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艷 李娜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
課程思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相關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構建“全教師、全課堂、全課程”的育人格局。
高校英語課程思政以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培養(yǎng)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為基礎,融入對中西方文化的討論和對比,在拓展學生文化視野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當代及傳統(tǒng)文化,幫助學生形成對西方文化的尊重,對母語文化的認同,以及對文化差異的批判性認識,使學生成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時代新人。
大學英語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受眾面較廣,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內(nèi)容是必要且有價值的。
第一,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教學是國家教育政策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017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中應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因此課程思政應在各類課程中推行。大學英語也應將課程思政內(nèi)容有機融入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成為適應并推動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新時代青年。
第二,英語學科有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英語既是一門語言,也是一門文學藝術,英語教材中包含許多具有人文氣息的經(jīng)典佳作,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其良好品格有著重要作用。如外教社的《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二單元的課文主要介紹65歲的冒險家Francis Chichester 克服身體病痛,只身完成環(huán)球航行的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其不畏艱險、勇于追夢的精神;第三單元的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位年邁的母親在80歲生日那天等待女兒送來問候的故事,體現(xiàn)出父母一輩的孤獨與無助以及兒女對父母關愛的缺失;第四單元討論的主題是關掉電視一小時,倡導重拾更加有益的活動。這些話題都是很好的課程思政資源,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語言知識點的同時,也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培養(yǎng)具有堅韌毅力、豐富情感并能做出正確行為選擇的青年人。
傳統(tǒng)英語教學注重語言知識點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而課程思政的任務在于立德樹人,那么如何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恰當?shù)厝谌胝n程思政?
首先,在教材和教學中融入一定比例的母語文化。母語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思政,與課程思政的聯(lián)系更加直接。在英語課堂上引入母語文化因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情懷,有利于幫助學生用英語更好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第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無論是母語文化還是目標語文化都包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教研室可以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討論各個模塊課程思政教學的切入點。如外研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1》第一單元中有一段關于孤兒工作者Baruti的訪談,他在訪談中談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是Mother Teresa ―著名天主教慈善工作者,這是一個很好的課程思政元素,教師可以對這一人物經(jīng)歷進行詳細介紹,也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并討論其名句“I can do no great things, only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 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中國古今類似的人物。通過對這一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引導學生學習其仁愛、無畏、奉獻的品格,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第三,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引導,將教學與育人有機結合。如外教社的《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一單元的課題是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在課堂上教師除了引導學生了解這些英語學習策略之外,還可以將話題進一步延伸,為新生在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等方面提供一些科學的策略,引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塑造健康的身心,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學習目標。
第四,利用好英語教學的第二課堂,在豐富的課外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如學??梢耘e辦英語講故事比賽,用英語講述疫情防控故事,讓學生在學習和鍛煉疫情防控相關英語表達的同時,接受抗疫英雄事跡的熏陶;也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制作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海報,在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文化,拓展文化視野的同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北師大師生座談會上強調,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jīng)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教師應利用好課堂這個主渠道,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價值觀引導,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塑造學生的健康身心、良好品格,使學生成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有用之人。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課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想政治課,課程思政應結合大學英語課程的主題、內(nèi)容適當展開,適時適度,避免生搬硬套、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