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岳巍
在陽泉市有一位有口皆碑的校長,熟悉他的人都稱贊其“儒雅隨和、學者風骨”,他就是陽泉市第四中學校長武瑾。武瑾先后獲得省十年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省教育信息化先進個人、省化學學科帶頭人、三晉名校長、三晉課改名校長等稱號。這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見證了他精耕教育沃土、廣育杏壇桃李的艱辛歷程。從教多年來,他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三尺講臺,將自己的畢生學識奉獻給了化學教研工作,將自己的管理思想落實到了學校的蓬勃發(fā)展中。時光荏苒,他依舊是懷揣教育理想的追夢人;寒來暑往,他無怨無悔地堅守在教育第一線。如今,武瑾桃李滿天下,教育與管理工作得到了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大學畢業(yè)后,武瑾懷揣美麗的教育夢來到了山城陽泉,開始了從教生涯。作為化學教師,他深知實驗對化學學科的重要性,但迫于當時教學設備的限制,很多實驗不具備讓所有學生親手操作的條件?!稗k法總比困難多”,武瑾這樣鼓勵自己,他對所有實驗課程的原料都精打細算、全盤統(tǒng)籌。每次做完實驗的產物如果可以作為下一次實驗的原料,他必然會小心收集起來以備下次課上使用。同時,武瑾還不忘勉勵學生要堅持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那段時間,學校餐廳的后廚里總是有武瑾的身影,“廚房就是一個小型的化學實驗室”,武瑾總是這樣說。他的學生不僅領略了化學世界的奇妙,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化學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課堂上,武瑾總是能將抽象的化學原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巧妙結合;課下,他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形成了鮮明的教學特色,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武瑾的教學成績連年攀升,曾擔任山西省職稱高評委(高評化學組長)、山西省中考命題人才庫化學組成員。
2012年,武瑾擔任陽泉第四中學校長。除了認真研讀、落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的“創(chuàng)辦理想教育和真教育理念”,他還訂閱了大量的教育理論書刊,堅持每天讀報紙,將報紙中的有用信息裁剪下來進行整理,并時常翻閱,他的眼界變得更加遼闊、思想變得更加深邃。武瑾將當時先進的治校理念與學校的發(fā)展現(xiàn)狀相結合,確定了學校的發(fā)展目標、辦學特色和工作思路。建設“教學質量高、教育信息化、體藝有特色”的一流新型名校,成為學校全體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
在武瑾的帶領下,學校頂層科學布局,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師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為出發(fā)點,以優(yōu)化教學、提高質量為落腳點,穩(wěn)步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目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走在了陽泉市的前列。2017年,山西省陽泉四中少年郵局正式成立。學校以集郵為載體,借助少年郵局的平臺,充分發(fā)揮集郵活動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武瑾著眼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管理,充分尊重人、解放人、發(fā)展人,最大限度地調動著一切積極因素,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努力構建合作學習型團隊,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舞臺。作為一校之長,眾多事務纏身,但他對學校的一線工作了如指掌:他會一有空就深入課堂聽課,引領教師共同成長;他會因為某班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專門找班主任促膝長談;他會因為一節(jié)體育課沒上好,責令體育教師寫反思;他會因為學生作文卷面潦草,提出指導意見。一直以來,他以校為家,一心撲在學校工作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則。
“校長不是官,是為廣大師生服務的。”武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這么說。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武瑾非常關心新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深入課堂手把手指導,從授課內容到語言雕琢都不放過。經過他的培養(yǎng),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他不僅關心新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更關心他們的生活。在學校條件艱苦的情況下,為青年教師提供了住宿條件,并且利用假期,修建了小食堂,解決了教師的食宿問題。學校的教師都說,武校長主持學校工作,像班長;關心教師生活,像兄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他正是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打造了一支眾志成城、團結進取的教師團隊。
“平常心,賽黃金”是武瑾的座右銘。他這樣說:“身為校長,學校管理、教學工作事無巨細,但是我時刻提醒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一名教師,如果教師放松了對教學工作的鉆研,那一切都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武瑾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堅持的。他注重保持自己內心不受名利得失和進退留轉的困擾。多年來,武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毅然堅守在教學一線。他特有的學者魅力帶動了全校上下鉆研教學的干勁兒,也奠定了陽泉第四中學進取務實、溫馨和諧的良好校風。
“公生明,廉生威”,武瑾自任校長以來,作風民主,學校大大小小的事,都讓大家知曉,都會請校務委員參與,各項工作都在“三公開”下操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他從不利用權力亂開支、亂花錢,能節(jié)約的盡量做到節(jié)約,不該開支的絕不開支,堅持做到公私分明、一塵不染。寒暑假期間,他的身影穿梭在操場、教學樓、辦公樓之間。假期里,他利用這段完整的時間,忙著做學術研究,忙著學校規(guī)劃發(fā)展,忙著監(jiān)督學校修建工程,但他從不領補助,在福利待遇上沒超過平均數(shù),在評優(yōu)評模上總是能讓的盡量讓,能推的盡量推,把這些榮譽放給一線教師?!罢龤庖簧砉贇鈷?,清風兩袖腐風離。”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他人,從而使整個學校成為一片凈土。
正是靠著這份辛勤和堅持,武瑾收獲了累累碩果。面對長長的各種榮譽稱號,他依然保持初心,他說:“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陽泉四中深厚的文化積累,離不開全體教職工的精誠合作,所有的獎杯、獎狀只是對我工作的一個注解,所有的榮譽都會成為過去,但教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是我畢生最光榮的稱號,更是我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yè)!”武瑾以他對教育事業(yè)無比摯愛的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默默地耕耘在陽泉教育的沃土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武瑾對教育事業(yè)的追求、對教師職業(yè)的熱愛,正是這源頭活水,更是推動陽泉第四中學不斷發(fā)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