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靈
古羅馬哲學(xué)家西塞羅曾給友誼下了一個定義:“一個人,他真正的朋友就是他的另一個自我?!蓖昝赖挠颜x固然令人憧憬,但更多時候,我們和朋友往往是“因相似而相近”,差異始終是存在的。
所以,我們不妨在此基礎(chǔ)上擴展一下對友誼的理解,可以說:“我們的每一個朋友,是我們部分的自我?!笨吹脚笥训牟煌昝?,給予更多包容和理解,或許才是“完美”的友情。
癥狀:
同學(xué)眼里的小A品學(xué)兼優(yōu),凡事要求嚴格,力求完美,是標準的“好學(xué)生”和“別人家的孩子”。但小A覺得自己非常孤單,沒有特別親近的朋友。開心,無人分享,只能發(fā)到QQ空間;困惑,無人傾訴;課余時間,同學(xué)們?nèi)宄扇烘倚Υ螋[時,為掩飾自己的孤單和尷尬,小A要么低頭寫作業(yè),要么趴在座位上睡覺。
因為小A心里有一套交友準則,她總會默默地給同學(xué)們打分:這個同學(xué)上學(xué)總是遲到,不能和她玩;那個同學(xué)說過謊,不好;學(xué)習(xí)習(xí)慣不好的同學(xué)也不能一起玩……反復(fù)權(quán)衡之下,只剩下班里成績第一名的同學(xué)可以交朋友了,可人家已經(jīng)有了非常要好的小伙伴。小A為此非??鄲溃嚎释颜x,但交不到朋友,甚至產(chǎn)生了厭學(xué)的念頭。
診斷:
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高,對朋友要求也高,希望朋友不要有“瑕疵”。
處方: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不會有完美的朋友
曾有人問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孔子說:“顏回比我賢明,子貢比我善辯,子路比我勇敢?!?/p>
“他們都比你強,為什么還會認你為師呢?”
“他們認我為師,不是因為我比他們賢能,而是我能讓他們更好地去掉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
三千門徒,盡管每個人都有不足,但孔子總能看到他們的閃光點,這才有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募言挕?/p>
定下過多所謂的標準,就是限制小A交朋友的原因。在她心中有一個苛刻的“批評家”,這個“批評家”像她內(nèi)心秩序的管家,不斷檢查和過濾一些和她已有認知中不同的觀念和行為。
志同道合是交朋友的理想境界,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我們劃分出太多條條框框,那么結(jié)交朋友的可能性和豐富性就會受到極大限制。
其實,與不同類型的人交朋友,求同存異,也有助于完善自己的性格。過于苛求完美,等于拒絕了別人接近你,和你交朋友的機會。即便不完美,依舊愿意和TA做朋友,這才是朋友的真諦。
每撕掉一個標簽,就解開一個桎梏
我們給別人貼標簽,通常基于某個動作、某個神情,或者只言片語。僅憑零碎的片段,就輕率斷定TA是某類人,其實是固化了自己的思維,在建立友誼之初就給自己綁住了手腳。
從心理學(xué)角度來看,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自戀”的心態(tài),其中最典型和常見的便是將“以為的等同于事實”。
事實上,人是多面的。貼標簽,只是將對別人的了解進行“粗暴”的簡單化處理。建立友誼的基礎(chǔ)是真誠了解,互相尊重。交朋友之前,不要進行簡單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試著看到“真實的人”。
其實,在一段真摯的友誼中,朋友之間不只是一味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強大,也會互相“示弱”,通過坦陳自己的失意和悲傷,來證明相互間的信任,“示弱”有時反而會成為增進友情的助推劑。
建立真實的友好關(guān)系
在合適的場景中,展示自己的興趣,尋找同好?!耙粊硪蝗?,你來我往”的互動中,兩個人的溝通渠道就會慢慢被打開。當然,能否用準確的詞語、得體的方式、舒服的姿態(tài)去正確表達自己,決定了一段全新友誼的開展速度。
建立一段珍貴的友誼關(guān)系,如同播下一粒小小的樹種,如果希望它長成參天大樹,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我們的精心呵護。
放棄對“完美友誼”的苛求,跳出黑白對立的二元標準。漸漸地,也許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別人的交往更加輕松,也會收獲一段真實而真摯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