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龍
摘要:化學是初中教育體系中不能缺少的組成內容,加之在新課改視域下,除了需要將書本內容教授給學生掌握之外,還要求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操作要點,注意內容,以此增強初中生的化學綜合實力。為此,對于初中化學教育而言,在課堂授課中,課程教師應該為學生設計出新穎有趣的化學實驗,以此匯集學生的關注力,提起學生對于化學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致,使學生可以主動地融入到化學課程內容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擴展學生的思考范圍,使學生漸漸地形成和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幫助學生擁有化學素養(yǎng)。鑒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化學實驗教育為研究對象,針對化學實驗教育實踐中常見的問題,總結了幾點如何在化學教育中有效運用趣味化學法的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育;課堂教學;趣味化學實驗;常見問題;有效路徑
引言
站在實際角度來分析,化學實驗屬于化學教育體系中重要的構成內容,除了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之外,還可以幫助學生簡化化學課程內容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學懂更多的化學課程內容。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很多授課教師仍舊在延用老舊的授課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一些課程教師沒有認識到化學實驗活動的關鍵性,致使化學實驗經常都是單方面的由教師演示,使得化學實驗的形式化較為明顯。由此可見,重新發(fā)現化學實驗活動對于化學教育的關鍵意義特別重要,基于此下文陳述了趣味化學實驗法在初中化學教育中的實際運用策略。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育實踐中常見的問題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有許多課程教師都受限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學生考試成績的壓力下,在課堂授課期間,會更加偏向于書本內容的教授,從而忽略了化學實驗活動的關鍵性,主要體現在:
(一)沒有認識到化學實驗課程活動的關鍵性
伴隨新課程改革工作的大力開展,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將課程重點落于如何幫助學生形成學科素養(yǎng)之上,化學科目也是如此??紤]到化學實驗是初中階段化學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對于培育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影響而言特別關鍵。通常狀況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設計化學課程實驗活動時,授課教師應當在分析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落實相應的工作,經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化學素養(yǎng)。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在初中化學教育實踐中,化學實驗教學并沒有將其所具備的效用全部體現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師在課堂授課中,沒有認識到實驗活動對于幫助學生形成化學素養(yǎng)的關鍵性,以及授課教師個人的專業(yè)能力有限,致使一部分化學課程教師覺得實驗活動的開展會拖慢課程進度、耽誤課程時間。
(二)學生缺少對于化學實驗活動的參與興致
基于實驗活動的開展,需要將學生置于課堂主體地位之上,讓學生主動性學習的課程,所以授課教師在課堂授課期間,若想提升化學實驗活動的有效性,就應該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以此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除此之外,考慮到初中階段的學生,不論是學生壓力方面,還是學習任務量方面,都比較緊張,所以一部分授課教師在課堂中,根本沒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參與實驗活動,進而致使實驗活動的開展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最終影響到化學教育總體實踐效果。
二、在初中化學教育中趣味化學實驗法的有效運用路徑
(一)借助實驗現象,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致
對于初中化學實驗教育來講,如果授課教師想要在課堂授課期間,提起學生對于化學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致,那么課程教師就應該針對學生缺少實驗興致的現狀問題,借助新穎有趣的實驗現象,凝聚學生的關注力,以此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例如,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向學生教授“NaOH與CuSO4” 的實驗現象時,便可在課前導讀階段中,借助班級中的電教設施,為學生播放一段時間,然后邊向學生介紹實驗操作注意內容、實驗規(guī)則的同時,變讓學生觀察投影設施中的實驗現象,以此匯集學生的關注力。在學生看到溶液的顏色從藍色慢慢地產出藍色絮狀沉淀物時,課程教師便可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在兩種物質產生化學反應時,會產出第三種物質,你們知道這兩種物質是什么嗎?”在課堂授課中,問題提問對于課程質量的提升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還會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與授課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當學生了解到是NaOH與CuSO4這兩種物質時,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猜想是哪三種現象。教師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提高了實驗的可探究性,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由上可知,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利用實驗現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
(二)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增強趣味化實驗課程質量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構建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空間,讓學生處于一個熟悉的空間內進行學習活動。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運用方式。例如借助語言創(chuàng)建情境:教師在指導學生清洗化學儀器時,可向學生提問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刷過碗、盤子,通過問題從而引導學生產生聯(lián)想。再比如借助實物和圖像創(chuàng)造情境,以氨氣的趣味性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在教學導入情境,教師:“最近電視節(jié)目上的魔術,最近老是也學習了一個模式,叫做桃花朵朵開?!苯又處煖蕚浜猛桓一ㄖΣ⒃谏厦鎾焐显诜犹芤航欉^的棉花,放入一個透明的大燒杯罩,在準備一個裝滿氨水的小瓶,也放入大燒杯罩中。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然后學生觀察到“桃花”從上到下變紅了。教師趁機引導學生:“同學們,有誰能揭開這個魔術的奧秘呢?”最后學生通過思考得出氨氣無色,并且具有揮發(fā)性,密度比空氣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化學教育而言,在課堂授課期間,借助實驗現象,有益于提起學生對于化學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致;經過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有益于增強趣味化學實驗的課程質量;參照平時生活,有益于幫助引領學生感知化學實驗的樂趣,繼而擴展學生的學習思考范圍,使學生和授課教師都可以認識到化學實驗活動的關鍵性,以此保障初中化學教育的高效性,使學生可以漸漸地形成化學素養(yǎng),讓學生可以健康陽光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林芝.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9(25):95.
[2]張樹波.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16):218.
(貴州省赫章縣興發(fā)鄉(xiāng)初級中學?貴州?畢節(jié)?55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