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晶晶
一、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模式
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是容目標教學,濃度教學,成功教育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它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最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其實質(zhì)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fā)而制定、調(diào)整教學策略,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探究,以學習求新知,化知識為能力,進而全面提高素質(zhì)。
教師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簡明揭示學習目標后,指導學生經(jīng)過獨立自學發(fā)現(xiàn)疑難的問題。教師對學生講明自學要求,指導自學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自學情況,了解和梳理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
自主學習并不是優(yōu)等生的專利。教學過程要求人人參與,人人動腦、動手、動口。教學中要針對后生的特點,不失時機的對他們進行鼓勵指導,讓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悅,幫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為他們設計一些適合它們的簡單問題,為他們補習舊知識,提前為他們介紹新課的內(nèi)容及重難點,只有幫助了后進生,全班的整體學習水平才會提高。因此,要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xiàn)“教學是為了不教,舉一是為了反三”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合作——探究”課堂的必要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自學自勵?!币虼?,“未來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終生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教師應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以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為主,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全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從而成為學習活動的實踐者,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自主——合作——探究”課堂的優(yōu)點
1.能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經(jīng)常無意識的扼殺兒童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殺,直接應到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學生可能會問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的教師也許會害怕、會阻止、會諷刺、會貶低學生的“好問”“怪問”,然而,自主教育模式下的教師面對這些時不會限制和壓抑學生的“多問”,會重視和鼓勵學生敢于提問,會培養(yǎng)和表揚學生善于提問,還會深入學科知識,創(chuàng)造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深奧道理,注重激發(fā)、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從根本上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2.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
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下,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能主動掌握整個學習過程,自發(fā)、自覺地投身學習,自己對自己負責,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增強。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保障進一步的推動自主學習,二者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受益無窮。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在合作的模式的促使下,通過不斷解決難題,開闊思路,豐富想象,使學生具備了敢于懷疑,敢于探究的精神。從而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
3.能提高效率使學生更快樂
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而真正學習的主體則是學生自己要想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從學生自身出發(fā)才是重點,教師的教學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而已。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教師是教學的主角,教師扮演著一個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學生處于被教育、被管束的地位,他們被動地聽老師講課,無精打采,課堂氛圍往往死氣沉沉,效率極為低下。自主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一切以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自己合作學習、互動學習、探究學習,人人動腦、動手、動口。這樣不僅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現(xiàn)自我的前提下,快樂學習,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如何有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眼下,在教學中幾乎所有的課堂,特別是公開教學,都可以看到小組互動探究合作學習。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接近了,學生的確是“動”起來了。但稍作注意,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很多,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很低。
按照最優(yōu)化的教學過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過程的原理,合作學習無疑是一種極佳的教學方式,它能使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xiàn)“互補”,達到共同提高。但如果運用不當,合作學習的這些作用就無法發(fā)揮。因此,領會合作學習的精髓,正確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當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五、為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性,我覺得應當做到如下幾點
1.準確掌握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
教師應根據(jù)學習任務的性質(zhì)采用相應的策略:或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
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
選擇的內(nèi)容要考慮學生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等等,這些內(nèi)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fā)的功效。
3.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
課堂上,教師要真正關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單純地教給學生各類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教會他們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