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nóng)資》記者 童玲
大白菜是大家喜歡吃的蔬菜之一,原是北方地區(qū)秋冬季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種。近些年,南、北方溫室種植白菜也相當普遍。冬季由于多在溫室種植,受濕度和氣候影響,冬季溫室白菜在其生長過程中,經(jīng)常會受到6種病害和2種蟲害的侵擾。為解決菜農(nóng)冬季溫室白菜常見病蟲害困擾,記者采訪到了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客座教授張立寧,便于菜農(nóng)有針對性治療。
記者冬季溫室種植白菜常見的病害有哪些?具體癥狀及發(fā)病原因分別是什么?
張立寧:冬季溫室種植白菜常見的病害有以下六種:一是霜霉病。在高濕的環(huán)境下,遇到陰天、下雪天氣,溫室溫度10℃-15℃最易發(fā)生。開始在老葉上發(fā)生,后向上部葉片蔓延,病斑初呈淡綠色,而擴大又為葉脈所限成多角形,色澤變淺黃綠,葉片逐漸變黃敗落。遇上潮濕天氣,葉背病斑可長出白色霉,甚至蔓延整個葉背。這種病害在各生育期都能發(fā)生,主要危害葉片。
二是細菌性角斑病。主要發(fā)生在白菜苗期至包心期,多先危害外層葉片,產(chǎn)生大小不等的不規(guī)則角狀斑。葉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漬狀,濕度大時,葉背病斑上溢出污白色菌膿,干燥時病斑呈膜狀干枯,易開裂或穿孔。
三是軟腐病。多從根部傷口開始,初期癥狀表現(xiàn)不明顯,植株生長中后期時遇到高溫或高濕情況容易表病,病株逐漸枯垂,傍晚和清晨恢復,幾天后根部腐爛,病株萎垂而不恢復,直至完全腐爛。
四是炭疽病。先從外部葉片染病,病斑中部白色,邊緣褐色水漬狀,中后期病斑在菜幫上生有褐色橢圓形的凹陷病斑。
五是腫根病。是一種土傳病害,在土壤偏酸、連作地塊發(fā)病較嚴重。主要危害白菜主根或側根,表現(xiàn)為植株生長遲緩、矮小。
六是白菜干燒心。主要是由于缺鈣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發(fā)病后外葉片生長正常,剖開球葉后可看到部分葉片從葉緣處變白、變黃、變干,葉肉呈干紙狀,病健組織區(qū)分明顯,嚴重者失去食用價值。
記者如何防治上述病害?
張立寧:對于霜霉病,首先要重視種子處理,可用咯菌。精甲霜、甲霜靈+雞血蛋白酶進行拌種;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增強苗勢;平時澆水應小水勤灌,壟溝不積水;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清除病殘體并帶出室外集中深埋。在發(fā)病初期可選丙森鋅、代森銨或氟菌。
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要注意與豆類作物輪作。播種前可用雞血蛋白酶+中生菌素拌種?;瘜W防治方面,應針對性地選擇細菌性殺菌劑。常用藥劑有氯溴異氰尿酸、松脂酸銅、絡氨銅、中生菌素、琥膠肥酸銅等。
軟腐病方面,應適當控制氮肥用量,不要一次澆水過量,小水勤澆?;瘜W防治上,可提前噴施低毒低殘留的保護性殺菌劑。發(fā)病初期,用消菌靈、施特靈、噻森銅、絡氨銅等藥劑,每10天噴一次,交替輪換用藥,視病情連噴2-3次。
炭疽病害嚴重地塊要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的輪作。對于帶菌的種子可用溫水浸種,或用雞血蛋白酶+多菌靈拌種消毒。藥劑防治方面,可選藥劑有咪鮮胺、苯醚甲環(huán)唑、唑菌胺、苯醚甲環(huán)唑等。
腫根病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根除辦法,應從改良土壤入手,防止連作,提前對種子做好消毒處理。第一,避免種子帶菌,降低苗期侵染,可用高錳酸鉀浸種15分鐘消毒或百菌清浸種20分鐘。第二,避免連作,底肥應多施微生物有機肥或完全腐熟秸稈糞肥,也可以施用熟石灰粉75-150公斤/畝,在整地時施入,降低土壤鹽分和酸化程度。第三,在化學防治上,可選擇甲霜靈霜霉威+雞血蛋白酶、甲基硫菌靈+雞血蛋白酶灌根,雞血蛋白酶能促進生根,改良土壤。
對于白菜干燒心,直接向易發(fā)生病害的部位補鈣有明顯效果。在蓮座初期及包心前期,噴灑雞血蛋白酶200倍液+0.7%氯化鈣或1%過磷酸鈣溶液。
記者冬季溫室種植白菜常見的蟲害有哪些?應如何防治?
張立寧:冬季溫室種植白菜常見的蟲害有蘿卜蚜和小菜蛾。冬季溫室氣溫高,易發(fā)生蚜蟲危害,危害白菜的主要是蘿卜蚜。蘿卜蚜群居在葉背和嫩莖上,刺吸植物汁液,造成白菜葉片嚴重缺水和營養(yǎng)不良,也是病毒病傳播的主要媒介。葉片受害后會產(chǎn)生褪綠斑點,葉片發(fā)黃。應及時噴施氟啶蟲酰胺、吡蟲啉、吡蚜酮等殺蟲劑。小菜蛾是溫室蔬菜常見病害,可將白菜葉吃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吃成網(wǎng)狀。苗期防治不及時甚至能影響白菜包心,應在葉面噴施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維、蟲酰胺、菊酯類藥劑等低度低殘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