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蘭
摘 要:小學是學生進入校園學習生活的初期,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年齡小、受教育時間短的限制,其心智發(fā)展得極其不成熟,所以需要通過道德和法治課,讓學生能夠在低年級階段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對于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
關鍵詞: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情感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新時代而言,不僅僅需要有知識的人才,更需要人才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一定的法治觀念,而這方面的教育需要從小學階段慢慢滲透給學生,將情感教育和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制課相融合。
一、改變傳統教育觀念,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國的教育發(fā)展經歷了悠久的歷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所奉行的教育觀念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也應該改變教學觀念。對于傳統課堂來說,教師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法,教師講提前準備好的課程內容完整地呈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中只能通過聽講來獲取知識,單向接受教師的教育,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教師能夠將提前準備好的內容完全講授給學生,但是學生的吸收程度是有限的,學生缺少了思考的環(huán)節(jié)對于知識的吸收和理解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甚至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認為學習是非常無趣的,最后會對課堂產生厭惡的想法。所以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在課堂中不斷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并能夠將自己的看法融入到課堂中,形成一套特色的學習思維體系,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始終跟隨著教師的思路才能在課堂中有所收獲,學生在聽課的同時不斷提出其他問題是學生認真學習的體現。在課堂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么學生就會利用課余時間自我學習,獲得更多的收獲。
二、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做到打開心扉,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并能夠把心中的感受表達出來,完成一個傾訴的過程。但是學生的傾訴是有選擇性的,學生只會和自己的朋友或者是信任的人說出心里話,所以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相處,那么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會主動向教師尋求幫助,教師在課堂中講的內容學生也能更加用心地聽。對于小學生來說,完全會因為對一位老師產生好感而喜歡這個科目的學習,所以說只要教師能和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學生對這一科目就會有濃厚的興趣,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就可以得到保證了。如果教師真正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改變傳統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地與學生溝通,以此來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強化學習效果
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多媒體教學方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也做出適當的改變,積極使用先進的教學辦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播放視頻、圖片和音頻資料,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和思考。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通常會以一些生活案例出發(fā),比如在課堂上播放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沒有人給老人讓座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而有更加強烈的代入感,那么學生在看完視頻就會第一時間知道如果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要怎么辦,加強學生對于給老年人讓座的意識,從而讓學生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種播放視頻的方式遠遠比教師的語言描述要更加直觀、更加生動,對于學生的教學效果也會更上一層樓。
四、采取鼓勵式教學,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加講求與學生溝通的方式,小學生受其年齡的限制,心智發(fā)育不成熟,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會走進一些誤區(qū),犯錯誤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在指明學生的錯誤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絕對要避免語言過于尖銳,而是要用更加溫和的方式,在指出學生不足的同時對于學生近期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讓學生能夠更加愿意接受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當自己取得進步被教師表揚時,學生也會更加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建立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學生也會以更加認真、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今后的學習生活,保持著對學習的熱情。
結束語: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小學生有著重要教育意義的科目,能夠讓學生在面對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和誘惑時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那么教師在課堂中就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以更加輕松、快樂的方式接受道德法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出健全的人格,指引著學生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玲喜.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學生思辨力構建思維體系[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46):0158-0158.
[2] 吳翀,雒立娟,柯紅,王建平.自主、自覺、自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清華附中朝陽學校小學部舉行幸福村學區(qū)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動[J].華夏教師,2018,0(19):97-97.
[3] 王旭琴.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以“行為與后果關聯”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0(2):22-24.
[4] 曾婷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實踐(B版),2018,0(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