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宇
(祿豐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云南 楚雄 651200)
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髖部骨折手術患者,患病人群中常見中老年人,需要為患者實施麻醉鎮(zhèn)痛治療,有利于手術順利完成[1]。本文收集56例患者資料并深入分析了髖部骨折手術中應用超聲引導下髂筋膜間隙阻滯的效果。
于我院隨機選擇髖部骨折手術患者56例,時間2018年5月~2019年10月,均知情,分組辦法是隨機法,28例實驗組患者,男性、女性分別是16例及12例,年齡分布是48歲~78歲,中位年齡60.2歲,28例對照組患者,男性、女性分別是15例及13例,年齡分布是47歲~77歲,中位年齡60.5歲。將2組患者資料進行可對比,P>0.05。
對照組納入28例患者并運用靜脈注射舒芬太尼鎮(zhèn)痛:劑量0.1 ug/kg
實驗組納入28例患者并運用超聲引導下髂筋膜間隙阻滯鎮(zhèn)痛:平臥,將患者患側下肢稍微外展擺放,利用便攜式超聲高頻線陣探頭做好相關短軸切面掃描工作,位置是髂前上棘、恥骨結節(jié)連線中外1/3交界腹股溝韌帶處,對股神經(jīng)、股動脈、縫匠肌、髂腰肌、闊筋膜張肌等結構進行辨認,局部浸潤處理,使用1~2 ml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利用超聲平面內技術確保針尖至髂筋膜、髂腰肌之間,做好監(jiān)測工作,回抽操作后,無氣體或者血液,開始注射局麻藥。邊注射邊對擴散情況進行觀察,對位置進行進一步確認,必要情況下,對穿刺針位置進行微調,使用濃度為0.375%的鹽酸羅哌卡因30 mL。
兩組患者均采用椎管內麻醉,以上操作15 min后進行,擺放體位,患側在上。腰硬聯(lián)合穿刺術穿刺部位是L2-3、L3-4,穿刺成功后,根據(jù)患者體重,將7.5~10 mg濃度為0.5%的布比卡因注入患者蛛網(wǎng)膜下腔,待平面固定開始手術。對比術前,術中血壓下降>30%,為患者實施6 mg麻黃堿治療,以上操作由一位醫(yī)師完成。
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統(tǒng)計T0、T1、T2的VAS評分。
Ⅰ、Ⅱ、Ⅲ、Ⅳ級標準分別是:安靜無痛、肌松效果滿意、阻滯范圍完善;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滿意、阻滯范圍欠完善;明顯疼痛、躁動,肌松效果差、阻滯范圍不完善;不滿足以上。優(yōu)良率=100.00%-Ⅲ級率-Ⅳ級率。
計算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shù)資料(x2檢驗)中使用SPSS 20.0軟件,分別采用(±s)、率方式表示,P<0.05,提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實驗組T1、T2的MAP、HR、VAS評分、鎮(zhèn)痛效果均明顯改善,對比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將兩組患者T0的MAP、HR、VAS評分進行數(shù)據(jù)對照,差異不大(P>0.05)。
表1 兩組患者T0、T1、T2的MAP、HR、VA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T0、T1、T2的MAP、HR、VAS評分對比(±s)
分組每組對應例數(shù)T0 T1 T2 MAP(mmHg)HR(次/min)VAS評分(分)MAP(mmHg)HR(次/min)VAS評分(分)MAP(mmHg)HR(次/min)VAS評分(分)實驗組 28 102.44±6.51 86.77±5.44 5.80±1.25 112.85±3.91 84.23±5.88 1.91±0.57 108.15±6.77 90.11±5.44 1.56±0.65對照組 28 102.81±6.66 86.84±5.48 5.71±1.23 118.81±1.87 98.75±6.05 2.52±0.21 116.71±6.82 95.23±1.82 3.15±0.77 t 0.2102 0.0479 0.2715 7.2764 9.1070 5.3136 4.7135 4.7229 8.349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鎮(zhèn)痛效果對比
目前臨床上主要利用全身麻醉及腰硬聯(lián)合椎管內麻醉對本病患者進行相應麻醉,在擺放患者體位或者搬運患者過程中,容易引發(fā)劇烈疼痛[3-5],可導致患者血流動力學波動,因此,臨床上對本病患者如何有效鎮(zhèn)痛進行了相關研討,提出了超聲引導下髂筋膜間隙阻滯,效果顯著,可提供體位改變時鎮(zhèn)痛作用,對各種血管及神經(jīng)結構進行清晰分辨,將藥物精確、有效注入至髂筋膜間隙,可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傳導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從而發(fā)揮有效鎮(zhèn)痛作用。
本組實驗得出:實驗組T1、T2的MAP、HR、VAS評分、鎮(zhèn)痛效果均明顯改善。
綜上,在髖部骨折手術中應用超聲引導下髂筋膜間隙阻滯的麻醉鎮(zhèn)痛效果較為理想,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