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醫(yī)藥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據調查,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患病人數在逐年上升,同時患者的年齡在不斷降低。龐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不僅對患者自身是一個極大的侵害,同時也會對整體醫(yī)療體系造成影響。因此,如何對糖尿病進行有效的治療是醫(yī)學領域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但是目前為止糖尿病并沒有根治的方法,而且研究顯示通過西醫(yī)的治療方法,會伴隨較多的不良反應。
因此,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進入研究的視野并在不斷深入。中醫(yī)藥學是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以生物學為基礎,與人文哲學,現(xiàn)代醫(yī)學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醫(yī)學科學。無論在理論升華,還是新藥研制,均來源于臨床實踐。
本研究針對目前中醫(yī)藥在治療糖尿病中的效果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醫(yī)治糖尿病提供一些參考,為醫(yī)務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
通過對筆者臨床10年間的糖尿病癥患者統(tǒng)計分析,得出:,糖尿病基本要素為熱盛、陰虛、氣虛、陽虛等四大證候。熱盛證表現(xiàn)為口渴多飲、易饑多食、急躁易怒、溲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滑數為主;陰虛證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心悸失眠、咽干喜飲、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為主;氣虛證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自汗不止、易受外感、舌胖苔薄、脈濡虛細為主;陽虛證以形寒畏冷、四肢欠溫、大便泄瀉、陽痿早泄、舌暗苔白、脈沉虛細為主等證候群。
(1)復方中醫(yī)藥療法
第一、復方灰兜巴。復方灰兜巴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并能夠對尿量增長和體重減輕進行良好的控制。
第二、本草消渴丹。本草消渴丹可促進基因BCL-2的表達,對基因BAX起到抑制作用,對于胰島β細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進而治療糖尿病。
第三、三黃瀉心湯。三黃瀉心湯可以明顯的降低大鼠的血糖,并可以對血脂代謝紊亂具有一定的改善。
(2)單一中藥治療山藥
山藥在預防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及控制小鼠體重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一、中醫(yī)學辯證治療。中醫(yī)學將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歸為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表現(xiàn)癥狀為,腎虛,身體乏力,日漸消瘦,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主要部位在肺、胃、腎部位,治療應分清楚輕重緩急,那是主要那是次要,腎是主要影響因素,根據臨床表現(xiàn)、病變部位可將糖尿病分為5型,糖尿病早期會有比較典型癥狀,視力模糊、時常饑餓、手腳麻痹、疲勞血壓升高、體重開始下降,治療主要通過滋陰補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注意控制含糖高物質的攝入,心情舒暢,節(jié)欲、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勞逸結合。多食豆類、雞蛋等中醫(yī)經常采取辯證治療,根據患者不同臨床癥狀結合舌像脈像,將糖尿病患者分成4型,分別為:肺熱津虧型、胃熱津虧型、腎陰虧虛型等,分別結合不同藥物對其進行相對治療。
第二、經方治療。糖尿病在中醫(yī)學中應屬于“消渴病”范圍,在《傷寒論》中也有過記載,《傷寒論》中詳細闡述了“消渴病”發(fā)病機制還有辨證論治,根據歷史記載“消渴病”大體分為3個時期,早期、中期和后期,早期建議用半夏瀉心湯以便辛開苦降;中期癥候從肺熱津商、腎陽虧虛、陰陽兩虛。
第三、針刺治療。通過前選取針灸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觀察及進展的調查表明,取得了較好的俄效果,針刺降糖的效果也得到了認可。主要有:足三里、中脘通過針刺穴位足三里及中脘穴位有明顯的降糖作用,還能調動胃腸蠕動功能;膽俞、脾俞、胃俞、三陰交、太溪。
第四、灸法治療。對患者進行艾灸足三里、胰俞、脾俞、關元、腎俞,并按照要求告知患者控制攝入食物,經過實驗證明,血糖相對穩(wěn)定。
第五、針灸聯(lián)合治療。經過臨床實驗,發(fā)現(xiàn)對患者進行針刺、艾灸還有針刺外加艾灸的,進行比較較之前血糖含量、癥狀改善程度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六、穴位敷貼治療。通過藥物直接接觸穴位,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經臨床試驗,有明顯的效果。
可以看出,通過中醫(yī)藥療法能夠對糖尿病的治療起到較好的效果,尤其是通過中醫(yī)穴位敷貼治療、針灸聯(lián)合治療、灸法治療、針刺治療等等治療方法。但是在研究中還有很多差異性研究是沒有研究到的,具體的那中藥方中的那味藥的具體那個主要成分發(fā)揮了作用,確認那些穴位對糖尿病療效最好,這將中藥、針灸結合起來將是下一個研究課題。
同時在肯定中醫(yī)藥在治療糖尿病中效果的同時也要注意和西醫(yī)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中醫(yī)宏觀辨證、整體調治,西醫(yī)微觀檢測,對癥治療、相互揚長避短,才能在治療糖尿病的效果更進一步,同時對根治糖尿病提供有利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