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燕
摘要:信息化時代到來以后,使得人們的思想意識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接受藝術培訓、文化教育、終身學習成為每個公民必然需求,手機、電腦等智能產品,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最主要的來源,實體文化服務已經難以滿足在數字化時代之下,人們所提出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數字化建設成為文化館在未來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微信公眾號;傳播方式;及時交流
引言:
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數字文化館建設必要的內容之一,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文化館可以將視頻、音頻、圖片、文本等信息推送給用戶,為其帶來更加多元化的體驗,使其獲得藝術享受。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及時發(fā)布與文化生活、文化工作相關的內容,也成為文化館不斷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主要手段。
一、文化館微信公眾號概述
(一)微信公眾平臺介紹
騰訊公司在2001年推出了一個即時通訊應用程序,也就是微信。它具有免費性,不受任何智能操作系統(tǒng)、網絡運營商限制,只需要耗費一定網絡流量,就可以在好友之間互相發(fā)送文字、圖片、視頻、短信等,同時還具備公眾平臺、漂流瓶、搖一搖等多個功能微信。騰訊賬號可與微信賬號相關聯(lián)。因為微信有著便捷的操作功能和豐富社交功能,使得微信在近些年用戶人數增長速度極快。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智能手機,都已經下有微信,月活躍的用戶可達6億用戶,同時覆蓋了多個國家,并且超過23種語言。除此之外,各品牌微信公眾號總數已經超過一千萬。微信公眾號主要具備素材管理、實時交流、發(fā)送消息等多個功能。與此同時,使用編輯模式與開發(fā)模式,可以對用戶信息做好自動回復[1]。
(二)文化館微信公眾平臺主要特點
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個公開化的賬號類型,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文化資訊、文化信息,并且具有下屬特點:
1.信息傳播速度快
想要快速傳播文化內容,文化館必須打破傳統(tǒng)文化傳播方式,利用微信公眾號向客戶傳送文化資訊、文化信息,保證廣大民眾可以自由開放、隨時隨地的享受數字文化成果,不斷提高文化資源所具備的傳播效率,同時也能提高大眾文化素養(yǎng)[2]。
2.便捷服務方式
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能夠使幫助民眾快捷的接收文化信息,在點擊相應版塊之后,就能享受對應的文化服務,接受文化信息,同時主動地參與到數字化文化娛樂當中來,保證互聯(lián)網+與文化服務實現有效對接。
3.開放式互動橋梁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民眾可以及時的了解政策法規(guī)、文化資訊等,由此幫助民眾自由主動的表達對于文化活動、文化工作相關建議,同時也對于文化藝術作品有著不同的評價和欣賞情況,保證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到文化活動當中來[3]。
4.保證公民具有話語權
微信公眾號作為一個自媒體平臺,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在平臺上發(fā)布的多種信息都需要原創(chuàng)作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發(fā)布與宣傳,有視頻、照片、文字等多種形式,具有極強的原創(chuàng)性。
5.有較強輻射性
在上文中,筆者說到,微信擁有著龐大的客戶群,并且用戶數量不斷增加,微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相互溝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用戶群十分龐大,使得微信公眾平臺有著輻射性強、受眾面廣等優(yōu)勢。當前各種山寨物品大行其道,人們對于原創(chuàng)提出了訴求與渴望,成為微信公眾平臺被廣泛傳播的重點。只要用心經營,其輻射范圍和受眾面必然會超過傳統(tǒng)媒體。
二、微信公眾平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同時也為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相應的改變。目前在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缺乏專業(yè)技術團隊、微信公眾平臺設置缺乏完善性、難以保障運營經費、資訊來源單一等,這些情況的出現,都使得文化館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受到限制[4]。
1.平臺設置缺乏完善性
當前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加入了微服務、網上展廳、微文化館等多個板塊,但是有的板塊只是徒有其表,未能達到理想效果,也未能開發(fā)業(yè)務。同時印象板塊、投票互動板塊的功能也難以健全。
(二)缺乏健全的專業(yè)團隊
因為受到人員編制情況的影響,本館的微信公眾平臺只配備一名管理員和一名運營人員,并且都是兼職人員,未能配備微信公眾平臺營銷、計算機等方面人才,這種情況的出現,也對微信公眾平臺功能開發(fā)、日常運營造成影響,無法對公共文化服務進行完善,難以提高數字文化館建設的總體質量。
(三)缺乏足夠的運營經費
在微信公眾平臺中,暫時未能落實好專項運營經費這一問題,同時也未提及功能開發(fā)費用,這些情況的出現,使得文化館的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受到進一步的制約。
(四)缺乏全面的資訊信息
在文化館微信公眾平臺中,主要是以藝術展覽、文藝賽事、文藝演出為主,也會定期轉載微信公眾平臺中的一些文章,發(fā)表文學原創(chuàng),但是因為資訊有著單一的來源,且內容缺乏時效性、專業(yè)性、新聞性、權威性等,所以會對于民眾關注度產生影響。
三、開通文化館微信公眾號主要意義
(一)構建全新的文化服務平臺
近幾年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發(fā)展,成為文化工作推行的重點。文化館作為群眾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文化館擔任著重任。目前文化館服務方式主要是以送戲下鄉(xiāng)、知識講座、群眾演出、電話溝通、作品展覽等,這些內容主要是與群眾面對面接觸,有著單一的服務載體,容易受到環(huán)境、經費、天氣等制約。微信公眾號的出現,能夠主動打破單一性,只需要安裝微信智能終端,就能幫助群眾了解文化活動。
(二)對服務載體進行創(chuàng)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相應提高,人們不再滿足于在家中等著“文化上門服務”,人們開始主動利用業(yè)余時間,尋找更多文化活動。但是因為生活與工作節(jié)奏不斷加快,加大人們的壓力,人們業(yè)余時間也開現出破碎情況,微信公眾號的出現,能夠幫助群眾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充盈自己的生活,在等待會議、公交、地鐵等時候,及時查看文化館公眾平臺所發(fā)布的各種信息,及時了解文化活動主要情況,并且掌握相應的資訊。因為微信公眾號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能兼顧不同層次、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對象所提出的需求。
(三)宣傳效果好,運營成本低
數字時代的到來,對于數字文化館建設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但是因為維護成本高、建設費用大、對技術水平要求高等,使得一些經濟落后的文化服務網站難以維護與持續(xù)下去,尚未形成具有規(guī)模的數字服務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可以有效彌補這一問題,只需要申請賬號,在通過認證后,就能使微信用戶通過搜索方式,找尋自己所需的微信公眾號,隨后加以關注。這個過程簡明易懂,操作簡單,不需要極高的技術。文化館工作人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發(fā)布信息,展現文化館工作當中的亮點,提高微信公眾平臺對群眾產生的吸引力。
四、文化館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的主要方法
(一)內容方面
首先定期發(fā)布文化館培訓活動等相關信息,文化館主要是以基層輔導、文藝培訓、組織活動為主,這些功能都配有十分豐富的活動資料,這也是支撐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根本。如何才能將工作內容采用有聲有色的方式全部展現出來,使其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并且及時轉發(fā),是微信公眾平臺必須研究的重點問題。
其次,群眾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不斷普及,通過新媒體方式,將已經失傳或者快要失傳的非物質遺產全面的展示出來,利用新時代科技,促使古老文化遺產重新散發(fā)活力。
再者,因為有了微信公眾平臺,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隨地查看文化館舉辦活動時間、內容、地點,并且做好轉發(fā)。在過去的時間里,主要是以電視廣告通知、電話等方式來告知群眾,微信公眾號與以往方式相比,更加的便利與靈活。
(二)團隊合作
文化館公眾平臺運營不是靠單一力量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同專業(yè)人員都能深刻了解到各自專業(yè)的特點,采用分工合作方式,可以成立審核小組、采集小組、編輯小組,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宣傳等多個專業(yè)進行分工,由專業(yè)老師進行設計和采集,這些人員能夠掌握第一手資料,在經過修飾與轉化之后,成為文化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獲得成功的關鍵。
(三)板塊設置
利用公眾平臺定時發(fā)布信息,精心設置板塊。比如周一是群文活動展示,周二是非遺知識普及,周三是文化剪影,周四是志愿者報道,周五是作品推薦等。日?;顒又饕且钥靾笮问竭M行轉播,可以延后當日板塊展示內容,將活動宣傳和知識普及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善的工作平臺。
(四)巧妙構思
利用良好的宣傳策劃方案,能夠推動地方群眾文化事業(yè)更好發(fā)展,這也為微信公眾平臺吸引更多粉絲,并且提高轉發(fā)量的關鍵。比如微信公眾平臺中每月有一個推廣亮點,在與群眾進行互動時,通過獎品、話題熱度等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其中。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微信發(fā)展更加迅猛,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刻影響,管理、運營、設立微信公眾平臺,成為當前文化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的日子里,正確的使用新技術、新媒體等,成為文化館工作人員必修課。文化館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善管、善用微信公眾平臺,成為當前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的展現方式。文化館公眾平臺應當不斷提高其運營水平,扮演好管理者、傾聽者等不同角色。新媒體在發(fā)展過程中,給媒介管理帶來嚴重的挑戰(zhàn),在這時管理好新媒體,保證在管理中不說空話、不說外話,才能保證新媒體未來有著良好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毛飛星.新媒體背景下長春市數字文化館建設現狀分析[J].山西青年,2020(14):202.
[2]林玲.文化館新媒體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傳媒論壇,2020,3(04):133-134.
[3]熊遠超.新媒體技術在文化互動空間的應用——以馬鞍山市文化館為例[J].今傳媒,2019,27(11):21-22.
[4]王睿. 淺析新媒體視閾下文化館培訓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基于拉斯韋爾5W傳播模式[A]. 中國文化館協(xié)會、煙臺市人民政府.新時代文化館:改革 融合 創(chuàng)新——2019中國文化館年會征文獲獎作品集[C].中國文化館協(xié)會、煙臺市人民政府:中國文化館協(xié)會,2019:6.
(河源市源城區(qū)文化館?廣東?河源?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