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倫艷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所占比例較大,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人物描寫又是作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教會學生人物描寫的方法,提升學生的人物描寫能力。文章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試論凸顯人物的寫作方式。
關鍵詞:人物;小學語文;作文
在“快樂讀書吧”里,我們認識了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如《白雪公主》里的白雪公主給人留下了美麗、善良、勤勞的印象;《女媧補天》里的女媧勇敢無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眾神之王奧丁》中北歐神話最高天神奧丁威風凜凜、為人類造福的形象躍然紙上;《小英雄雨來》中熱愛祖國、機智勇敢、永不泄露秘密的雨來深深撥動我們的心弦。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仿佛與人物面對面,能看到人物的言行舉止、外貌特征。要寫好寫人的文章,我們可以巧用方法,讓人物靈動起來。
在敘事過程中對人物形象進行細節(jié)刻畫,可從不同角度來進行描寫,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進行描寫,圍繞人物的突出特點細致刻畫,人物的形象就會更加鮮明,更能充分體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一、外貌描寫
人物的外貌描寫看似簡單,學生通常會用“圓圓的眼睛”“烏黑的長發(fā)”“中等身材”等形容人的外貌,這些描寫可以用在大多數人物的身上,但難以體現人物的特點。因此,在描寫人物時,要從文章的中心思想出發(fā),明確文章要突出人物哪種精神、哪種性格,抓住外貌中能突出人物特征的重點部分描寫,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貌。如:《那位老人》一文中,小作者這樣描寫:
早上八點,她就出現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她那雙眼睛深深地陷進眼窩之中,周圍扭曲的皺紋,讓那深黑的瞳孔顯得毫無生氣。下課鈴響起,她還在四處張望著,半張著干癟的嘴唇,哈著氣,不斷摩擦著一雙布滿老繭的手。
文中的外貌描寫突出了老人的年齡大,從“毫無生氣”中看出老人的孤獨寂寞,從“布滿老繭的手”看出老人的勤勞。要突出哪種特點,就決定了重點抓住人物的某些外貌來寫,加上恰當的形容詞,讓人物的形象立體起來,更加生動傳神。
二、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包括人物之間的對話,人物自言自語。語言描寫能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很多學生在寫人物的文章中都能運用語言描寫的方法,但是沒有考慮到應如何對語言描寫進行精雕細琢,會寫出很多次要的、不能體現人物個性特點的語言,既耗費了字數又顯無味。在下筆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想表現人物的什么品質、什么作風、什么特點。語言描寫要緊扣中心思想,還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年齡,凸顯人物之間的關系。
如《嘮叨的媽媽》一文中,小作者對人物進行語言描寫:
1. 媽媽的聲音在臥室回蕩:“起床了,太陽都曬屁股了!鬧鐘響了,你怎么又睡著了?每天起床都要讓人喊好幾遍才肯起,真不讓人省心……”
2.“洗臉的水要用溫水,刷牙要把上下兩排牙齒都刷到,刷夠兩分鐘……”嘮叨的聲音又想起來了,我拍著頭自言自語道:“唉,又開始啰唆了!”
3. 吃飯時,媽媽還是不能閑著,不停叮囑道:“在學校熱了就把外套敞開,不能脫了,如果要上體育課,記得下課后馬上把衣服穿好,不然會感冒的!感冒可難受了……”
通過這一連串的語言描寫,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媽媽的嘮叨貫穿在整天的生活之中,人物特點突出,符合當時的情景,也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等特點。言為心聲,學生在寫人物語言時候應考慮周全,筆下的人物才會在讀者腦海中產生畫面感。
三、動作描寫
體現人物的特點除了語言描寫以外,動作描寫同樣重要。言行一致更能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人物在行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動作,但是我們不需要把所有動作一一寫下來,而是選擇能突出人物特點的動作。有些學生在寫作時,喜歡重復使用同一個詞,比如同一篇文章中多次使用“拿”“跑”“玩”等這些動詞,顯得人物的形象單薄,文章乏味,難以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同一個動作可以用不同的動詞來形容。比如形容“玩玩具”的過程,整個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抓、取、握、取、推、放、拋、跳”等動作的詞語。只有平時多積累描寫動作的詞語,寫作時候認真篩選,才能將人物寫靈動。
四、神態(tài)描寫
人們常說:“臉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蓖ㄟ^人物神態(tài)微妙的變化,來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要留意筆下人物的年齡、所處的環(huán)境,所發(fā)生的事情,正確運用神態(tài)描寫的方法來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小云靜靜地在定在畫像前,癡癡地凝望著這幅色彩斑斕的作品?!边@種豐富的神態(tài)描寫,能反映小云癡迷于這幅畫像,將其陶醉于藝術作品的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物開心的時候往往笑容可掬,難過的時候眉頭緊鎖,緊扣人物的思想感情,結合語言、動作等描寫,使人物更加具體、生動、有血有肉。
五、心理描寫
自己想說的話沒有說出來,這種無聲的語言便是心理描寫。人的情緒是復雜多變的,會隨著事情、環(huán)境的變化而出現各種起伏。喜怒哀樂可以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中體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心理活動體現出來。心理描寫不是隨意安排在文章的某處,學生可以根據事情情節(jié)的需要,能夠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之處適時進行人物的心理描寫,做到合情合理。
如描寫內心的矛盾“此時我猶豫了:我到底要不要把這件事告訴老師?告訴吧,夏云會不會怨我呢?不告訴吧,作弊確實是不對的,我到底該怎么辦?”通過這種復雜的心理描寫,體現了小作者在道德和友情之間的疑慮,說明小作者珍惜友情,同時又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為下文作者做出的選擇做好鋪墊。
產生心理活動的原因需要在文章交代清楚,還要與人物的其他描寫方法配合得當,細膩的描寫能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的特點,讓筆下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描寫人物,離不開具體的事例。選擇能夠凸顯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例,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只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了,讀者才知道為什么你會寫這個人,這個人為什么會露出笑容,為什么會感動……靈活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人物描寫的方法,恰當地運用比喻、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融入自己的真摯感情,筆下的人物就會靈動起來、立體起來。學生應在生活中多觀察、在閱讀中多積累、巧用方法,寫作時自然能夠刻畫出個性鮮明、形象豐滿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