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鋒
(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連續(xù)剛構橋梁利用橋墩的柔性適應橋梁的縱向變形,在高墩、大跨橋型中應用較廣[1]。當橋梁跨越深溝、河谷等障礙物時,連續(xù)剛構因承載力大、剛度大,行車舒適性好,經(jīng)濟效益明顯等因素,成為大跨橋梁中首選的結構方案之一[2-3]。本文以一座3×15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橋梁為工程依托,通過結構分析,為同類型橋型設計提供參考。
橋位區(qū)跨越黑水灘河,河內有常年溪流,河谷呈“U”型,河床寬40 m左右,橋位跨越段河最高洪水位270.60 m,常年洪水位264.60 m,測時水位261.10 m,常年有流水。橋位區(qū)上覆第四系素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統(tǒng)粉質黏土(Q4el+dl),基巖為侏羅系沙溪廟組(J2s)、下沙溪廟組(J2xs)、新田溝組(J2x)的砂巖、泥巖、頁巖等。該項目設計速度80 km/h,技術標準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路基寬度為24.5 m,單幅橋面寬度12 m。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橋梁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
引橋在K28+192.565上跨高速公路。左幅橋梁跨徑組成為(3×40+35+15×40)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xù)T梁+(80+3×150+8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4×50+8×40)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xù)T梁,橋梁全長1 898.8 m;右幅橋梁跨徑組成為(19×40)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xù)T梁+(80+3×150+8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4×50+8×40)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xù)T梁,橋梁全長1 902.1m。
圖1 剛構橋橋型布置(單位:cm)
本橋主橋位于直線段,引橋起點至K27+086位于圓緩平曲線段,R=913.036 m,A=427.326,緩直點樁號K27+086。本橋第1、3孔跨天然氣管線,為滿足墩臺距管線安全距離要求,第1~第4孔采用錯孔布設,第28孔上跨高速采用50 m連續(xù)T梁上跨。
箱梁頂板寬12.0 m,底板寬6.5 m;根部梁高9.3 m,跨中3.3 m;梁底曲線按1.7次拋物線漸變;頂板厚度由標準段30 cm加厚至根部50 cm;腹板厚度由標準段50 cm加厚至根部70 cm;底板厚度由跨中32 cm漸變至根部100 cm。
主梁為三向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根據(jù)受力情況,頂板縱向預應力鋼束采用15-19,腹板采用15-21,中跨合龍采用15-19型,邊跨頂板采用15-19型,邊跨底板采用15-17型鋼絞線,并設置備用鋼束。
主梁橫向預應力鋼束采用15-5型鋼絞線。腹板豎向預應力采用15-3低松弛低回縮高強度鋼絞線。
圖2 剛構橋典型橫斷面(單位:cm)
圖3 主墩構造圖(單位:cm)
圖4 承臺及樁基布置(單位:cm)
20~23號主墩為雙薄壁空心墩,截面尺寸為3.5 m×8.5 m,基礎采用22根直徑2.2 m鉆孔樁;19、24號過渡墩為薄壁空心墩,截面尺寸為4.5 m×6.5 m,最大墩高118 m,基礎采用8根直徑2.2 m鉆孔樁。樁基均布置成梅花型,按嵌巖樁設計。
根據(jù)主橋成橋階段和施工階段有限元模型,進行總體靜力分析。計算模型共有節(jié)點750個,單元740個,其中主梁由376個單元模擬,墩劃分為364個梁單元。結構采用墩底固結,邊支座設置彈性連接,結構靜力計算有限元模型如圖5。
圖5 結構靜力計算有限元模型
計算荷載及荷載組成[3]。
a)恒載 一期恒載包含主梁、橫梁等自重,按實際斷面采用容重26 kN/m3,橫隔板按集中荷載考慮,二期恒載采用50 kN/m。
b)活載 公路-Ⅰ級。
c)溫度 合龍溫度18℃±3℃,整體升溫24℃,整體降溫26℃,主梁截面溫差按《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18)取值。
d)基礎變位(不均勻沉降) 主墩按隔墩沉降2 cm考慮,過渡墩按沉降1 cm考慮。
e)施工臨時荷載 掛籃荷載按1 000 kN考慮,并考慮其偏心作用。
將風荷載分為運營風和百年風,其中運營風可與活載進行組合。按《公路橋梁抗風設計規(guī)范》(JTG/T 3360-01—2018)規(guī)定,運營風荷載橋面處風速為25 m/s;百年風荷載基本風速為27.5 m/s。計算時按規(guī)范考慮荷載組合工況。
上部箱梁進行了正截面抗彎、斜截面抗裂、斜截面抗剪、主梁剛度等計算,均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
圖6 正截面法向壓應力驗算結果
按照規(guī)范要求,標準組合下預應力構件截面最大壓應力應滿足σkc+σtp≤0.5fck= 0.5×35.5=17.75 MPa。在標準組合下,主梁截面最大法向壓應力圖如圖6,可見主梁上緣最大壓應力為16.57 MPa,下緣為11.93 MPa,均小于17.75 MPa,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
按照規(guī)范要求,混凝土的主壓應力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σcp≤0.6fck=21.3 MPa,標準組合下,主梁最大主壓應力如圖7所示,其中最大主壓應力為16.57 MPa,小于21.3 MPa,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的要求。
圖7 斜截面主壓應力結果圖形
按照規(guī)范要求,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法向壓應力滿足:σcc≤0.7ftk=19.88 MPa,混凝土法向拉應力滿足:σct≤1.15ftk=2.15 MPa。施工過程中主梁上下緣最大拉壓應力如圖8,最大壓應力為13.26 MPa,最大拉應力為1.53 MPa,均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
圖8 短暫狀況法向應力計算結果
在懸臂施工過程中,由于主梁懸臂澆筑進度不均勻、掛籃脫落、風荷載以及澆筑不均勻等情況可能使主墩處于不利受力狀態(tài),表1列出最高墩22號主墩施工過程最不利工況下的內力狀態(tài),其中風荷載重現(xiàn)期系數(shù)0.84,一側掛籃重1 000 kN,澆筑質量不均勻取兩側懸臂段重量分別乘以1.025,0.975的系數(shù)。表1僅給出左肢下端位置內力計算值。
對以上各工況進行偏壓承載力驗算,橫向計算長度系數(shù)取2.2,縱向計算長度系數(shù)取1.5,驗算結果見表2,可見施工過程中最不利狀態(tài)為最大懸臂狀態(tài)加橫向不對稱風荷載,安全系數(shù)為1.66,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結構安全。
表1 最高墩22號墩施工過程最不利狀態(tài)結果
表2 最高墩22號墩施工過程最不利狀態(tài)驗算結果
計算成橋運營階段穩(wěn)定分析時,將活載按規(guī)范大小以梁單元荷載形式加載到模型中,計算了自重、活載的穩(wěn)定分析,根據(jù)驗算結果可知結構體系的最小穩(wěn)定系數(shù)為18.72。前兩階屈曲模態(tài)振型圖如圖9[4]。
圖9 前兩階屈曲模態(tài)振型
圖10 主墩前兩階屈曲模態(tài)振型
施工階段穩(wěn)定分析計算中跨合龍前最大懸臂階段,考慮了自重、一側掛籃不平衡荷載進行屈曲分析。根據(jù)驗算結果得出23號墩最不利,最小穩(wěn)定系數(shù)為15.97。
本文以一座3×150 m連續(xù)剛構橋梁結構設計為例,通過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較優(yōu)的受力狀態(tài)。通過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a)結合實際地形條件,采用主跨3×15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橋型跨越溝谷;橋梁受力性能好,結構剛度大。隨著工程建設需求的多元化發(fā)展,受地形、跨度、凈空等因素制約,該橋型具有較大競爭優(yōu)勢,成為大跨橋梁中首選的結構方案之一[5]。
b)結合結構有限元分析,有效確保選定的結構上下部結構尺寸合理,全橋受力狀態(tài)較合理。
c)穩(wěn)定性分析計算表明,施工階段最小穩(wěn)定系數(shù)為15.97,相比成橋階段最小穩(wěn)定系數(shù)為18.72,施工階段橋墩更容易失穩(wěn)。其中最大懸臂狀態(tài)下穩(wěn)定性最差,對橋墩設計具有指導性意義[6]。
d)最大懸臂狀態(tài)下穩(wěn)定系數(shù)一般小于成橋狀態(tài),通過計算顯示,最大懸臂狀態(tài)第一階穩(wěn)定系數(shù)值大于10,第二階穩(wěn)定系數(shù)大于2.5,橋墩具有較大的安全儲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