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咪 朱華
關鍵詞:華蓋圖案 紋樣 色彩 結構 世俗性
引言
華蓋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用作帝王或貴官所乘馬車上的車蓋,后經(jīng)過概括和美化形成敦煌裝飾藝術中的華蓋圖案。華蓋圖案與其他敦煌裝飾圖案不同之處在于它的透視感,非完全平面化而是表現(xiàn)出一定的平視、仰視感,在造型、裝飾、用色手法上有自己的規(guī)律和法則。一般多以華蓋、寶蓋來泛指裝飾富麗的、具有身份地位之象征意味的傘蓋。
華蓋圖案以傘造型為基礎,由傘蓋和垂幔兩部分組成,傘蓋頂部一般以蓮花紋為底相連著火焰寶珠紋為頂部裝飾,傘蓋內(nèi)部中心倒懸著一朵巨大的蓮花,傘蓋四周邊緣用火焰寶珠紋裝飾,邊緣垂墜瓔珞,瓔珞裝飾飄逸精巧,由穗狀物和珠寶組成,即使是靜態(tài)圖形都給人以搖曳生姿之感。不同朝代的華蓋圖案各有特點,比如盛唐時期出現(xiàn)結構更為復雜的多層華蓋,宋代的華蓋圖案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造型更為簡單,顏色以青綠色為主,瓔珞裝飾變大,具有異域風情。雖然華蓋圖案形式相對簡單,但它也有自身的發(fā)展和變化,盡管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表現(xiàn),卻始終與壁畫的整體風格保持一致(如圖1)。
一、世俗性和動態(tài)感
(一)世俗眼中的華蓋圖案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華蓋象征著等級、身份、權力,體現(xiàn)了對帝王的崇敬之情。普通人在看到帝王所用車蓋時需回避行跪拜禮。在佛教中用于佛、菩薩等佛陀的頭頂之上,表示佛陀圣身。佛教觀念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這種佛教觀念恰恰反映了世俗生活。人們的生活經(jīng)歷和審美經(jīng)驗造就了敦煌莫高窟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華蓋圖案也體現(xiàn)了佛教觀念和世俗觀念緊密結合的特征。先民在佛窟中造華蓋有3個含義:一是希望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庇護,二從壁畫內(nèi)容上來說,在佛陀菩薩頭頂造華蓋可以起到區(qū)分的作用,三即是為了觀賞的美觀性,從這三個角度出發(fā),都使得華蓋圖案受到重視。
(二)不動之動的華蓋圖案
華蓋圖案雖然是靜態(tài)的圖形,但是其結構里蘊含著一種動態(tài)感。首先從圖形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本能地喜歡簡單結構的圖形。以絕對對稱均衡的藻井圖案來說,一眼看去其線條和色彩繁雜,但是仔細觀察時不會感覺毫無條理,因為藻井圖案內(nèi)部組織結構簡單、色彩和圖形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華蓋圖案在敦煌圖案中是典型的異形圖形,一眼看過去結構復雜,但是仔細觀摩這些圖形會發(fā)現(xiàn)華蓋圖案大致都是囿于方形、菱形、三角形這幾個基礎圖形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并呈現(xiàn)一種絕對的左右對稱。從動態(tài)圖形角度來說,物體沿著與軸相同的方向移動。(如圖2)若華蓋圖案囿于矩形為框架,華蓋圖案的運動規(guī)律就是從十字中心向四面八方發(fā)射。同時華蓋圖案是嚴格對稱的圖形,縱向?qū)ΨQ軸將華蓋圖形均勻的分割成左右兩個部分,中央的蓮花紋樣就像是磁場中心,華蓋圖案的其他部分圍繞著蓮花紋樣進行動態(tài)走向。將華蓋圖案放置到整個壁畫中來看,壁畫中的菩薩身形優(yōu)美,有著慈悲溫柔的人物動態(tài)感,而作為渲染氛圍的華蓋圖案在設計時考慮其動態(tài)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在基本結構簡單的前提下,結合華蓋圖案的目的,會發(fā)現(xiàn)用各種紋樣來豐富華蓋圖案,達到氣勢磅礴之舉,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二、組成紋樣
華蓋圖案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紋樣組成,紋樣的存在并不是毫無意義,每種紋樣都在佛教及社會領域有著各自的角色。裝飾紋樣可以在豐富華蓋圖案的同時,還可以烘托畫面營造出莊嚴的氛圍,使跟宗教有關的繪畫題材顯得沒有沒那么死板,增加畫面的生機和活力。通過觀察歷朝歷代的華蓋圖案,可以總結出不論華蓋圖案經(jīng)歷怎樣的變化,它的組成元素中有四種紋樣是固定不變的,即蓮花紋、卷草紋、火焰珠寶紋、網(wǎng)格紋。以下對這幾個紋樣的從造型和象征意義方面進行分析:
(一)禪意高雅的蓮花紋
從裝飾性的角度來說,蓮花紋裝飾在華蓋圖案的各個部位:蓋頂、蓋身、蓋內(nèi)。其形態(tài)脫離了現(xiàn)實意義中的蓮花,華蓋圖案中的蓮花形狀簡練概括,結構更加簡潔、并運用了平衡與對稱,在整個華蓋圖案中蓮花紋具有儀態(tài)雍容的裝飾美。
從民俗的角度來說,由于蓮花被養(yǎng)在民間池塘里,在人們?nèi)粘I钪须S處可見,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產(chǎn)生了很多跟蓮花相關的哩語,比如“蓮花開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寓意是不管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只要我們堅持自己,努力向上就會有所成就。蓮花還受到了文人的喜愛,古代文人關于蓮花創(chuàng)作的詩詞不計其數(shù),人們也喜愛用蓮花象征自己高尚的品性。蓮花的形象和寄義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雅、靜寂、喜悅、超脫。蓮花所蘊含的禪意與智慧永遠為佛門弟子和民眾敬仰。
從象征的角度來看,佛教中的蓮花紋樣象征著凈土,在佛教創(chuàng)建之前,古代印度認為蓮花是王者風度的象征信物,隨著佛教的傳播和發(fā)展,佛教把蓮花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世俗概念和佛教的教義條規(guī)進行結合,逐漸形成了對蓮花的崇敬之情。古代人類由于生產(chǎn)力的局限,認為是大自然給予人類這一切,對于自然有著天然的敬畏心理,為此常給大自然賦予上神仙的角色。所以人類經(jīng)常在與生活相關的器皿上雕刻蓮花等相關植物紋樣,祈求得到大自然的庇護。其次是對生殖的祈禱,古代人類對于繁衍后代非常重視,蓮子是多子的植物且蓮花瓣與女性生殖器造型相似,因此蓮花被人們賦予了強大繁衍能力的生殖象征。蓮花紋樣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傾心,這種意義通過外形、象征、諧音表達出來。有了這種對蓮花紋樣的愛和尊重,祖先們自然而然地把蓮花紋樣大量應用在藻井和華蓋中,表達出其宗教中神圣的意義。
(二)動感繁復的卷草紋
從造型的角度來看,卷草紋樣由于漩渦形式、S形式、波紋曲線形式具有韻律的動感狀態(tài),綿綿不斷。從視覺上就可以給觀賞者一種活潑磅礴之勢。卷草紋來源于印度,到了唐朝受到開放的國風文化,兼收并蓄產(chǎn)生了極具中國文化特征的卷草紋——“唐草”。這一階段的卷草紋樣具有波濤滾滾的氣勢、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初見驚為天人的風格。如圖,初唐時期的卷草華蓋圖案,以卷草紋樣相伴花朵構成了整個傘蓋的外形,復雜中又有條理,遠觀有磅礴之勢,近看感覺線條下暗藏波濤洶涌。與蓮花華蓋相比,卷草華蓋層次更為豐富、裝飾也更加華美。唐朝將卷草紋大量用在華蓋圖案中,使得華蓋圖案看上去華麗且富有生命力,繁復富麗而又自由奔放,從側(cè)面映襯出氣勢恢宏的一代“唐風”。
從象征意義上來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義上有卷草紋樣有生機勃勃,祥瑞之意。從圖3中可以看出與花朵相伴的卷草紋,遠觀形態(tài)與祥云的神氣相似,這種卷草華蓋與佛教的理念更為融合。
(三)莊嚴光明的火焰寶珠紋
“摩尼”是梵文mani的音譯,摩尼在佛教中屬于莊嚴類圖案。傳說摩尼可以消除災難、疾病,任何愿望,都可以通過摩尼寶珠求得,所以摩尼比之其他莊嚴類的圖案更為盛行。摩尼寶珠象征無上的般若智慧,又具有種種神功妙德,主要用于佛教莊嚴具的裝飾。而火焰紋從佛像中來,象征著神圣、威嚴,燃燒著的焰火有神圣不可侵犯之意。
在華蓋圖案里,火焰寶珠紋一般出現(xiàn)在兩個部位,一種是在蓋頂,另一種在蓋身四周作為點綴裝飾,蓋頂?shù)幕鹧鎸氈榧y比蓋身更加復雜綺麗,蓋身的火焰寶珠紋有2種模式,如圖4。a是初期的表現(xiàn),初期寶珠紋形式簡單,火焰紋只有一個火苗。到了b時期,火焰寶珠紋有了更多的表現(xiàn)形式,首先是火焰紋增加了4 -5個火焰,火焰紋更為奔放熱情,寶珠紋的形式由原先兩個圈演變?yōu)楹笃诨ò隊钚问?,還有將3個寶珠紋通過透視的方式堆疊在一起,有立體感的同事也顯得華美奪目。
華蓋圖案的火焰摩尼寶珠紋常常以火焰紋組合摩尼寶珠出現(xiàn),很少有一些寶珠紋單獨出現(xiàn)。火焰寶珠紋常與蓮花紋相伴結合,一般位于華蓋的頂部,以及傘身上的裝飾部位。搖曳生姿,為華蓋圖案增添了許多光彩。如圖5,火焰珠寶紋在華蓋圖案中的表現(xiàn)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a是火焰珠寶紋與向下伸展的蓮花紋的簡單造型置于華蓋圖案的頂部,或者以兩層上下結合的蓮花紋與火焰珠寶紋結合。還有一部分的蓮花紋是加有花蕊裝飾的。第二種類型b就是在蓮花紋和火焰珠寶紋組合的基礎上在下方增加上一個小型的傘蓋一起作為頂部的裝飾,這樣復雜的造型基本在唐代時候出現(xiàn),唐代的華蓋奢華華麗,不僅傘蓋頂部的裝飾用了兩三層,多層傘蓋身也是最常見不過的。
(四)精致詩意的網(wǎng)格紋
網(wǎng)格紋是垂墜式華蓋的一種特有的裝飾形式,在華蓋四周垂下薄薄的紗簾做裝飾,一種為布料材質(zhì),以網(wǎng)格紋作為垂墜,另一種是薄薄的紗網(wǎng)材質(zhì),以細細的線組成網(wǎng)格紋負載在紗上,網(wǎng)孔又疏又密,亦有珠寶瓔珞裝點,優(yōu)美之余,更是枝繁葉茂、栩栩如生。
網(wǎng)格紋可分為兩種類型(如圖6),a類是由兩條平行線交叉組成正菱形紋格;b類即是交叉實心網(wǎng)格紋樣,實心類網(wǎng)格的紋樣復雜,也更為華麗。第一種是在菱形紋的基礎上融入十字紋組成菱形米字紋,第二種是方格紋和實體菱形紋的組合,經(jīng)過有規(guī)律的排列、交錯、重疊達到異域華美的感覺。這種菱形紋和方格紋簡單卻富有動感。從象征性角度來說,這些并非是先民偶然創(chuàng)作,而是在大量的實踐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幾何符號。具有原始的巫術和禮儀的含義。
三、東方繪畫理念的色彩傾向
幾千年來,敦煌裝飾藝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氣質(zhì),要探究華蓋圖案的色彩,首先要了解敦煌圖案設計的用色理念。敦煌裝飾圖案出于民族審美心理和審美欲望,喜用鮮艷的色彩對比與黑、白、灰等中性色進行配搭。色彩傾向是沉著而高雅的,同我國傳統(tǒng)的繪畫理念一致。
華蓋圖案的色彩搭配恰到好處,因在線條上已然很富麗繽紛,所以從平面設計的角度來說,華蓋圖案的色彩不應過分奪目,處理好華蓋圖案線、墨、色之間的層次及內(nèi)部透視關系為第一目標。唐代的華蓋圖案配色上主要是以棕褐、朱砂的暖色為主調(diào),用石綠為輔色,從色相上來看,石綠與棕褐、朱砂互為冷暖對比,給華蓋增添了一抹清冷俏麗。細節(jié)處使用一些近互補色,使得華蓋總體看上去紛繁卻不迷亂。正是由于偏愛某種顏色和色彩結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敦煌裝飾圖案色彩。
在敦煌莫高窟唐代第六窟內(nèi)發(fā)現(xiàn)為達到精致富麗的效果,華蓋圖案喜用金箔貼金、描線的繪畫技法。結合實際情況思考莫高窟內(nèi)常年無光,參觀者以蠟燭進入窟內(nèi)時,貼了金箔的墻壁會有一種熠熠生輝,金碧輝煌之感,菩薩也愈加莊嚴肅穆,神圣不可侵犯,從政治角度來說,更方便統(tǒng)治者利用佛教統(tǒng)治群眾,不得不佩服造窟者的巧思。從華蓋圖案的色彩系統(tǒng)中可以窺見敦煌圖案色彩是傳統(tǒng)文化觀念、哲學思想、宗教精神的碰撞結果。
四、華蓋紋樣對現(xiàn)代設計的啟示
(一)紋樣的結構重組
華蓋圖案上紋樣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裝飾紋樣進行研究可以給現(xiàn)代設計很多啟示,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個建議:1.從自身的造型展開衍生,比如對我們?nèi)粘I钪凶畛S玫膫阒匦略O計,將華蓋圖案直接應用到傘的造型上,在外觀上好看有錢,在象征意義上有庇護的意思。一把傘變成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2.將裝飾意味厚重的華蓋圖案提煉和變形,使之適應現(xiàn)代設計的需求。比如說選取唐代某一代表性的華蓋圖案,將其元素打散進行重組,這種重新構成的方式已然不是傳統(tǒng)的華蓋圖案,但是又具有華蓋特色的抽象幾何圖形?;蛘邔⑻釤挼脑?,將元素簡化為單一的符號,這種符號具有華蓋圖案的象征意義,將之進行應用既具有現(xiàn)代意義,又具有符號背后的文化意義。
(二)色彩激發(fā)情緒
華蓋圖案的色彩具有強烈的辨識度,即奪目綺麗又具有傳統(tǒng)中國特色,色彩可以激發(fā)人類情緒,通過色彩可以給消費者一些積極的隱性暗示。將華蓋圖案的色彩應用到一些傳統(tǒng)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或者食品包裝上,可以提高產(chǎn)品的購買率。傳統(tǒng)色彩對戲劇設計、服裝設計、工業(yè)設計等都有很大的影響。將華蓋圖案的色彩提取出來,通過提高明度,降低飽和度等手法,使獨特的東方美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結語
敦煌學者常莎娜就以卷草華蓋裝飾為靈感,用卷草相伴百花完成了首都民族文化宮大門的設計。它不僅契合“團結進步”的主題,又體現(xiàn)我們身后的民族審美底蘊,給設計師們示范了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應用到現(xiàn)代生活中。設計師從圖畫,雕刻工藝等傳統(tǒng)藝術作品中獲取靈感,在前人作品中獲取一些美學原則進行現(xiàn)代創(chuàng)新應用已然成了一條方法論,叫作“來自博物館的設計靈感”。我們研究并把握華蓋圖案的組成紋樣、色調(diào)等規(guī)律,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承繼發(fā)展中國設計。唯有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源泉,藝術的創(chuàng)新才具有永遠不衰的潛力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