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穎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臨床上主要對呼吸衰竭患者實施ECMO救治,此種治療能夠為患者提供相對穩(wěn)定的氧氣量和循環(huán)血量,使患者的各項器官均能得到氧供應,進而改善患者的病情[1]。在對患者實施ECMO救治時,需要對患者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以提升治療效果[2]。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7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所有入選的患者中,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58.16±5.75)歲;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
ECMO治療方法為:使用V-V ECMO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逐漸降低呼吸機支持水平,保證肺部的充分休息;治療期間將氣道峰壓保持在20~25 cmH2O,呼氣末正壓設為10~15 cmH2O,呼吸頻率設為10次/min,F(xiàn)iO2設為0.2;治療期間要結合活化凝血時間調(diào)整肝素用量,并且維持活化凝血時間為160~220 s。
針對性護理方法為:①病房環(huán)境護理:患者的ECMO治療時間較長,且患者的身體免疫力低下,在治療時容易出現(xiàn)多種感染,因此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獨立的治療場所,并且保持通風良好,對治療場所進行消毒、滅菌。②加強監(jiān)測:在對患者治療期間,需要對其各項生命指標進行監(jiān)測,掌握患者心率、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體溫等變化情況;同時要加強對儀器的監(jiān)測,保證儀器能夠正常工作。③并發(fā)癥護理: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插管、介入性操作,若發(fā)現(xiàn)有污染現(xiàn)象時,要及時的處理;觀察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為患者提供合理的飲食,避免胃腸道功能異常;定時的幫助患者變換體位和按摩,防止壓瘡的出現(xiàn);監(jiān)測患者的凝血功能,若有出血現(xiàn)象,要及時的止血處理。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氧代謝狀態(tài),并作對比。
用spss 22.0軟件統(tǒng)計處理文中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P<0.05表明統(tǒng)計學有意義。
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靜脈血氧飽和度、氧輸送指數(shù)、氧耗指數(shù)、氧攝取率等氧代謝狀態(tài),與護理前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氧代謝狀態(tài)對比(±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氧代謝狀態(tài)對比(±s)
組別 n 動脈血氧分壓(mmHg)靜脈血氧飽和度(%)氧輸送指數(shù)(ml/min.m2)氧耗指數(shù)(ml/min.m2)氧攝取率(%)護理前 37 98.33±1.06 76.25±7.44 612.37±59.19 288.45±27.62 31.05±0.28護理后 37 110.48±2.27 92.26±9.14 694.33±67.22 209.48±18.92 26.27±0.24 t -- 29.4998 8.2633 5.5662 14.3481 78.8423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呼吸衰竭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會因為缺氧而出現(xiàn)多種器官功能障礙,對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嚴重的威脅[3]。在對呼吸衰竭患者治療時需要及時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而ECMO治療能夠暫時代替心臟和肺部功能,使患者保持充分的氧供和循環(huán)灌注,改善低血氧癥,使機體的氧代謝功能得到改善,減少患者的死亡率。在治療時為了提高治療效果,需要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
本次研究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能夠使患者在良好的環(huán)境內(nèi)接受治療,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治療期間的異常狀態(tài),進而能夠及時處理,保證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研究得出,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靜脈血氧飽和度、氧輸送指數(shù)、氧耗指數(shù)、氧攝取率等氧代謝狀態(tài),與護理前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接受ECMO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能夠使患者的氧代謝狀態(tài)得到明顯改善,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