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輝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革,新課改教育模式也逐漸被接受,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遵循學生主體地位,不再以教師為中心地位,因此在這一大背景的推崇下,合作學習模式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新型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它強調學生的學習地位,從而側面讓學生學習成績逐漸提高。合作學習模式是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形式讓學生完成教學中的學習任務,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合理適當使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將課堂枯燥學習氛圍改善,還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精神。
一、案例介紹及分析
㈠案例介紹
本次案例主要為了讓學生通過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進行驗證。因此通過這堂課讓學生對平面圖形有大膽猜想,從而調動學生在數學思維方面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自主探究知識,與同學之間合作交流。
案例1:教師授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首先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有一定概念,讓學生自行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通過這堂課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去實踐操作。首先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圖形卡片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圖形內容分別是“小明蔬菜園”(平行四邊形)、小紅果園(正方形),讓學生對圖形產生初步了解,同時教師要附加說明:這兩位同學的蔬菜園和果園都在不同的地點,小明和小紅誰距離果園和蔬菜園最近。例如‘小明蔬菜園(平行四邊形)的旁邊有標志性建筑物學校,小明每次去蔬菜園都需要從學校門口路過,然后在步行二百米,教師將小明所走路線用不同顏色筆勾畫出來讓學生用于分辨。小紅去‘小紅果園附近標志性建筑物公園,小紅每次去果園前都需要從公園穿過,然后才能到達目的地。教師提問:通過圖形來看,小明與小紅誰的距離最近,你們是怎樣判定的?讓學生合作交流學習探討。
案例2:教師應當提前準備好學具,讓學生自行制作好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進行對比。通過不同圖形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對圖形基礎概念有一定了解。在課堂上教師讓教師圖形拿出,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行辨認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在進行完小組討論后,教師在將平行四邊形概念講解給學生聽,加強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概念。
㈡案例分析
案例1主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實際案例強化對圖形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的積極性,小學生在學習平面圖形過程中,通常會對概念理解不透徹,從而導致在后續(xù)學習中出現知識累積問題,因此教師通過案例1讓學生先對圖形有一定了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圖片進行對比從而強化概念,學生在學習平面圖形過程中與同學之間交流探討,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氛圍,學習效率也會同時得到提升。
二、問題解決策略及過程
㈠合理分配小組
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合理分配小組是最為重要的。合理分配學習小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產生帶動效應,因此教師需要在分配小組時候注意幾點。
1.優(yōu)秀生帶動差生
每個學生在理解學習方面能力都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之間差異并接受差異,在分配數學小組時,教師可以讓部分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與理解能力較低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種帶動學習可以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格局氛圍。
2.根據學生個人意愿進行小組分配
學生之間的關系處理總是處于微妙的,因此教師在分配小組時,不應過度參與,讓學生自行尋找合作學習伙伴,第一可以讓學生之間學習積極性提高,第二可以提升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在被尊重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強烈的心理變化。
3.抽簽決定分配小組
這是一種以游戲為主的小組分配,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游戲的熱衷度仍然處于較高值,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分配,比如準備好兩個抽簽盒子,四十位同學分別寫1-20號碼相同的同學就為一組以此類推,通過抽簽方法讓學生產生盲盒心理,從而會更加期待與自己一起小組的同學。
4.采用傳統(tǒng)分組模式
在分配學習小組上,教師可以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配,分配組內成員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讓每一個小組都要達到實力平均、優(yōu)勢互補。
㈡下發(fā)小組任務
在分配小組結束后,教師就需要將課堂任務下發(fā)。首先教師需要在每個小組設定好一位小組長便于管理,通過小組長將任務下發(fā)到每一位同學手中,第一學習任務是“每一位同學制作圖形卡片,分別是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讓小組長考察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圖形的區(qū)別在哪里,在求這些圖形面積時他們的公式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圖形不同面積公式不同,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數學問題設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找答案。
㈢評價小組學習結果
教師在教學結束后,要對每個小組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適當良好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后續(xù)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在小組進行學習探究過程中,要與注意觀察學生學習方法是否有問題并及時進行指導,在每個小組結束學習后教師將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驗證,通過教師整體驗證,可以讓學生思考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出現什么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最后的評價中指出學生學習出現的問題,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以打擊到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成效及總結
㈠成效
通過案例1、案例2讓學生對圖形首先產生一定的理解,然后教師通過講解知識點強化平行四邊形理解。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從開始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結論有可能會出現偏差,為此教師就需要在學生有學習偏差時候及時對學生錯誤點進行點評指導,讓學生加深印象,從而遺忘時間也會降低。小學數學中開展合作學習還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現在許多學生對于合作精神并不是很理解,為此教師就可以通過適當的使用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明白理解合作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㈡總結
總的來說在小學數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順應教育改革發(fā)展,引入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在學生探究學習得出結論后,也會產生內心的自豪感,讓學生在不斷探索研究下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達到新課改下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丁蕾. “小先生”模式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的嘗試[J]. 新課程導學,2021(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