分詞、串句和分號等非標記性關聯(lián)手段表達流水句小句間的語義邏輯關系。在這250例譯文中,J譯本使用串句21例、分號33例,而W譯本僅使用串句1例、分號0例;J譯本使用“V-ing”分詞48例,而W譯本僅使用35例,前者的使用頻率高于后者。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J譯本在行文的語篇構建中有意識地遵從和模仿源語流水句的意合特點,相較于W譯本,其小句間邏輯關系表達的主觀性程度更低。

    如表3所示,從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數(shù)量來看,W譯本稍多于J譯本,前者共計使用185個關聯(lián)詞,而后者使用了156個關聯(lián)詞。在某些聯(lián)結詞語的選用上,兩譯本存在明顯差異:J譯本使用表示因果關系的連接詞“so”的數(shù)量(33例)約是W譯本(8例)的四倍;W譯本使用表示并列關系的連詞and的數(shù)量(104例)約是J譯本(55例)的兩倍;J譯本使用表示時間關系的關聯(lián)詞“when”共16例,而W譯本僅使用了3例,后者更多使用“as”表示類似的語義邏輯關系,數(shù)量(25例)約是前者兩倍(13例)。不同譯者對原文語篇內(nèi)部語義關系的理解不同,譯文中關聯(lián)詞語的不同選擇使譯文呈現(xiàn)譯者的主觀色彩。

    (三) 討論與分析

    1. 流水句譯文關聯(lián)詞的不同選擇體現(xiàn)了譯者主體性

    漢語流水句重意合,邏輯關系隱含;英語復句重形合,邏輯關系顯現(xiàn)。在流水句的漢英譯過程中,譯者增加連接詞以顯示小句間的意義邏輯關系,但對原文解讀的不同往往會導致不同譯者在關聯(lián)詞語選擇上的差異?!胺g的再創(chuàng)造是譯者以自己的藝術水平去領悟和再現(xiàn)原作的過程,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譯者的身份特殊性決定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忠實于原作的同時,也會或多或少地帶上譯者的風格和個性。”[16]統(tǒng)計顯示,兩個譯本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流水句(66.5%)選擇了不同的語義關聯(lián)詞語,這種差異性是譯者主體性的表現(xiàn)。如例1所示:

    例1:我是個窮小子,跟家里要錢算是辦不到的事。

    J譯:I am from a modest background so it was impossible to ask my family for money.[17]152

    W譯:I′m from a poor family, and it wasn′t any use asking my folks for money.[18]42

    例1原文是由兩個小句構成的流水句。不難看出,由于缺少關聯(lián)詞語,該流水句只客觀敘述命題,并不傳遞說話者主觀情緒。J譯本使用具有主觀色彩意義的關聯(lián)詞“so”將流水句中的兩個小句連接起來,使譯文構成一個帶有明顯主觀色彩的因果關系主從復句;而W譯本使用不帶主觀色彩的連接詞“and”,將流水句中兩個小句間的關系處理為一個沒有主從關系的并列句。從不同譯者對小句間關系的處理方式來看,J譯本具有更高程度的譯者主觀性。譯者通過關聯(lián)標記詞語呈現(xiàn)其主觀情緒也正是翻譯過程中譯者主體性的具體體現(xiàn)。

    例2:她的右手在他臉上慢慢的擦,左手輕輕的放在他的膝上。

    J譯:She continued to wipe his face with one hand, and gently placed the other on his knee.[17]478

    W譯:As she slowly wiped his face with her right hand, she placed her left hand gently on his knee.[18]112

    在例2中,兩個譯本通過不同的關聯(lián)詞將包含兩個小句的流水句分別譯成并列句和主從復合句。J譯本使用并列連詞“and”,表明兩個小句之間沒有時間先后關系;W譯本通過連詞“as”將沒有主從關系的流水句主觀性地處理為有主從關系的復句。兩個譯本通過不同的關聯(lián)詞語將漢語流水句譯成英語復句,體現(xiàn)了關聯(lián)詞語使用的主觀性。W譯本凸顯了原文流水句中一個小句的核心意義,顯示了更高程度的語言主觀性和更強的譯者主體性。

    在翻譯活動中,“譯者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翻譯的本質(zhì)屬性”[19]。選擇不同的關聯(lián)詞語,不但使譯入語語篇關聯(lián)的明晰化程度提高,同時也凸顯了譯者在語篇建構中的自我參與性,給流水句的英語翻譯增添了譯者自身的感情色彩。

    2. 流水句譯文關聯(lián)手段的多樣化體現(xiàn)了譯者主體性

    相較于印歐語系語言,漢語是一種重意合的語言,句子通常以松散的形式呈現(xiàn),強調(diào)隱性的句法聯(lián)系,語法是含蓄非表面的,在表達不產(chǎn)生歧義的情況下,大部分漢語句子之間是不需要連接詞的。而英語是一種重形合的語言,分句、詞語之間需要有明顯的形式手段來表明句子間的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為呈現(xiàn)流水句小句間蘊含的各種邏輯意義關系,《二馬》的兩個譯本都使用了豐富的語言關聯(lián)手段,包括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以及非謂語動詞、分號、句號、串句等表現(xiàn)形式。統(tǒng)計顯示,在兩個譯本中都出現(xiàn)過表示轉折、因果、假設、條件、時間等不同類型的復合句關聯(lián)詞。沒有主從關系、語義關聯(lián)的漢語流水句簡練、客觀,而英語譯文中多樣化的關聯(lián)手段則體現(xiàn)了語言的主觀性色彩和譯者的主體意識。

    例3:馬威跑到樓上去問父親①,馬老先生搖了搖頭②,把頭上繞著的藍煙圈弄散開一些③。

    J譯:Ma Wei ran upstairs to see but his father shook his head, which dispersed the rings of smoke a little.[17]97

    W譯:Ma Wei ran upstairs to ask his father. Mr. Ma gave a slight shake of his head, dispersing the rings of blue smoke around his head.[18]30

    例3原文是由三個小句構成,主語分別是“馬威”和“馬老先生”,由此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語篇。文中沒有任何明顯表示轉折意義的詞匯或語法形式,然而在對應的J譯本中卻加上了連詞“but”,將句①和句②轉換成表示轉折關系的并列句,通過引導詞“which”把小句①處理為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整篇譯文看起來語句層次清晰、主次分明。W譯本則把小句③處理為一個獨立的英語句子,將小句②處理成第二個英語句子的核心部分,用現(xiàn)在分詞短語將小句③處理為伴隨狀語,使整篇譯文看起來語言簡潔、流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漢語流水句的語法特點。從核心小句的選擇和關聯(lián)詞語的選用上看,J譯本比W譯本具有更濃厚的主觀性色彩。

    例4:馬老先生和伊牧師握了手①,沒敢看伊太太②,一直走過來③,拉住瑪力的手④,她的手冰涼⑤。

    J譯:Ma went over and shook the Reverend′s hand but didn′t dare cast a glance in Mrs.Evans′ direction; he took Mary′s hand which was cold and clammy.[17]495

    W譯:Mr.Ma shook hands with the Reverend Ely, and, not daring to look at Mrs.Ely, walked over and took Mary′s hand. It was icy-cold.[18]116

    例4是典型的漢語流水句,由五個小句按順序層層鋪展,句法簡潔,無關聯(lián)詞語。J譯本使用了關聯(lián)詞“and”“but”“which”和分號等不同形式的連接手段;W譯本使用的連接方式包括兩次“and”、一個分詞、一個動詞不定式,另外還使用了分譯等手段。兩譯本對原文流水句之間語義邏輯關系的理解凸顯了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從句法和語義關系的視角來看,J譯本由于過度凸顯句②對句①的轉折關系和句⑤對句④的從屬關系,因而呈現(xiàn)出更強的譯者主體性。

    例5:老馬先生生氣的趨勢越來越猛,嘴唇帶著小胡子一齊的顫。

    J譯:Mr.Ma was seething with such rage that his lips and mustache were trembling.[17]501

    W譯:Mr.Ma was growing steadily more agitated, his lips and bit of moustache quivering in unison.[18]117

    例5是由兩個小句構成的漢語流水句。J譯本為復句,譯者使用關聯(lián)詞“such…that…”,主觀上體現(xiàn)了兩個小句之間強烈的因果關系,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英語的形合特征。漢語僅用逗號就能體現(xiàn)語義邏輯關系,而英語則需使用帶有主觀色彩的連詞去表達相同的語義關系。與之相對,W譯本使用了簡單句,用現(xiàn)在分詞短語的獨立主格結構做伴隨狀語遮蔽了流水句之間的語義關系,使得W譯本更加貼合原文的流水句式。由此可見,譯者的主體意識也體現(xiàn)在對譯入語不同句子類型的選擇上。

    “譯者是一個獨立主體,翻譯活動自始至終必須通過譯者的主體意識和主導作用,在對原語及譯入語環(huán)境的多維度適應性選擇中高質(zhì)量完成?!盵20]流水句翻譯通過使用各種關聯(lián)手段,使得小句間語義邏輯關系得以明晰化,這種對同一流水句關聯(lián)方式的不同選擇體現(xiàn)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主體性。

    3. 非標記性關聯(lián)的“意合”性及標記性關聯(lián)的主觀性

    “翻譯活動的選擇不是依據(jù)對原文文本的忠實與對等,而是要考慮翻譯的目的和目的語的文化背景、讀者的期待和接受環(huán)境等因素?!盵21]譯者在閱讀過程中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解讀原文的,這種解讀往往不可避免地帶上主觀色彩。與此同時,譯者也會根據(jù)自己理解、依照自己的表達習慣、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對原文進行異語轉換,因此譯入語的表現(xiàn)形式就會多種多樣。筆者對兩個譯本進行比較分析后發(fā)現(xiàn),J譯本更傾向使用串句、分號等暗含化的非標記性關聯(lián)手段表達流水句小句間的語義關系。如例6所示:

    例6:溫都太太看著女兒這么好看①,心中又高了興②,把撅著的小嘴改成笑嘻嘻的③,輕輕的在女兒的腦門上吻了一下④。

    J譯:Seeing her daughter looking so lovely lifted Mrs. Wendell’s spirits up again, and her pouting lips widened into a gay smile; she lightly kissed her daughter on the forehead.[17]401

    W譯:The sight of her daughter looking so pretty cheered Mrs. Wedderburn up again, and she curved her lips into a smile as she gently placed a kiss on Mary’s forehead.[18]98

    例6是由四個同主語的小句構成的流水句。J譯本通過分號將句④與前面由三個小句構成的并列句分開處理,而W譯本通過連接副詞“as”將句④處理為一個方式狀語從句。在英語中,分號是一種介于逗號和句號之間的標點符號,用來連接兩個關系緊密的獨立句子,形式上等于句號,但比句號更能強調(diào)兩個句子之間的緊密關系。J譯本中的分號比句號更能強調(diào)兩個句子之間的緊密關系,但與W譯本中的方式狀語從句相比,小句間的關系卻稍顯弱化。因此,相較于J譯本,W譯本由于主觀凸顯了流水句小句間的語義關系,因而體現(xiàn)出更強的譯者主體性。

    例7:伊太太過去把手放在瑪力的肩上①,顯著十分的和善②,回頭瞪了老馬一眼③,又顯著十分的厲害④。

    J譯:Mrs.Evans went over and put her hand on Mary′s shoulder, she seemed to emanate nothing but kindness; but a glance over at Mr. Ma and her expression grew fierce.[17]493

    W譯:Mrs.Ely went up, and placed her hand on Mary′s shoulder, in a great display of charitable kindness. Then she turned her head and glared at Mr.Ma, with considerable ferocity.[18]115

    例7流水句由四個同主語小句構成。J譯本同時使用了分號和串句兩種關聯(lián)手段,在連接句①和句②兩個小句時發(fā)生了串句現(xiàn)象。J譯本把兩個獨立的句子通過逗號隔開的方式進行并置,沒有使用連接詞語,將串在一起的句子當成一個句子,這在標準英語中是違反語法規(guī)則的錯誤用法。這種串句現(xiàn)象在《二馬》流水句的J譯文中并不是偶然現(xiàn)象。在250例流水句譯文中,串句現(xiàn)象共出現(xiàn)21次之多,筆者認為這并不是譯者的表達失誤或一時疏忽, 而是譯者在語言轉換過程中使用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翻譯策略,是為了在譯入語中模仿漢語的意合特點而有意為之,目的是將原文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傳達到譯文中。與之相比,W譯本在相同的情況下使用分開翻譯的方法,用了兩個帶有介詞短語的并列句來呈現(xiàn)原文意義。又如例8所示:

    例8:他遲鈍的說①,還是不愿意告訴她②。

    J譯:Ma said slowly, he still wasn′t ready to go into it with her.[17]417

    W譯:He said slowly and dully, still reluctant to tell her.[18]107

    在例8中,J譯本在處理兩個小句間的關系時依然使用了不符合英語語法規(guī)則的串句,使譯文在形式上具有了漢語流水句的特色,同時也不妨礙讀者對語言的理解。W譯本用形容詞短語把句②變成句①的伴隨狀語,相較于J譯本,語言的主觀色彩更為濃厚,凸顯了譯者表達上的主體性?!白g者在詞匯、句型和語篇等方面偏愛的表達方式和重復出現(xiàn)的語言行為方式都體現(xiàn)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盵22]

    4. 相同的關聯(lián)詞也體現(xiàn)譯者主體性

    漢語是“讀者責任型”語言。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語句間邏輯關系的把握及語篇意義的理解需要更多依賴讀者自身的體會和揣摩。英語是“作者責任型”語言,作者需要盡可能清晰地將意義體現(xiàn)于字里行間,以便讓讀者看得明白?!斑@在邏輯關聯(lián)詞的運用與解讀上可得以印證。”[23]在英譯過程中,譯者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詞匯或語篇銜接手段,使讀者在意義的理解上能跟上原作者的思路。

    在漢語流水句的英譯過程中,不同譯者選擇相同的小句間關聯(lián)詞,表明他們在原文理解和譯文表達中具有相似的閱讀體驗。在250例流水句譯文中,兩譯本中有84例選擇了意義相同的聯(lián)結手段,也就是說,兩位譯者對大約三分之一流水句小句關系的理解和表達是一致的。如例9所示:

    例9:馬老先生要往外送,伊牧師從溫都太太的肩膀旁邊對他搖了搖頭。

    J譯:Mr.Ma wanted to see the Reverend out, but from behind Mrs. Wendell′s shoulder the Reverend signaled to Mr.Ma by shaking his head.[17]77

    W譯:Mr. Ma wanted to see him off, but the Reverend Ely shook his head at him over Mrs.Wedderburn′s shoulder.[18]26

    在例9中,兩個譯本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關聯(lián)詞“but”顯示流水句中兩個小句間的轉折關系。兩位譯者對原語小句之間語義邏輯關系的理解和對目標語的表達完全一致。相較于漢語流水句中小句間的平鋪和并置關系,這種帶有主觀色彩的關聯(lián)手段依然體現(xiàn)了譯者在語言轉換過程中的主體性。如例10所示:

    例10:她往布丁上倒了一匙子白蘭地酒①,把酒點著②,布丁的四圍冒著火光③。

    J譯:She poured a spoonful of brandy on the pudding cake and lit it, so that it glowed with soft flames.[17]411

    W譯:She poured a spoonful of brandy over it and set the brandy alight, so that flames shot out all around the pudding.[18]100

    在例10流水句的翻譯中,兩個譯本對三個小句間的語義邏輯關系處理相同:都通過連接詞“and”把句①和句②處理為并列結構,都通過“so that”把小句③處理為結果狀語從句。譯者主觀視角選擇上的相同也體現(xiàn)了譯者在語言轉換過程中的主體性。

    五、 結語

    “翻譯是經(jīng)由譯者的翻譯行為而實現(xiàn)的符號交際活動,必然體現(xiàn)出譯者的主體性選擇。”[24]筆者用語料統(tǒng)計的研究方法對長篇小說《二馬》的兩個英譯本的流水句小句間的關聯(lián)手段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兩個譯本都使用了豐富的標記性關聯(lián)手段和非標記性關聯(lián)手段表達小句間的語義邏輯關系,但由于譯者對原文語篇內(nèi)部關系理解的差異,兩個譯本大多選擇了不同的語義聯(lián)結手段,使得流水句英譯本的語義關系建構呈現(xiàn)出了濃厚的譯者主觀色彩。不同譯者選擇相同的小句間關聯(lián)標記詞語,表明他們在原文理解和譯文表達中具有近乎相似的理解和表達體驗,而在譯文中選擇不同的小句間關聯(lián)標記詞語也正是翻譯過程中譯者主體性的具體體現(xiàn)。文學翻譯最基本的問題仍然是語言問題,語料統(tǒng)計的研究方法可以更為清晰和直觀地表現(xiàn)文學翻譯的譯語特點和譯者風格。“翻譯活動中最活躍的部分是譯者以及譯者主體性,但這并不意味著譯者的自由和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是肆意的?!盵25]譯者根據(jù)譯文語篇建構的需求選擇是否使用關聯(lián)詞、選擇使用哪種關聯(lián)詞,這既是語言主觀性的表現(xiàn),也是譯者主體性的體現(xiàn)。不同譯者在翻譯策略及譯語建構的選擇上呈現(xiàn)的主體差異性,不能簡單地依照語言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來判斷孰優(yōu)孰劣,而應當充分結合源語文本的特點、目標語讀者的需求和翻譯行為的目的等來綜合考量。

    猜你喜歡
    二馬關聯(lián)詞主觀性
    巧用關聯(lián)詞
    用關聯(lián)詞造句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從《二馬》與《黑暗的心靈》看陌生化技巧的運用
    求知導刊(2016年16期)2016-07-28 15:16:14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彭德懷揮師西北殲“二馬”
    黨史縱橫(2014年1期)2014-02-26 20:24:47
    從情態(tài)角度看語言意義的主觀性
    外語學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23
    怀集县| 资溪县| 姜堰市| 英超| 通化县| 达州市| 金秀| 托里县| 平舆县| 台湾省| 东海县| 日照市| 土默特右旗| 韩城市| 台安县| 九江市| 从江县| 肥乡县| 柞水县| 凤台县| 罗山县| 绩溪县| 郓城县| 六盘水市| 徐水县| 台中县| 海淀区| 安化县| 沅陵县| 定安县| 靖安县| 扬州市| 无锡市| 温泉县| 都兰县| 吴堡县| 旺苍县| 鹤峰县| 宁都县| 墨脱县|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