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未成年犯罪看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的引入

    2021-01-17 11:54:30劉文燕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犯罪者調查報告刑法

    劉文燕,王 晗

    (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2019年10月20日,13歲大連少年蔡某殺害10歲女童,然而按照我國刑法規(guī)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因蔡某未達到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其刑事責任。這一案件的發(fā)生及判決引起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的關注和深思。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稿二》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批,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guī)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jié)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應當負刑事責任。而筆者認為,此條規(guī)定的修改雖然能夠抑制大部分未成年犯罪現(xiàn)象,但硬性的調整刑事責任年齡的下限,會將不具有明顯惡意的低齡未成年人納入到刑罰的對象范圍,與刑法的謙抑性原則相背。所以,可以借鑒英美法系中的“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對這一法條進行補充。

    一、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及其引入的必要性

    一般來說,法律規(guī)定的未達相應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這并不代表所有的未達到法定年齡的未成年人都缺乏控制和辯認能力。[1]因此,判斷一個兒童的刑事責任能力的有無不應由其年齡決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自身理解和判斷能力,如果一個未達相應刑事責任年齡的兒童能夠對自己的錯誤性行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具有明確的認知,那么其就應視為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進而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此時適用的就是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

    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作為青少年刑事司法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硬性刑事責任年齡標準的改良,符合我國社會發(fā)展以及刑事司法的需要,對其引入是非常必要的。

    1.低齡未成年犯罪問題亟待解決。據(jù)相關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齡已經比70年代提前了2~3歲,14周歲以下的少年犯罪的增長令人瞠目。[2]我國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未成年犯罪達到85%以上,且犯罪主要集中在搶劫、盜竊、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奸等暴力犯罪上。[3]如前文提到的13歲大連少年因強奸未遂殺害女童以及2018年12歲少年殺害母親的惡性事件。目前我國法律無法有效抑制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導致有些未成年人,鉆法律漏洞,知法犯法。

    2.多數(shù)未成年犯罪手段殘忍,有嚴重暴力性。暴力是刑法學上的一個規(guī)范性術語,是從犯罪構成上對犯罪行為方式的要求,即犯罪行為人對他人身體行使不法有形力,比如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等。暴力犯罪是指行為人以暴力手段或者以暴力相威脅,侵害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破壞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以及侵害其他合法權益,使這些合法權益受到威脅的行為。[4]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青少年為了泄憤、報復或其他目的,因沖動而激情犯罪,用極具暴力性的手段實施犯罪行為。如2020年9月16日發(fā)生在廣東省吳川市的“一名女生在酒店客房被多人毆打侮辱”案以及13歲大連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均有嚴重暴力性。我們上網(wǎng)搜索校園欺凌可以發(fā)現(xiàn),抽耳光是欺凌常態(tài),扒衣服、用頭撞墻等暴力行為不勝枚舉。可見,解決當前未成年犯罪諸多采取極具暴力性手段的現(xiàn)狀刻不容緩。

    3.難以清楚地認識到錯誤并悔改。如:大連10歲遇害女孩母親因為行兇男孩家屬拒不致歉于2020年9月7日向法院提交強制執(zhí)行申請。此事一出即沖上微博熱搜,引發(fā)熱議,這名男孩不僅沒有得到刑事處罰,連認識自己的錯誤并真誠悔改都做不到,使得許多網(wǎng)民戲稱刑法為“小小惡魔保護法”??梢?,刑法在未成年犯罪問題上的弊端已然凸顯,解決未成年犯罪的弊端問題已迫在眉睫。

    二、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理論基礎

    1.彌補“一刀切”式刑事責任年齡的弊端

    當前我國刑事責任年齡的兩個節(jié)點分別為14周歲和16周歲,不滿14周歲為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只對殺人等八種重大犯罪負責,已滿16周歲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近年來,未成年犯罪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且手段惡劣,下調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再次成為熱點。之所以對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爭論不休,關鍵原因就是這種“一刀切”的規(guī)定固化又單一,沒有考慮到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的,科技的進步不僅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未成年人的心理發(fā)展,不良信息的急速傳播以及未成年尚不成熟的心智和缺失的判斷能力使得其成為違法犯罪的高發(fā)人群之一。

    然而,僅靠刑事責任年齡下調這一種手段并不能完全解決未成年犯罪問題。因為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劣、網(wǎng)絡的發(fā)達與否以及所結交朋友的情況都會影響到未成年人的心智發(fā)展,甚至很多時候有些未成年人比許多成年人都成熟,不能僅僅依靠刑事責任年齡這一硬性標準可以區(qū)分的。此外,對未成年犯罪案件分析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未成年犯罪者在實施犯罪時能夠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甚至連如何為自己開脫都想好了,這就屬于鉆法律空子,明知故犯。

    目前,通過分年齡段方式來對犯罪分子進行處置,對未成年人予以一定程度的保護,被大多數(shù)公眾所接受,但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作用不能僅僅停留在犯罪后進行訓誡再釋放的層面,這會對法律的權威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要想控制未成年犯罪數(shù)量不斷加大的趨勢,可以在“一刀切”式的刑事責任年齡規(guī)定的基礎上增加其靈活性,通過運用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改進剛性的刑事責任年齡體系,使原來的單一的思路變得靈活,在查明低于14周歲的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或者是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惡意實施犯罪時,法院能夠通過補足其年齡對其進行應有的制裁,打消未成年人利用法律的缺陷有恃無恐的心理,從而降低未成年犯罪的數(shù)量。

    2.契合罪刑法定原則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罪行法定原則,也就是常說的“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具體來說,只有法律將某一種行為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的,才能對這種行為定罪,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要求的,不能任意解釋、推測而定為有罪。罪行法定原則從兩個方面維護社會秩序:第一,將法條公之于眾,使公眾對何為犯罪以及犯罪后會受到何種刑罰了然于心,降低公眾犯罪的可能性;第二,罪行法定原則對犯罪分子進行懲處,不僅可以使犯罪分子在接受懲罰后人身危險性及再犯罪的可能性變小,還有警示公眾的作用,增加法律的威懾力。但當前社會中頻頻出現(xiàn)的14歲以下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惡性極大,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遵循罪刑法定原則。因此,在刑法中引入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又可以解決問題、懲罰犯罪、維護秩序。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也是刑法的重要原則之一,要想將這一原則落到實處,并在司法過程中切實體現(xiàn)出來,立法者必須要對當前的大環(huán)境進行充分調研,結合國情、實際問題及當下法律缺陷來科學立法。在處理案件過程中,努力使犯罪者犯罪行為的嚴重程度與應受的刑事處罰達到平衡,給予犯罪分子恰當合理的刑事處罰。在未成年犯罪問題上,我們也要嚴格遵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盡可能的做到寬容但不縱容、放松但不放過。由于目前刑法中對刑事年齡的規(guī)定使得當前法律過度的保護與偏向未成年人,未成年犯罪數(shù)量不斷攀升,給對未成年犯罪分子進行處罰帶來許多困難,罪責刑相適應原則難以實現(xiàn),增加了司法實踐難度,基于這種情況,引進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將那些應當受到法律制裁的惡意極大的未成年人的年齡補齊,使其可以接受刑事處罰,能夠有效解決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未成年犯罪領域的不足,可以說,這是目前最簡便有效的舉措。

    3.貫徹落實刑法的各項機能

    刑法的機能,是指將刑法看作一個有機整體所能夠發(fā)揮的作用或者是可以發(fā)揮作用的能力。刑法具有多重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刑法的規(guī)制機能。刑法通過明確各種犯罪條件,一方面作為行為規(guī)范,有效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另一方面作為裁判規(guī)范,規(guī)范司法工作者的司法行為。第二,刑法的保護機能。刑法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刑罰與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從而保護國家、社會及公民個人的權益,維護社會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第三,刑法的保障機能。根據(jù)刑法確立的罪刑法定原則,任何人只要沒有犯罪行為就不會受到刑法制裁,體現(xiàn)了對一般公民的權利保障;同時即使有犯罪行為,也必須嚴格依法定罪處罰,不得法外用刑,又體現(xiàn)了對犯罪人的權利保障。

    但從實踐來看,由于刑事責任年齡的缺陷,刑法的機能沒有得到有效的發(fā)揮,而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恰好可以填補這一漏洞,通過這一規(guī)則能夠有效地規(guī)范未成年人的行為,最大程度上打消其犯罪的念頭,同時也可以規(guī)范司法工作者的行為,防止其濫用職權;使應受處罰的未成年人受到應有的懲罰,不僅能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還能對受害者及其家屬進行撫慰,防止出現(xiàn)受害者及其家屬因心有不甘而蓄意報復的情況發(fā)生,同時能增強未成年人對法律的敬畏心,減少未成年人因知其不會受到懲處而明知故犯的情況;按照法條明確的規(guī)定來裁決未成年犯罪行為,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保障未成年犯罪者的人權。

    三、我國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制度的設計

    我國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制度,應立足于我國的制度、國情及實際情況進行具有我國特色的設計與規(guī)定,再應用于實踐檢驗,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進行修改。本文從以下方面著手對該規(guī)則進行設計:

    (一)規(guī)則的適用主體

    在借鑒英美法系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適用主體范圍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初步將規(guī)則的適用主體范圍確認在10周歲以上14周歲以下,具體理由如下:首先,在英美法系中,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的適用對象大多數(shù)為10~14周歲的未成年人。其次,立足于我國實際,民法典已經將8周歲作為一個重要的年齡分界線,把未成年人分成兩個階段:8周歲前為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滿8周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說明8周歲的未成年人已初步具有獨立判斷的、作出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法律行為的能力,但由于心智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以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進入社會,容易受人誘導或被人利用,所以,對剛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適用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有失科學。與8周歲相比,10周歲的未成年已經上了幾年小學,學校相當于小社會,在老師的教育以及與同學的相處中,心智逐漸成熟,逐漸具有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對10周歲的未成年適用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具有從源頭上減少犯罪的作用。

    (二)惡意的認定

    惡意的認定是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適用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一環(huán),直接決定犯罪者的是否要受刑罰的問題。相對于人的外在行為的直觀展現(xiàn),惡意主要源自人的內心,而主觀內心很難界定。所以要想對犯罪者是否具有惡意以及惡意的大小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需要收集許多信息,如犯罪者的成長經歷、家庭狀況、受教育程度、與受害者之間的關系以及犯罪原因、犯罪手段、犯罪者心理健康情況,等等。筆者認為,對于惡意的認定,應該結合搜集到的犯罪者的詳細信息以及專業(yè)人士對犯罪者的心理健康進行綜合判斷。

    1.完善未成年社會調查報告制度

    我國在2012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首次規(guī)定了社會調查制度,該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jù)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jiān)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如果能夠將未成年調查報告制度這一現(xiàn)有的制度完善并應用于惡意的認定過程中,則沒有再設立新制度的必要。

    然而,目前該制度在適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調查報告啟動主體與制作主體不確切。根據(jù)法條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辦理未成年刑事案件時,都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作為社會調查報告啟動主體,這也就造成了啟動主體不明的問題,給制度的運用帶來許多麻煩,例如,由于公、檢、法三機關相互推諉而導致社會調查無法啟動,進而影響制度發(fā)揮作用等。制作主體不明確也會為制度的運用帶來問題,例如公、檢、法三機關同時作了社會調查報告,法院在適用過程中如何取舍,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可以以自己制作的報告為主,但是,在法院沒有制作,公、檢兩機關均制作了調查報告的情況下法院又該如何選擇,且多機關重復制作同一案件的調查報告難免會浪費司法資源,造成司法負擔。(2)具體適用程序不明確。法條中僅規(guī)定了“對未成年被告人情況的調查報告,法庭應當審查并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報告應由誰來出示、應在庭審的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示、對報告存在異議應當怎么辦,都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實踐過程中無法條可依,容易產生糾紛,加大了制度的應用難度。

    為了使未成年調查報告制度能夠更好的發(fā)揮作用、解決問題,筆者對該制度提出以下完善建議:(1)設立專門的未成年犯罪調查機構。目前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加上未成年犯罪率的增高,如果將制作未成年調查報告的工作再交給法條中所述的主體,會加重各機關的負擔,對調查報告信息搜集的精確程度、報告的制作速度以及報告的質量都會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成立一個專門負責調查未成年犯罪的機構就顯得尤為重要,選擇掌握與未成年人相關的知識以及在未成年領域內有工作經驗的人士來從事與調查報告相關的工作。因為相比較于其他兩機關來講,公安機關與社會組織和團體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所以由公安機關承擔輔助與監(jiān)督的工作,以保證報告制作過程的順利進行以及報告結果的公正客觀。(2)明確未成年調查報告制度的運用程序。運用程序包括何時啟動、由誰出示、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示三個問題。對于何時啟動,筆者建議立案開始時即啟動調查程序,出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以及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應謹慎對待未成年犯罪案件,從立案開始即啟動調查程序,能夠給予調查人員充分的時間去搜集未成年人的信息,能夠確保信息的充分程度。對于由誰出示,筆者認為應由報告的制作機關即前文提到的專門的未成年調查機構來出示,因為該主體參與了報告制作的全過程,對報告最為熟悉,若由其他機關出示,則出示機關還要提前熟悉報告,浪費司法時間,且制作主體是最了解這份報告的人,也為質證環(huán)節(jié)提供了便利。對于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示,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導致做法極為混亂,甚至出現(xiàn)不出示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應當具體規(guī)定為在法庭舉證完成后,由出示人員出示調查報告并進行分析質證,這樣既可以因為法官也是在庭審過程中第一次了解報告,避免了對未成年犯罪者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又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對報告內容進行了解,方便做出最后的判斷。

    2.對未成年犯罪者進行專業(yè)的心理測評

    如果說制作未成年社會調查報告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外部條件對未成年人進行初步判斷,那么心理測評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專業(yè)的方法探尋未成年人的真實內心想法,進一步幫助辦案機關了解犯罪者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及主觀惡意。從1993年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引入社會力量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測評開始,心理測評經過三階段的改革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檢察制度,在涉罪未成年人特殊保護方面發(fā)揮了一定作用。[5]在尊重和保護未成年犯罪者隱私的情況下,由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專業(yè)人士進行指導,通過心理測評軟件中不同量表的測試結果的綜合反映,全面了解其心理狀況,準確掌握其性格特點,有效的評估其人身危險性和再犯罪的可能性,進而決定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的適用與否。

    (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

    1.司法權擴張問題

    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賦予了司法機關較大的自由裁判的空間,例如是否存在惡意、惡意的程度是否能夠補足年齡,等等。雖然可以說自由裁量權是實現(xiàn)個案正義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自由裁量權并不是越大越好,由于當前社會中案件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及人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差別,如果出現(xiàn)同案不同罪、同罪不同罰的現(xiàn)象,不僅與罪刑法定原則背道而馳,對刑法權威性與公信力也會有所影響。

    筆者認為,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盡可能的將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具體化、明確化、清晰化,在立法可以控制的范圍內給予司法機關適當?shù)牟昧繖?,同時,有必要對監(jiān)督機關、如何監(jiān)督、違反規(guī)定如何處罰作出詳細的規(guī)范,最大程度的限制自由裁量權。

    2.辦案人員司法能力不足問題

    由于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在我國是一個嶄新的規(guī)定,賦予了司法機關較大的自由裁量權,那么提高司法辦案人員的素質就更至關重要,因為辦案人員司法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案件的最終結果、規(guī)則的適用情況、大眾對規(guī)則的認可和尊重程度,等等。

    筆者認為,要想讓規(guī)則能夠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可以對司法人員進行專業(yè)能力培訓,使其對規(guī)則的內容、適用的情形、監(jiān)督及懲罰制度有一個系統(tǒng)的、全面的了解。從某種程度來看,機關的職能就是通過司法辦案人員的具體活動來體現(xiàn)的,所以,提高辦案人員司法能力不容忽視。

    四、結語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過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的引用,給予那些實施了嚴重危害行為,具有較大惡意及人身危險性的未成年犯罪者相應的懲罰,遏制明知故犯的未成年犯罪現(xiàn)象,維護社會秩序安定。但是由于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對于我國來說是新規(guī)則,所以要充分的研究,嚴格的規(guī)范其適用,通過縝密又規(guī)范的設計,在確保規(guī)則發(fā)揮最大作用的情況下防止規(guī)則被濫用,偏離立法初衷。

    猜你喜歡
    犯罪者調查報告刑法
    犯罪論體系
    關東學刊(2024年2期)2024-06-24 04:31:14
    國內艾灸應用現(xiàn)況調查報告
    一例育雛室通風不良造成雞苗慢性死亡的調查報告
    過度刑法化的傾向及其糾正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02
    英性犯罪者出獄住旅館引擔憂
    2016年中國臺灣直銷事業(yè)調查報告
    刑法適用與刑法教義學的向度
    刑法論叢(2016年3期)2016-06-01 12:15:17
    京族醫(yī)藥調查報告
    《解救吾先生》 2015年9月30日
    綜藝報(2015年8期)2015-09-10 07:22:44
    釋疑刑法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
    北票市| 泸溪县| 桃园县| 枣庄市| 富阳市| 天等县| 保亭| 正定县| 永新县| 贺兰县| 中卫市| 图片| 高州市| 伊宁市| 合阳县| 吉林市| 专栏| 石河子市| 泾源县| 新建县| 宝应县| 娄烦县| 平定县| 灵宝市| 崇义县| 抚远县| 沧源| 广河县| 天全县| 奉化市| 尚义县| 拉孜县| 丹东市| 临西县| 曲水县| 望江县| 吴江市| 桂东县| 南木林县| 张家界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