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chuàng)世記》作為古代以色列社會的產(chǎn)物,一方面受到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反映了社會的一些現(xiàn)實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著一些先進的兩性觀點,這些觀點對于當今社會的兩性關系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本文將從文本本身、傳統(tǒng)對文本的闡釋以及女性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創(chuàng)世記》中的兩性關系,并力圖去為當代兩性關系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創(chuàng)世記》 創(chuàng)造 伊甸園 兩性觀
《創(chuàng)世記》是在以色列社會的發(fā)展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其文本內(nèi)容受到社會演進的影響,同時反過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兩性觀念。為了更加客觀公正地反映《創(chuàng)世記》的兩性觀,我們需要走進文本本身,去分析其文本中的兩性觀。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厘清一堆關系:文本本身與文本詮釋的關系,前者是以文本為中心,反映的是作者及其編修者的思想;后者是以詮釋者為中心,受到詮釋者本身的社會環(huán)境、經(jīng)歷、思想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兩者反映了不同的角度對待 兩性觀的看法,因此我們需要從文本、詮釋者以及自身三者去對《創(chuàng)世記》進行再分析。
一、論創(chuàng)造的兩性觀
《創(chuàng)世紀》的開篇就是談論神的創(chuàng)造,在第六天的時候,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關于上帝造人,主要有兩個敘述,第一個是“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保▌?chuàng)世記1:27);第二個是“耶和華神就用那人(指亞當)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創(chuàng)世記2:22)這女人就是亞當?shù)钠拮樱瑏啴斀o她取名夏娃。從第二個創(chuàng)造的單一故事來看,亞當先于夏娃被創(chuàng)造出來,且夏娃是由亞當身體中的一部分創(chuàng)造出來的。根據(jù)這個敘述,很多傳統(tǒng)詮釋認為,男人是第一性,而女人則是從第一性中分離出來的第二性,女人應該從屬于男性,是男性的附庸。這種詮釋是一種父權視角下的以男性為話語中心的斷章取義的闡釋。
然而,圣經(jīng)文本的每個章節(jié)作為一個整體,各個部分是緊密相關的,將某些片段作為獨立的單元進行詮釋,斷章取義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聯(lián)合《創(chuàng)世記》的關于創(chuàng)造其他敘述:一方面,上帝先后創(chuàng)造了天地、光、水、植物、動物、人等,卻賦予了人治理大地,管理萬物的權利。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創(chuàng)造的順序并不是決定男女兩性地位高低的要素。另一方面,男女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創(chuàng)造,從本體論角度來看,男女具有平等的地位;且創(chuàng)造亞當所運用的材料是地上的塵土,塵土來自大地,大地一直被人們認為是母系屬性,亞當是上帝和大地母親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這也凸顯了女性形象在創(chuàng)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從造人的目的來看,神說:“我們要按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畜生,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chuàng)世記1:26)此處,沒有明確表示上帝將這權利是賦予亞當還是亞當夫妻二人的。很多研究者認為這僅僅是造亞當?shù)哪康?,夏娃應該被排除在外,但是從文本中的“他們”一詞看來,筆者認為管理萬物的權利絕不僅僅是亞當一人獨享的權利,而應該是亞當和夏娃所共有的權利。創(chuàng)造夏娃時,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保▌?chuàng)世記2:18)為此,很多人認為女人是為了男人被創(chuàng)造的,也因此女人被視為男人的附屬者,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是,沒有女人的男人是獨居的,孤獨的,男人不是像上帝一樣的萬能者,他需要女人的幫助,這難道不是顯示了女人的獨一無二的重要性嗎?男人和女人各自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管理著萬物,這只是職責分工的不同,并不能因此判斷出誰更優(yōu)于誰。
綜上所述,從創(chuàng)造的故事本身來看,男女兩性在本體論上是平等的,兩者享有同等的創(chuàng)造和相似的權利,兩者之間并非一種對立或者對抗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伙伴關系。但是,傳統(tǒng)詮釋者對于文本的闡釋,受到以男性為中心的話語權的影響,往往對女性地位進行了貶低。而從筆者自身的角度來看,這種貶低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男女兩性本身就不應該作為對立的角色出現(xiàn)。
二、論伊甸園的兩性關系
在伊甸園中上帝吩咐亞當夏娃二人不可吃善惡樹上的果子,而夏娃在蛇的誘惑下吃善惡樹上的果子,又給了亞當一些,亞當也吃了。因為這樣,人類被上帝懲罰,趕出了伊甸園。夏娃也因此一直被視為欲望和罪惡的起源,成為人們所批判的對象。
但是,回到圣經(jīng)文本,“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cè)说难勰?,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chuàng)世記3:7)夏娃偷吃禁果并不是因為自身的貪心,而是出于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對智慧的向往。而正是有了人類的好奇心和對智慧的向往,人類才可能在歷史上不斷取得進步。反觀亞當,在夏娃給他果子吃的時候,他并未拒絕夏娃或者勸阻夏娃,而是順從地接受,沒有自己的自我意識。在其他的時候,亞當也僅僅是順服的聽從上帝的吩咐。從這個角度來看,夏娃反而是一個智慧的勇敢追求者,從非神學的角度來看,夏娃是一個典型的勇于反抗權威,追求智慧的優(yōu)秀女性。
在得知亞當和夏娃在蛇的引誘下違背了他的吩咐,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后,上帝對他們進行了懲罰,其中對女人的懲罰包含“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保▌?chuàng)世記3:16)這時才開始出現(xiàn)明顯的男女不平等的敘述。出于對上帝命令的違背,女性從心理(“戀慕”)和地位“管轄”雙重方面開始被置于男性的權利中心之下,而對男性的懲罰更多地體現(xiàn)在外在的關系網(wǎng)絡中,主要是人與生存環(huán)境的關系之中。“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吃的?!保▌?chuàng)世記3:17)
從伊甸園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創(chuàng)造的故事,男女兩性的關系不再是純?nèi)坏谋倔w論的平等,從上帝的公義角度來說,男女仍然具有平等性,兩者都為自己的錯誤受到懲罰,而從兩性關系來說,女性開始被迫屈服于男性。這種狀況的出現(xiàn)也反映了古代以色列社會父權意識的不斷加強。而傳統(tǒng)詮釋者更是從中找到了可以維護男性中心地位的依據(jù),對此加以宣揚。在筆者看來,他們在看到男性地位中心化的過程中,卻是忽略了兩點:一是女性的自我意識的價值和對于智慧的追求的可貴性;另一個則是雖然男性在兩性中地位得以提升,但是外在的生存環(huán)境對其的壓迫卻是更加嚴重,且男女不平等的地位打破了兩性間的伙伴關系,使得男性需要獨自去面對這種壓力。
三、小結(jié)
綜上看來,《創(chuàng)世記》對于兩性的關系敘述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在創(chuàng)造中肯定女性與男性的平等地位以及女性的價值;另一方面,女性逐漸失去這種與男性平等的地位,開始受制于男性。從圣經(jīng)與古代希伯來社會的關系來看,希伯來社會的父權是在不斷加強的,女性的地位不斷被弱化。而傳統(tǒng)詮釋者對于其詮釋的觀點倒是一直延續(xù)著以男性為中心的視角,卻忽略了一些外在的東西。但是,從這些敘事中,我們?nèi)匀豢梢缘玫揭恍┯幸嬗诋敶鷥尚躁P系發(fā)展的啟示:
1、提高自我意識:作為女性來說,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自我意識從精神和經(jīng)濟兩個方面擺脫對于男性的依賴,當代女性不夠獨立自主是未能樹立自己的自我意識,將自己視為嬌弱的依賴者,而拒絕建設強大的內(nèi)心,并實現(xiàn)自身的經(jīng)濟獨立,這樣,想要擁有女性自身的話語權當然不可能。那些獨立自主的女性無不是自己掌握精神和經(jīng)濟的獨立權。
2、打破兩性對立:傳統(tǒng)的父權社會多是把男女兩性放在二元對立的沖突模式上去理解,而男女兩性本就不是絕對的對立關系。就如《圣經(jīng)》中所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chuàng)2:24)二者是合二為一,相輔相成的關系。那些將男女兩性對立起來的觀點無疑是剜肉剔骨,不利于兩性的健康發(fā)展,更不利于推動兩性平等的建設。打破這種兩性對立的觀點,才能構(gòu)建兩性間更好的合作共贏。
3、實現(xiàn)人的完善:從人本身的角度來說,男女兩性本為統(tǒng)一體。而男女兩性的二元對立模式將男女分割開來,也是對人本身的割裂。一個完善的人應該既包含男性因素又包含女性因素。男性本身包含的男性因素較多,女性因素較少,女性則恰恰相反。但是他們其實只是共同性之下獨特性的顯示,并不會因此而成為對立沖突的兩方。我們應該合二為一的來看待男女兩性,將其作為一個完善的人看待;又要一分為二的來看,看到男女兩性作為人的兩種表現(xiàn)方式各自的獨特性,加強兩性之間的合作,取長補短,推動人的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圣經(jīng)(和合本),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2016.3
[2]金凱森:圣經(jīng)里的女性,朱玉華、李玉臻譯,甘肅: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3]劉文明:上帝與女性-傳統(tǒng)基督教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女性,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7
[4]楊克勤:夏娃、大地與上帝,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鄧燕:《舊約·圣經(jīng)》中的女性形象,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6]王艷:《舊約圣經(jīng)》中的女性觀,博奇·博記文學選刊,2010.11
[7]劉文明:論《舊約圣經(jīng)》中的希伯來女性及其女性觀,湘潭師范學院學報,1999.4
[8]吳 鈺:淺析《圣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女性形象,安徽文學,2014.1
[9]石姝倩:《圣經(jīng)·舊約》中夏娃、大利拉及路德形象的女性主義解讀,文教資料,2010.7
[10]李滟波:《舊約圣經(jīng)》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讀,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
[11]高曉端:圣經(jīng)女性觀之我見,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
[12]陳鐘祥: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圣經(jīng)》女性形象,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13]何花、胡宗峰:狹隘女性主義《圣經(jīng)》觀的弊端,社會科學家,2012.11
[14]陳玉偉:重構(gòu)《圣經(jīng)》中的女性形象——人類智慧的勇敢追求者——夏娃,科教導刊,2014.5
[15]馬月蘭:《圣經(jīng)·舊約》中婦女自主行為透析,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7.8
作者簡介:董艷玲(1996-),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宗教學,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學?6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