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摘要:學物理,不能僅僅停留在公式的記憶與背誦,只有將物理知識與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注重物理知識的應用,才能夠真正鍛煉自己的物理學習思維,并體會物理的魅力。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應用問題教學法使得學生獲得更加高效的學習體驗,便成了教師應當重視的教學問題之一。本文針對該問題結合了筆者在實際高中物理教學經(jīng)驗中的初步探索,對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進行了討論,希望能夠對高中物理課堂的高效構建提供有用的經(jīng)驗。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高中物理;教學策略
高中物理學科一直以來是許多學生頭疼的科目之一。一方面,物理知識內容較為繁雜,瑣碎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們若是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很難在學習過程中保證學習效果;另一方面,物理知識的應用對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更需要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前后的知識點,而不是簡單的套公式做題。為了解決上述可能存在的學習問題,教師可以采取的有效手段之一便是利用問題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便將物理知識應用與生活問題聯(lián)系起來,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感悟與應用熟練度,從而大幅提升教學效果。
一、問題導入,構建思考氛圍
以實際問題的導入來作為課堂的開端,不僅能夠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抱著解決問題的目的與干勁開始接下來的學習,更能夠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思考氛圍,避免學生們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在對教學內容充分把握的基礎上選擇能夠貫徹課堂的問題,并以巧妙的方式進行引入,從而奠定良好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進行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根據(jù)不同小節(jié)對應的內容進行問題的提出,使得學生有對應的思考與感悟。如,在理解“質點”這一重要物理概念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與對比進行感悟。教師首先可以在PPT上展示一列動車與它行駛路線的地圖,標明起點與終點后,讓學生思考如何在地圖上體現(xiàn)動車的運動。學生們經(jīng)過思考后,不難想到沿著行駛路線進行畫線,并標上箭頭表示前進方向,此時教師便可以操作PPT進行動畫演示,顯示“一個點”從起點到終點的運動。隨后,教師便可展示另一情境:一個完整的隧道,動車正準備進入,并讓學生再次思考如何表示其運動過程。此時,學生們便會發(fā)現(xiàn),用一個點從隧道起點移動到終點顯然是無法描述該過程的,因為列車進出口的標志分別是車頭與車尾,若是仍采用上述方法,無疑會縮短其經(jīng)過時間。通過這樣一個列車問題的導入,教師便很好地帶領學生體悟了“質點”的概念與應用,為學生們后續(xù)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思考氛圍與認識基礎。
二、引導探索,增強應用感悟
在對問題進行了導入后,教師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便應該著重展開對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們在學習了相關的物理知識后,及時地進行相應問題的解決,從而快速地獲得應用感悟,在課堂上實現(xiàn)知識內化。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能夠通過課堂獲得更多的教學收獲,還能夠從成功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中收獲學習的自信,也有利于他們提升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拋體運動》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學生們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入手,引導他們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教師可以在問題導入環(huán)節(jié)便以“投籃”為例,向學生們展示拋體運動,并將投籃過程抽象為斜拋的物理問題。在完成了上述問題導入后,教師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問題的探索方向:“有沒有什么方法能保證投籃一定能進呢?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是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神射手?”關于這一話題,學生們的熱情自然不會低,在他們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適時引導大家借助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思考:投籃點到籃筐的水平距離可以測量、籃筐的高度與投籃者出手的高度可以測量、投籃者出手的角度可以選擇……通過這些條件的羅列,最終引導學生們抽象出可以解決的、簡單的斜拋問題,從而對投籃問題作出回答。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們不僅能夠充分體悟到物理模型建立、物理知識應用的過程,更能感受到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的趣味。
三、問題推廣,鍛煉發(fā)散思維
正如前文所提及,物理學科對于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們不僅需要能通過所學知識進行對應問題的解決,更要學會規(guī)律分析、前后聯(lián)系等綜合解決問題的手段。因此,教師在利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時,還應注重最終該問題的拓展,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更多發(fā)散性、創(chuàng)新性的思考與探索,從而對他們相關方面的能力進行鍛煉。
例如,在進行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結合章節(jié)中的教學設計進行實驗性的問題拓展,鼓勵學生們作出嘗試。機械能守恒定律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可僅僅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相信大家都對該物理定律半信半疑,因此,教師便可鼓勵學生們設計相關實驗,或者在生活中尋找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體現(xiàn),來親自證明該物理定律。學生們通過課后的觀察、討論與探索,往往能夠設計出簡單而又巧妙的實驗,如彈力球與人臉保持統(tǒng)一高度后釋放,其第一次彈跳高度將基本回到人臉處等。當然,這其中學生們同時會發(fā)現(xiàn)能量的耗散現(xiàn)象,這便需要教師對相應物理概念進行詳細的闡明,從而進一步完善學生們的物理認識范疇。
結束語:總體而言,問題教學法對于高中物理課堂是畫龍點睛般的存在。通過該方法的應用,教師能夠真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并對他們的物理思維能力進行了鍛煉。在問題認識、思考、解決、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一步步學會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收獲學習物理的興趣與信心,最終得到自身物理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常志鵬.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高考,20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