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其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其更是對生活及教育的具體表現(xiàn)”。隨著新時期教育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等教育方式已深入課堂教學中,人們對“教學做合一”的觀念也越來越重視。因此,教師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高中物理;構建
一、 引言
在當代社會,部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還存在教學方法古板、教學效率低等問題。學生沒有理解物理知識的概念,只知道死記硬背相關的知識理論。久而久之,使學生產(chǎn)生了對物理教學的倦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教師在物理教學中結合“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不僅能夠滲透正確的教育理念,還能夠幫助教師掌握科學的教學方式,對物理教學的深遠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教師要通過“教學做合一”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促使“教學做合一”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文章將針對如何構建“教學做合一”的高中物理課堂進行探究。
二、 教學做合一構建高中物理課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實現(xiàn)新課改教學目標
高效課堂就是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大化、教師教學質量最優(yōu)化,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高,情感、價值觀等全面發(fā)展?!敖虒W做合一”的教學思想就是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庇纱丝梢姡谡n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做”為主旨,以“做”為根本完成“教學做合一”的任務。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注重對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地位。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現(xiàn)象,從而降低教學質量。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主旨的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的課堂中高效掌握物理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從而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習慣
雖然高中時期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知識儲備,但是高中的物理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果教師的教學模式不當,或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對,就會使高中物理知識變得難以理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課程進度,教師單一化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會使學生迷失在深奧、復雜的物理知識中。學生不能有效地理解物理知識,只能使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費時還費力,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記住物理概念,不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識,并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同時,部分學生在面臨升學的壓力時,會出現(xiàn)過于緊張、學習方式錯誤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從學情出發(fā),對教材內(nèi)容、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注重培養(yǎng)學生會學、會聽、會復習、會作業(yè)、會總結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三、 “教學做合一”構建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革新傳統(tǒng)式教學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注入式的教學法是以教師的教、書本的教為中心的‘教授法’,它完全不顧學生的學、不顧學生和社會生活的需要?!苯處熢诟咧形锢斫虒W中不能只考慮課本教學,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深入“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革新自身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創(chuàng)建科學、合理、多樣化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
例如,教師在教學《歐姆定律》一課時,需要學生理解、掌握歐姆定律和其表達方式,并學會使用歐姆定律計算電流、電壓和電阻。教師在教學前要先對課本教材進行深度解析,對習題進行重構。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可以找出相關的視頻資料,比如小品《狹路相逢》中交警使用酒精測試儀的片段,導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測試儀的原理。隨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實驗探究控制變量法,繪制實驗電路圖,并引導小組通過提出問題—制訂計劃—進行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步驟,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更好地掌握了物理知識。
(二)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物理知識就是要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生活情景,拉進學生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讓物理變得生活化、具體化。只有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才能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符合“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一課時,需要學生理解質點的概念,并了解參考系在物理中的作用,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定參考系,掌握坐標系的簡單應用。這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實例進行課堂引入。比如火車通過大橋的時間和火車從北京到南京的時間為例,思考火車的長度對研究的問題有什么影響?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得出:“火車的長度對計算火車過橋的時間有影響,不能忽略;而火車的長度對計算火車從北京到南京的時間影響很小,因此可以忽略?!彪S后,教師讓學生思考,在一輛高速行駛客車上的乘客,A說他是運動的,B說他是靜止的,A、B的兩種說法是否矛盾?學生得出:“不矛盾。A是以路旁的樹為參考,所以說乘客是運動的;B以其他乘客為參考,所以認為乘客是靜止的?!庇纱丝梢?,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情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教學過程具體化
由于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抽象、概念化,教師只在教學時進行口頭講述,會導致學生難以正確理解物理知識,影響物理思維建模。教師需要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把物理教學過程詳細化、具體化,尤其是教學內(nèi)容中重要的細節(jié)部分,并將具體化的物理知識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物理知識的奇妙,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提供有效幫助。
例如,在《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中,教師講解汽車過拱橋知識點時,需要學生能定量分析汽車過拱橋最高點和凹形橋最低點的壓力問題。首先,教師準備實例模型:一輛卡通汽車和一個曲面。讓學生通過現(xiàn)場觀察,當汽車通過最高點時,對橋的壓力是多大?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討論,汽車通過橋的最低點時,對橋的壓力是多大?并向同學展示小汽車過最低點的運動規(guī)律。教師通過實際例子,使學生提高了課堂的注意力,并且對圓周運動的知識有了更具體的理解。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觀察的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教學方式多元化
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使高中的物理教學過程比較單調、枯燥,使部分學生喪失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為避免這一情況,就需要教師將“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滲透到物理教學中,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創(chuàng)設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學生在學習《曲線運動》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曲線運動的照片,并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物體運動的軌跡特點,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得出:“物體的運動軌跡是一條曲線”。由此,教師引入新問題,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并播放演示視頻。學生通過視頻觀看發(fā)現(xiàn),水滴飛出去的方向就是雨傘上和水滴接觸的質點的速度方向,該質點的瞬時速度是反向沿切線方向。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與生活相關的運動實例,融入曲線運動的概念,使學生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知識要點。教師通過“教學做合一”的具體化教學過程,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實現(xiàn)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有效掌握。
(五)學習實踐主體化
由于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依舊對學生采用強硬灌輸?shù)慕虒W方式,忽視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需求,致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效率都快速下降。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在《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后,帶領學生做實驗探究。教師先以任意角度拋出紙團,讓學生觀察紙團的運動軌跡,并判斷它的運動性質。學生得出:“紙團的運動軌跡是曲線,做的是曲線運動”。教師再讓學生分析紙團的受力情況,學生答:“紙團受到的力是豎直向下的重力和空氣的阻力”。這時,教師讓學生用乒乓球、毽子等生活常見物品,進行平拋運動實驗,讓學生親身感受不同的物體做平拋運動,是否有不同的運動規(guī)律。學生通過實際感受,不僅加強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參與度,使“教學做合一”思想有效地融入了物理教學中。
(六)學習能力自主化
“自主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身的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過程,在自主探究中學會發(fā)現(xiàn)、探索、創(chuàng)新。在物理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動眼等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全面落實讓學生在“教學做合一”的理念下學習物理知識的目標,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養(yǎng),有效構建高中物理教學課堂。
例如,教師在教學《光的顏色—色散》一課中,需要學生了解不同顏色的光,波長不同;知道什么是色散,什么是光譜。首先,教師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比如,波長最長的是什么光?波長最短的是什么光?隨后,教師帶領學生做薄膜干涉中的色散實驗,并讓學生一邊做實驗一邊思考肥皂膜上呈現(xiàn)的干涉條紋是什么現(xiàn)象?肥皂膜有幾個面可以反射燈焰的光?這些反射光是不是相干光?教師利用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物理知識。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四、 結語
教師將“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有效地融入高中物理教學中,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同時,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更有助于建設高中物理教學的高效課堂,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羅艷霞.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教學做合一”[J].安徽教育科研,2021(11):17-18.
[2]王美芳.“教學做合一”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探討[J].文理導航,2020(9):43,52.
[3]施凱凱.“教學做合一”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求知導刊,2019(32):67-68.
[4]邵良余,胡琴芳,江貴生.基于“教學做合一”理論的高效物理課堂構建[J].新課程研究,2020(28):53-55.
作者簡介:
楊靜,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