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嵐
摘要:“一切從娃娃抓起”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教育重點,為踐行這一理念,幼兒園教育逐漸得到重視,由于幼兒年紀較小,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則影響幼兒一生,因此,怎樣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成為幼兒園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文章將從教學理念、幼兒心理、實踐體驗以及家園共育四方面提出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行為習慣;幼兒園;教學策略
前言:
現(xiàn)代幼兒教育不僅要重視幼兒思維能力培養(yǎng),還要幫助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培養(yǎng)是新課改后對幼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幼兒園從小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幼兒成長。
一、更新教學觀念,重視行為習慣培養(yǎng)
幼兒教師是否重視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傳統(tǒng)幼兒教學中只注重識字教學,缺乏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F(xiàn)代幼兒教育注重幼兒全面發(fā)展,幼兒園教學中心也轉(zhuǎn)變?yōu)榕囵B(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開發(fā)幼兒潛能以及各種思維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重視行為習慣培養(yǎng)。由于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意識,教師又是他們接觸較多的對象,所以很多幼兒會模仿教師的行為習慣,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主動承擔起教育責任,做到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與教育幼兒[1]。如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幼兒坐端正,不說臟話,禮貌待人等,那么教師就要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要求幼兒學用禮貌用語的過程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做到這一點,借用別人的東西要先經(jīng)過對方的同意并說“謝謝”,在不小心碰到他人的時候說“對不起”,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說“請”,在幼兒用到這些詞語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并表揚他們學會了禮貌用語,也可獎勵小紅花等,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長此以往,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印刻在幼兒意識中,不需要刻意強調(diào)便會自然流露出來。
二、關注幼兒心理創(chuàng)設情境,融入行為習慣培養(yǎng)
對于幼兒來說,趣味性越強越新奇,他們越感興趣,所以,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幼兒心理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無形中完成行為習慣培養(yǎng)。由于幼兒注意力時間有限,記憶有限,若讓幼兒死記硬背行為習慣知識很容易引起幼兒厭惡,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多數(shù)幼兒喜歡童謠或兒歌,在幫助幼兒記憶行為習慣知識時,可以將這些知識改編成兒歌,讓幼兒通過場兒歌的方式記憶[2]。如在特殊時期,需要幼兒保持手部干凈,防止病從口入,教師可以將正確的洗手方法改編成兒歌讓幼兒邊洗手邊唱:“小朋友,來洗手,先用清水沖一沖,再用肥皂擦一擦,搓搓手心和手背,小手輕輕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凈?!边@樣便可以讓幼兒記住完成的洗手過程,由于幼兒園每天需要帶幼兒洗很多次手,每次洗手的時候都教幼兒唱一遍,便可逐漸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在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中,教師也可以將繪本引入其中,由于繪本內(nèi)容豐富,色彩多樣,與幼兒心理相吻合,所以他們也十分喜歡看繪本,教師便可將具有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的繪本作為教學內(nèi)容,并為他們講授繪本故事,鼓勵他們學習故事主人公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進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三、重視實踐體驗,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實踐體驗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實踐體驗能夠讓幼兒產(chǎn)生更加真實的感受,有利于增強教育效果。如為培養(yǎng)幼兒不隨意丟垃圾、不隨意挪動物品的習慣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與到垃圾收集與物品整理中,讓幼兒在實踐中感受收集垃圾與整理物品的辛苦,并教導幼兒盡量不給他人帶來麻煩。由于幼兒年紀較小,需要教師多次反復教導,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幼兒逐漸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提升幼兒教育質(zhì)量[3]。同時,在實踐體驗教學中,為增強幼兒主動性,教師可以將游戲引入其中,將教學內(nèi)容以游戲的形式展示出來。如為幫助幼兒養(yǎng)成禮貌待客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引入其中,在教會幼兒基本的待客之道以后,教師扮演客人,幼兒扮演主人,在“客人”坐下以后,“主人”為客人倒茶、聊天,在“客人”離開的時候要送一送,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四、家園共育共同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只有幼兒園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庭教育的參與,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促進幼兒成長。在日常教學中,幼兒教師應經(jīng)常與幼兒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幼兒每天的學習情況,近期需要家長協(xié)助教師培養(yǎng)幼兒哪些行為習慣,并給出對應的應對措施,逐漸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4]。如近期培養(yǎng)幼兒獨立吃飯能力,做到“食不言,寢不語”,教師需要將這些告知家長,要求家長不要給孩子喂飯,并要求孩子在家吃飯的過程中不能講話,準備睡覺的時候也不能說話,若孩子不按照要求做,家長可以將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告訴老師,由于幼兒對教師有天生的畏懼感,所以多數(shù)都能按照家長的要求做到。同時,家長也要做好帶頭作用,給孩子做好榜樣,成為孩子學習與模仿的對象,對于表現(xiàn)好的幼兒,家長可以適當給予獎勵,調(diào)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同樣,在幼兒犯錯誤的時候,家長也應適當批評教育,但應以引導為主,讓他們認識到不良行為習慣的害處。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幼兒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好的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間便養(yǎng)成的,需要多次反復鍛煉,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了解幼兒心理,采取幼兒樂于接受的方式展開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狄媛. 入離園活動中大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研究[C].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1521-1522.
[2]榮玉鵬,李美玲.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的方法策略[C].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1624-1625.
[3]邱琳.家園協(xié)作,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J].華夏教師,2018(16):14-15.
[4]吳玉虹.幼兒園教學中幼小銜接的實踐與探究[J].中國培訓,2016(02):281.
(蘇州市吳江區(qū)七都幼兒園?江蘇?蘇州?21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