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環(huán)環(huán)
暢暢有個朋友,他所在學校的課程比較超前,同樣是小學五年級,他已經(jīng)開始做跟政治沾邊的專題研究了。我突然想到,暢暢上初中后肯定也會做類似的專題,不由得脫口而出:“暢暢,做專題研究我們可能幫不了你,不是不愿意,是我們沒有在美國讀過大學,對這一套不太懂。所以,就全靠你自己了!”
沒想到暢暢挺高興:“太好了,你們不幫我最好,我就喜歡自己做?!?/p>
我本來還些內疚,她這樣一說,我倒松了口氣。其實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小時候,父母別說輔導我作業(yè)了,他們連我的作業(yè)做了沒有都不過問的。他們忙于生計,哪有功夫來管這么多,全憑孩子自己成長。
從小到大,每次遇到問題,如果我向父母請教,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懂,你自己拿主意,以后別后悔就行。”所有的人生大事,考大學、找工作、戀愛、結婚、買房、生孩子,都是我自己拿主意。我的父母不給建議,也不干涉我。
從小我就知道,我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所以每一步都要走穩(wěn),走錯的代價只能自己扛。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個人只有具有選擇權,才能有存在感,從這個角度說,我的存在感確實挺強,常常有一種自己能掌自己的舵的自豪。
在我的記憶里,唯有一次例外。那是我在北師大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學校所在的北太平莊有暴發(fā)鼠疫的風險,學校讓學生自主選擇是否接種鼠疫疫苗。宿舍里的每個同學都打電話回家跟父母商量,每個人都得到了父母的建議,唯有我的父母仍是老話:“我們不懂,你自己做決定,或者看看你的同學們都打不打?!蹦且豢?,我感覺很心酸,面對這么重要的事情(現(xiàn)在看來也就是小事一樁啦),為什么別人的父母都能幫助他們,我卻只能自己孤零零地面對呢?
我不知道假如暢暢遇到類似的問題,我無力幫她,讓她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責任,她會不會也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她現(xiàn)在沒心沒肺,對自由的渴求高于一切,所以并不覺得我們不能幫助她做作業(yè)有什么不好,反而很享受可以自己拿主意。她還不懂得,在某些關鍵的節(jié)點上,有豐厚的資源可以依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比如現(xiàn)在,無數(shù)次累得不想動彈的時候,我都會生出這樣的念頭,要是有人能幫幫我那該有多好,但也就是想想罷了??纯船F(xiàn)在的一些小年輕,拿父母的錢買了房,那么在工作、婚姻上,自然就要對父母的意見作出讓步。所謂“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世間的一切暗中都有價碼。
著名詞人方文山說過,人生就像一部小說,擁有的資源越多,由他人代筆的內容就越多。有些家庭資源特別豐富的人,這一生的故事,其實只是以其名義,由家人執(zhí)筆的。相反資源越匱乏,個人的故事就會越完整,因為所有的空白都需要你自己去填滿。人生有人代筆是幸運,自己執(zhí)筆也是幸運。
現(xiàn)在看來,暢暢顯然更愿意自己執(zhí)筆自己的人生故事,而不希望由我代筆。那么,我的有心無力也就不算一件壞事。如此,希望她能從生活中得到磨煉,積累信心,積累底氣,積累自己執(zhí)筆的資本。
希望她能寫出一生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