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博
英國通信管理局2月4日突然發(fā)布聲明稱,撤銷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在英國開展廣播的執(zhí)照。此舉顯然是對中國媒體的無端政治打壓,且充滿意識形態(tài)偏見。無獨有偶,不久前英國駐美大使凱倫·皮爾斯在英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的一場演講中表示,約翰遜政府任內的英美關系將“非常密切”,尤其在對華關系上,英國將“全面配合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
英國政府近期的一系列行動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表態(tài)。在國際合作方面,英國方面提出建立“民主十國”機制,意圖形成“七國集團”外加印度、澳大利亞、韓國的“價值觀聯(lián)盟”,應對中俄等國。地區(qū)安全問題上,英國政府正在探討正式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對話”機制,而這一機制被認為意在打造制約中國的“亞洲小北約”。在香港、新疆等涉及中國內政問題上,英國方面近期也出臺了非常惡劣的政策。
然而,美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還在逐步形成過程中,對特朗普時期的極端對華政策不可能“照單全收”。反觀英國政府一系列對華政策變化,與其說是試圖迎合拜登政府,倒更像是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在英國的“借尸還魂”。英國政府不僅正在背棄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更加背離了該政府承諾英國“脫歐”后打造具有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的“全球英國”戰(zhàn)略目標。
當前,倫敦改變對華政策,甚至不遺余力試圖影響美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有著自身的戰(zhàn)略盤算及局限性。
首先,英國在“后脫歐時代”亟待重新定位其在歐洲乃至世界的地位。約翰遜提出的“全球英國”并不被歐盟國家看好,歐盟反而率先與中國簽署了歷史性投資協(xié)定。約翰遜承諾的英美自貿協(xié)定未能在特朗普任內簽署,目前約翰遜內閣將與拜登政府簽署英美自貿協(xié)定視為最重要的一項外交任務,希望以此提振自身國際地位,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戰(zhàn)略獨立性。
其次,英國經濟和社會深受新冠疫情打擊,約翰遜政府意圖借一定程度的對華展示“強硬”,來轉移國內對于政府的不滿情緒。目前,英國是疫情中歐洲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預計2020年英國GDP萎縮將超過10%,是G7國家中降幅最大的。對此,伴隨著英國右翼不斷炮制“中國責任論”,英國政府也受到“政治病毒”影響,想借機減輕自己的責任。
第三,約翰遜政府有著借回歸“炮艦外交”,找回自信的傾向。有英國保守主義智庫人士提出,“脫歐”之后的英國仍然有兩大優(yōu)勢可以協(xié)助拜登政府制華。一是,英國仍保持著歐洲首屈一指的軍事實力,可配合美國在“印太地區(qū)”共同制約中國。當前,倫敦方面已將南海問題認定為“關乎英國重大利益”的事項,除了在戰(zhàn)略上積極響應美國“印太戰(zhàn)略”,還將在戰(zhàn)術上積極與美軍進行配合。二是,英國有著較強的全球情報搜集網絡和媒體話語權。必要時候,可以針對中國開展“信息戰(zhàn)”和“輿論戰(zhàn)”。
在務實合作基礎上,2015年英國時任領導人提出與中國共同打造“黃金時代”。但是,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當前中英關系出現(xiàn)極為不正常的狀況。其實,英方的很多做法也無法得到歐洲其他國家和中國周邊國家的認同。比如,針對英國提議的“民主十國”機制,日本就明確表示質疑,而法國、德國和意大利也對這種針對中國的舉動持保留意見。此外,英國在亞太地區(qū)部署軍事力量,甚至考慮戰(zhàn)艦常駐該地區(qū),只會勾起地區(qū)國家對于英國殖民歷史的痛苦回憶。
在目前的形勢下,如果英國能夠重新回到務實合作的軌道上,中英兩國在全球非傳統(tǒng)安全、自由貿易和信息與通信技術等領域仍有合作空間。2021年,第二次全球氣候峰會將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辦,目前英國正以主辦方身份積極接觸各主要國家,中英可以加強雙方在該領域的交流,制定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英國國內一些人士已經發(fā)出警告,英國拋棄務實合作主動充當美國“馬前卒”的外交政策,只會貽害“全球英國”戰(zhàn)略自食苦果?!?/p>
(作者是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