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學院藝術學院 719000)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是藝術史上的一個高峰,其發(fā)端于意大利,以透視法、明暗法、解剖學為主的傳統(tǒng)的寫實繪畫方法在那時得以確立,直到19世紀一直是西方繪畫中的主流繪畫方式。這種寫實的繪畫法則至今影響深遠,我國所有大學的美術專業(yè)長久以來都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基礎教學。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繪畫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研究寫實繪畫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現(xiàn)在研究文藝復興早期繪畫的文章和著作有很多,大部分都研究其寫實的空間表現(xiàn)方面的成就,而研究其繪畫中時間表現(xiàn)方面問題的偏少。研究空間表現(xiàn)的文章大都過于關注寫實技法的表現(xiàn),而忽視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繪畫中的內(nèi)容與形式是統(tǒng)一的,內(nèi)容和形式不可分割。所有的存在物都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存在,時間和空間都有著各自的獨特性,但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
繪畫作為人審美活動的創(chuàng)造物,繪畫中表現(xiàn)的時間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鐘表勻速運動的、可用數(shù)字測量計算的機械時間。繪畫中表現(xiàn)的時間是畫家繪畫過程中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描繪在畫面中形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心理時間。正如奧古斯丁對心理時間的定義“根據(jù)上述種種,我認為,時間的確是一種延展,但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的延展。也許只是思想本身的延展?!?人的心理時間是人的思想活動的變化,即心理活動的過程,不是單向前行的,而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不斷交織在一起的,每個當下的選擇都是在對未來的期望和過去的記憶的指引下進行的,因此,人的心理活動的過程是豐富且復雜的。一件藝術作品是一種內(nèi)含張力和動力的形式,藝術作品所包含的運動,是由思維活動產(chǎn)生的。繪畫中表現(xiàn)的空間也不同于現(xiàn)實生活中可真實走入的空間,而是一種可視、可感、可在心理游走的虛構的空間,是畫家在繪畫的審美活動中通過對現(xiàn)實空間的心理感受和理性認知而描繪出的一種有表現(xiàn)性的心理空間。審美活動中的時間和空間交織在一起不可分割。繪畫中形成的時空是有審美意義的心理時空。葉秀山先生說“‘藝術的世界’之所以是‘另一個世界’,是因為它有‘另一個時空’”。2文藝復興早期出現(xiàn)了許多偉大的畫家,他們在一幅幅繪畫作品中構建出不同的、獨特的審美心理時空,使人們進入他們精心描繪的世界感受他們的思想。
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依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隨著商業(yè)、科學、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發(fā)展,人們同時又渴望新的文化精神。在強調(diào)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理性精神、注重個人的價值、關注現(xiàn)實生活思想的影響下,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中世紀的繪畫主要為宗教服務,在對神敬畏的感性精神引導下形成了富有想象的人物形象和原始平面化的繪畫空間,構建出一種超經(jīng)驗的、彼岸化的心理時空。從喬托開始繪畫開始轉變。
喬托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文藝復興第一個奠定現(xiàn)代現(xiàn)實主義繪畫傳統(tǒng)的天才,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兩個時代的橋梁。在他的繪畫中,之前原本平面的繪畫空間開始變的有簡單的三維空間感和體積感,基督、圣母等神圣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遠離人世的統(tǒng)治者,人物形象變的如同現(xiàn)實生活中有血有肉且容易親近的崇高的人。喬托畫面的心理時空不再是超經(jīng)驗的、彼岸化的,而是一種強調(diào)真情實感的現(xiàn)實性的心理時空。現(xiàn)在能看到的喬托的繪畫作品大多是濕壁畫。最有名的是意大利阿西西的圣方濟各大教堂和帕多瓦的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墻上的多組壁畫。前者描繪了圣方濟各生平的傳奇故事,壁畫用簡單樸素的立體空間和人物形象描繪出圣方濟各的樸素與慈愛。其中一幅《群鳥聆聽圣方濟各布道》的畫面表現(xiàn)出的親切與真誠,十分感人。斯克羅維尼禮拜堂的壁畫是1303—1305年創(chuàng)作的,被認為是14世紀文藝復興最輝煌的成就。壁畫主要描繪了圣母和基督的生平,采用多組連環(huán)畫的形式,共36幅左右。人們熟悉的《猶大之吻》《哀悼基督》等都在其中。畫面中的天使和人物的表情或悲傷、或痛苦、或崇高或喜悅,都充滿了人世間的真情實感。人們可以感受到喬托在平時的生活中是多么仔細地體會和觀察人的心理和表情,又是多么用心經(jīng)營畫面。盡管與文藝復興盛期或當代寫實繪畫中科學的繪畫空間技術相比喬托繪畫中的空間描繪的簡單、稚拙、有點生硬,有些局部由于直覺的描繪甚至出現(xiàn)錯誤的透視。但這是他對繪畫空間的真實感受,不影響畫面中表現(xiàn)出的人性的純樸、真誠與崇高。喬托的繪畫對后世影響很大,許多人都曾向他學習。
偉大的畫家馬薩喬也曾向喬托學習。他的壁畫《三位一體》是第一批按照布魯內(nèi)萊斯基發(fā)現(xiàn)的科學的透視法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之一。畫面應用科學的透視法,人物像雕塑一樣結實有力,造型古樸、莊嚴。另一幅名作《失樂園》,是教堂墻面邊緣處壁柱上的一幅小畫,但由于畫面人物動態(tài)生動有力,明暗強烈、體積簡練概括而在墻壁上十分突出。畫面中只有亞當、夏娃和天使三人。每個人物的表情和動態(tài)都表現(xiàn)的很到位,悲劇性的氣氛感染力很強。在這幅作品旁邊的墻上就是馬薩喬的另一幅杰作《納稅錢》,畫面中安排著三個連貫的場景,構思巧妙。馬薩喬英年早逝,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張張都是杰作。他沿著喬托現(xiàn)實主義的繪畫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又有著自己對繪畫的思考和表現(xiàn)。
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大師還有很多,如:安杰利科、利皮、波提切利、佛朗切斯卡、曼坦尼亞等等。這些大師對繪畫語言的探索和對所描繪題材的思考都有著自己的視角,營造出不同的心理時空,給觀者以不同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受。安杰利科的繪畫溫柔、圣潔、色彩透明雅致,畫面有種一塵不染的感覺。他是多明我會的修道士,在佛倫倫薩圣馬可修道院房間和走廊的墻上畫的一些濕壁畫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在作品《圣母領報》的畫面中,圣母純凈、天真,天使美麗、真誠。畫面中的空間立體感不強,人物有浮雕之感,色彩純凈美麗,更增添了天真雅致的畫面氣氛。
畫家波提切利同安杰利科一樣,畫中人物的空間透視和體積結構不是特別強烈和準確。他的畫面人物造型甚至有些變形,這種來源于畫家真實審美感受的變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風格。他喜歡用溫柔而明晰的輪廓線勾勒人物,構圖自然清新,人物動作優(yōu)雅動人。著名的《維納斯的誕生》,畫面中柔美典雅的人物是他美麗風格的代表。他的作品中有一些是基督教題材、有一些是古希臘羅馬神話題材、還有一些是當時的貴族肖像,真實的反映了文藝復興復雜的時代背景。
另一位很有影響的畫家佛朗切斯卡,他的繪畫冷靜、理性,畫面有很強的秩序感。他熱衷于研究透視法和數(shù)學,相關的文字著作有《繪畫透視法》《算術》《正多面體論》。他理性的科學精神和繪畫內(nèi)容相融合。無論是宗教題材還是貴族人物都在造型、空間和色彩等處理上營造出一個理性、節(jié)制、高貴、莊重的心理時空。
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出現(xiàn)了許多繪畫大師,他們在時代精神的影響下也展現(xiàn)著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不同于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意大利繪畫藝術的繁榮得益于早期羅馬教皇格雷戈里一世的思想,他認為圖像可以使不識字的人也能夠獲得一些圣經(jīng)中的歷史知識。但對于宗教藝術,圖像的功能并非僅此一種?!罢绨蜖柌妓顾忉尩?,圖像有三種功能:教導無知者和不識字的人;使信仰的各種神跡和圣徒的榜樣在人們心中保有鮮活的記憶;充當人們表達狂熱虔誠的渠道?!?依然是為宗教信仰的需要而制作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大多數(shù)都是教堂中的濕壁畫。透視法、明暗法、解剖學等現(xiàn)實主義繪畫技法對畫家十分有吸引力,但題材內(nèi)容也同樣重要。審美的心理時空的構建很重要,因為藝術畢竟是人的一種精神需求。與中世紀程式化的人物形象相比,文藝復興早期大師們筆下都有不同的圣母、基督的形象,對神的信仰慢慢轉變到對人的理性、智慧的肯定和生活中各個方面的關注。對現(xiàn)實的模仿來源于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和理性精神的崇尚,并非簡單的理解為模仿物象外表的樣子,或者模仿美的事物。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藝術的內(nèi)容還是關注人們心靈的信仰。畫家們大多致力于用新方法構建出貼近人們心靈信仰的心理時空,無論是基督教信仰,還是對古希臘羅馬精神的崇尚,或者是對理性科學精神的追求等等。正如貢布里希所言“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看來,藝術中的新發(fā)現(xiàn)本身從來不是最終目標,他們總是使用那些方法和發(fā)現(xiàn),使題材的含義進一步貼近我們的心靈?!?
注釋:
1.(古羅馬)圣奧古斯丁著,徐蕾譯.懺悔錄[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575.
2.葉秀山.美的哲學[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50.
3.(英)伊芙琳·韋爾奇著,郭紅梅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藝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50.
4.(英)貢布里希著,范景中譯.藝術的故事[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