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隨風 時昭紅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武漢 43002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與高胰島素血癥、2型糖尿病(T2DM)、肥胖密切相關(guān)的臨床病理綜合征,是代謝綜合征在肝臟的表現(xiàn),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飲食結(jié)構(gòu)不斷提高和改善,NAFLD發(fā)病率不斷增加,廣東、北京、上海等地的普查顯示,NALFD發(fā)病率達10.0%~35.8%,T2DM中的發(fā)病率高達80.0%[2-3]。NAFLD可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而且NAFLD常伴有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壓、冠心病等,增加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和全因死亡風險,成為威脅人群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4-5]。鑒于胰島素抵抗是NAFLD和T2DM發(fā)病的共同基礎,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功能是治療NAFLD和T2DM的重要方式,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是腸促胰島素作用的主要因素,GLP-1是一種腸促胰島素,具有促進胰島素釋放、延緩胃排空、減低體重和降低食欲等生理作用。然而,單天然的GLP-1很不穩(wěn)定,可被二肽基肽酶-Ⅳ(DPP-Ⅳ)降解,半衰期僅1~2 min。若采用天然GLP-1來降低血糖,需持續(xù)靜脈輸注或持續(xù)皮下注射,臨床可行性較差。利拉魯肽為GLP-1代表性類似物,通過和白蛋白結(jié)合,既保留了天然GLP-1的功效又延長了作用時間,又對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胰島素抵抗和糖脂代謝紊亂具有明顯作用,在NAFLD中顯示出良好的肝臟保護作用[6]。補體系統(tǒng)是機體固有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肝臟脂質(zhì)的沉積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脂肪肝患者存在血清補體C3、C5水平升高,有學者認為補體可作為脂肪肝病情評估的監(jiān)測指標[7]。補體因子H(CFH)是重要的補體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控制C3轉(zhuǎn)化酶的生成和穩(wěn)定性,在早期的補體活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8]。雖然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顯示利拉魯肽可通過改善糖脂代謝的方式保護NALFD肝功能,但其是否對NAFLD補體系統(tǒng)存在影響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建立T2DM合并NAFLD大鼠模型并給予GLP-1干預,觀察GLP-1對補體因子H相關(guān)蛋白(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protein,CFHR)1~5水平的影響,進一步探討GLP-1對NAFLD的可能作用機制,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材料
1.1.1實驗動物 SPF級Wistar雄性大鼠48只,6~8周齡,體重(200±20)g,購自山東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魯)2018-032],山東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使用許可證號[SYXK(魯)2018-093],遵循實驗動物使用的3R原則,本研究經(jīng)過山東大學實驗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8-0041)。
1.1.2主要試劑與儀器 CFHR1~5酶聯(lián)免疫試劑盒購自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LP-1(利拉魯肽)購自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三酰甘油及膽固醇試劑盒購自北京中生北控;高糖高脂飼料由江蘇協(xié)同生物有限公司提供;鏈脲佐菌素購自上海源葉生物;HE染色試劑盒購自碧云天;微量血糖儀購自羅氏;TS100光學顯微鏡購自奧林巴斯;油紅O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隨機選擇8只大鼠作為對照組,給予普通飲食,其余40只大鼠給予高糖高脂飲食(普通飼料60.5%,蔗糖20%,豬油10%,膽固醇2%,蛋黃粉1.5%,豆油6%),連續(xù)飼喂4周,一次性注射30 mg/kg的鏈脲佐霉素(對照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鹽水),繼續(xù)高糖高脂飲食飼喂4周,空腹尾靜脈采血測量空腹血糖并計算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以FPG>11.1 mmol/L且ISI降低作為成模標準,共成模26只,余大鼠剔除。將26只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和觀察組,觀察組給予利拉魯肽100 μg/kg皮下注射,模型組和正常對照組均給予等量生理鹽水皮下注射,干預時間4周。期間注意觀察大鼠的毛發(fā)改變、食欲、大小便、活動、體重等變化,根據(jù)大鼠的體重調(diào)整劑量。
1.2.2觀察指標 最后一次給藥后禁食12 h,稱取體重,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動脈取血10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指標,ELISA檢測CHFR1-5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補體C3、C4、C5和BF水平,取血后快速取出完整肝臟,取部分肝組織用10%甲醛溶液固定,進行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1 μm,常規(guī)HE染色,先在低倍鏡下觀察肝臟大體情況,再調(diào)至高倍鏡下觀察;另取部分肝臟組織冰凍,進行油紅O染色,采用撈片染色法,肝細胞脂肪病變范圍通過半定量進行評估,根據(jù)肝細胞腺泡結(jié)構(gòu)測算脂肪變的肝細胞百分比:5%~33%為輕度脂肪變,34%~66%為中度脂肪變,>66%為重度脂肪變。
2.13組補體水平比較 模型組和觀察組C3、C4、C5、B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C3、C4、C5、BF水平均低于模型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3組CHFR1~5水平比較 模型組和觀察組大鼠CHFR1、CHFR2、CHFR3、CHFR4、CHFR5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大鼠CHFR1、CHFR2、CHFR3、CHFR4、CHFR5水平均低于模型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3組大鼠糖代謝指標比較 模型組和觀察組大鼠FBG、HOMA-IR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大鼠FBG、HOMA-IR水平均低于模型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3組大鼠脂代謝指標和肝功能指標比較 模型組和觀察組大鼠TG、TC、ALT、AS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TG、TC、ALT、AST水平均低于模型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3組大鼠肝臟病理改變 對照組大鼠肝小葉中央靜脈周圍肝板結(jié)構(gòu)排列規(guī)則,肝索間可見肝竇,肝細胞未見腫脹及脂肪變性,肝小葉結(jié)構(gòu)完整,未見破壞及硬化等改變;與對照組相比較,模型組大鼠肝組織內(nèi)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細胞核被擠向周邊,部分可見散在壞死灶及炎癥細胞浸潤;觀察組與模型組相比較肝臟脂肪組織病變減輕,胞漿脂滴減少,肝功能結(jié)構(gòu)較完整,肝索排列較清晰。HE染色結(jié)果見圖1,油紅O染色結(jié)果見圖2。半定量結(jié)果顯示,模型組肝臟脂肪病變程度高于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肝臟脂肪病變程度低于模型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3 3組大鼠糖代謝指標相比較
表1 3組補體水平相比較
表2 3組CHFR1~5水平相比較
表4 3組大鼠脂代謝指標和肝功能指標相比較
圖1 3組大鼠肝臟組織HE染色結(jié)果Fig.1 HE staining results of of liver tissue in three groupsNote:A.Control group;B.Model group;C.Observation group.
圖2 3組大鼠肝臟組織油紅O染色結(jié)果Fig.2 Oil red O staining results of liver tissue in three groups of ratsNote:A.Control group;B.Model group;C.Observation group.
表5 肝細胞脂肪病變的半定量分析結(jié)果
臨床上將排除酒精和其他明確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nèi)脂肪過度沉積疾病稱為NAFLD,包括單純脂肪變性、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及肝硬化,T2DM是以胰島素抵抗為特征的糖代謝紊亂性疾病,NAFLD和T2DM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胰島素抵抗是二者發(fā)病的關(guān)鍵因素已經(jīng)得到共識,改善胰島素抵抗是治療T2DM和NAFLD的有效方式[9]。研究顯示,口服負荷劑量胰島素后,腸因性胰島素分泌占人體總胰島素分泌的50%~70%,T2DM患者存在腸促胰島素作用受損,基于腸促胰島素的藥物可改善胰島素功能[10]。GLP-1是人體內(nèi)腸源性激素,在胰腺β細胞中,GLP-1以葡萄糖濃度依賴性的方式作用于胰島素β細胞,促進胰島素基因轉(zhuǎn)錄,增加胰島素合成和分泌,增加葡萄依賴性胰島素反應性,保護β細胞,改善胰島素抵抗[11]。既往研究顯示,GLP-1除對胰腺作用外,還可通過促進靶組織糖原合成、抑制胃排空、抑制食欲、減少胃腸吸收、降低血漿游離脂肪酸等方式改善糖脂代謝[12]。陳五一等[13]研究顯示,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可改善NAFLD大鼠的脂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抵抗,激活MAPK途徑逆轉(zhuǎn)肝細胞變性。邢冬杰等[14]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了利拉魯肽對NAFLD合并T2DM大鼠糖脂代謝和細胞凋亡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利拉魯肽可降低NAFLD合并T2DM大鼠FBG、HOMA-IR、TC、TG水平,并能上調(diào)凋亡抑制蛋白Bcl-2蛋白表達,下調(diào)凋亡促進蛋白Bax,抑制肝細胞凋亡。ZHANG等[15]報道采用利拉魯肽干預8周可明顯改善高脂誘導的低脂聯(lián)素水平載脂蛋白(Apo)E敲除小鼠肝臟脂肪的堆積,改善肝臟組織學形態(tài),降低總脂質(zhì)水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采用利拉魯肽治療4周后,F(xiàn)BG、HOMA-IR、TC、TG、ALT、AST水平均低于模型組,肝臟形態(tài)較模型組明顯改善,結(jié)果提示利拉魯肽可改善T2DM合并NAFLD大鼠模型的糖脂代謝水平,改善肝臟形態(tài),與上述研究一致。
補體系統(tǒng)參與肝臟脂質(zhì)沉積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肝脂肪變性時過多的脂肪細胞可分泌多種炎癥因子,炎癥因子激活補體C3、C5并介導一系列炎癥反應,補體系統(tǒng)的激活又可抑制炎癥細胞凋亡,引起炎癥反應的級聯(lián)放大,加重肝臟脂質(zhì)沉積和脂肪性變,形成惡性循環(huán)[16]。體外研究顯示,拮抗C3、C5補體激活可改善脂肪組織低水平炎癥反應和胰島素敏感性[17]。臨床研究顯示,健康體檢者肝臟中檢測不到補體成分活化,而高達74%的NAFLD患者肝組織中有C3活性成分和C4d沉積,在嚴重肝臟脂肪病變患者中更為顯著[18]。SEGERS等[19]一項肝組織活檢的研究顯示,NAFLD患者肝組織C3活化率顯著升高,C3轉(zhuǎn)化酶穩(wěn)定因子P因子和C3a活化產(chǎn)物C3c沉積,且沉積與肝細胞炎癥水平呈正相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模型組大鼠補體水平顯著升高,與上述臨床和基礎研究一致,這些結(jié)果提示,補體激活在NAFLD中通過不同途徑廣泛激活,并與病情程度相關(guān),給NAFLD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
劉永安等[20]研究顯示,血清補體C3、C5和激素ASP與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等肝臟疾病密切相關(guān)。補體C3激活途徑包括旁路途徑、抗體識別和經(jīng)典途徑,三種途徑均可導致C3轉(zhuǎn)化酶產(chǎn)生,C3轉(zhuǎn)化酶可將C3分裂為C3b,C3b則可與CFH結(jié)合終止C3活化,抑制補體活化,而CFHR則可競爭性抑制CFH表面配體影響CFH對補體活化的抑制作用[21-22]。王俊等[23]在T2DM中的研究顯示,T2DM患者血漿中檢測到CFHR1多肽質(zhì)譜強表達。沈麗芳等[24]對T2DM研究顯示,CFHR與TG呈正相關(guān),與HDL-C呈負相關(guān),該研究結(jié)果認為CFH通過補體旁路途徑,改變補體通路成分,CHFR水平升高是導致胰島素抵抗和糖代謝紊亂的重要機制。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模型組和觀察組CFHR1~5及補體系統(tǒn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結(jié)果提示NALFD合并T2DM大鼠體內(nèi)存在CFHR1~5表達水平升高,結(jié)果與王俊、沈麗芳等結(jié)果一致,這些結(jié)果均提示,NAFLD合并T2DM動物模型存在CFHR1~5水平升高和補體系統(tǒng)激活。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CFHR1~5和補體水平均低于模型組,結(jié)果提示,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對CFHR1~5和補體系統(tǒng)激活具有抑制作用。
綜上所述,GLP-1類似物用于NAFLD大鼠可降低CFHR1~5水平,抑制補體激活,改善糖脂代謝和肝功能,本研究因條件所限,僅觀察了GLP-1類似物對CFHR1~5水平和補體水平的影響,并未對GLP-1類似物通過何種機制影響CFHR1~5水平進行探討。經(jīng)查閱國內(nèi)外文獻,目前亦尚未見GLP-1類似物對CFHR作用機制的報道,GLP-1類似物影響CFHR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對NAFLD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為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