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佳
于漪老師提出,語文教學應以語言和思維訓練為核心。五下第六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本單元編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三篇精讀課文。課前導語、課后習題、交流平臺都明確指向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前后關聯,便可清晰要素核心。如何借助課文內容的學習,落實單元目標,促進“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這一核心素養(yǎng)呢?下面我就《田忌賽馬》一課,就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批判性進行我的說課。
《田忌賽馬》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孫臏幫助大將田忌在賽馬智勝齊威王的故事。文字言簡意賅,意味深長,是教學立足學生的言語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高階思維的好材料。
我的教學分為三個板塊進行,
板塊一:領悟賽事智慧,拓寬思維廣闊性
開課伊始,請學生理出文中主要人物:田忌、齊威王、孫臏,談談對他們的初步了解,順勢明晰“門客”的意思,補充“荊軻刺秦”等成語,加深學生對“門客”的印象,表明孫臏的身份。又從“臏”字著手補充臏刑,了解孫臏名字的來歷,點明“臏”對他意味著曾經受過的屈辱,為下文理解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接著,聚焦賽馬,以主問題提綱契領:孫臏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能幫助田忌轉敗為勝?回讀全文,通過關鍵詞“幾場比賽”“腳力相差不多”等詞語發(fā)現孫臏的善于觀察。再通過補充孫臏和田忌對話的提示語進一步明白他的穩(wěn)操勝券。
這時,借助學習單,讓同學們動手把六次出場順序的排列組合進行勾連,明白孫臏的辦法是唯一取勝的辦法。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勾連分析對陣圖,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步步探明人物思考的過程,明白孫臏能想出這樣的好方法,乃是仔細觀察、周密分析、認真推斷的結果,從而品析孫臏排兵布陣的巧妙與智慧。
板塊二:品讀人物言行,挖掘思維深刻性。
知其人需聽其言,觀其行,你從哪里看出孫臏的自信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保證”“一定”等詞語發(fā)現孫臏對時局的精準把握。
這時,我再次追問,孫臏能幫田忌轉敗為勝,還有兩個關鍵要素,你們知道嗎?有了新的探索需求,學生再次默讀,發(fā)現“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啊”里的“快不了多少”是制勝的關鍵之處。另外,孫臏料定此時齊威王由于接連勝利,不會隨意更改馬的出場順序。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孫臏對馬的實力和出場順序,了然于胸,才會如此自信。
此時,孫臏對賽馬有十足的把握,那田忌的心理變化又是怎樣的呢?我請學生再次讀文,找出描寫田忌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關注提示語,進行分角色朗讀,以讀代教,以讀促思,在讀中揣摩人物語氣,梳理田忌的心態(tài)變化,從側面襯托出了孫臏計謀的高明。
另一個人物齊威王,文中雖然只有寥寥數語,這個人物不重要嗎?不是的,當齊威王好奇地問田忌,是誰幫他出謀劃策時,田忌舉薦了孫臏,齊威王愛惜人才,拜孫臏為軍師,恰恰體現了他的知人善任的品質和招攬賢才、勵精圖治的思想。田忌敢贏齊威王,并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也展現出他的英勇果斷和名將風范。
孫臏的“知已知彼”不僅表現在對馬的了解上,也體現在對“人”和“時勢”的了解上。他了解齊威王和田忌的性格特點和處事風格,才敢大膽使用這樣的計策。
此時,學生的思維沒有僅僅停留在賽馬上,更感受到了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品析出孫臏的智慧。
板塊三:聚焦人物精神,提升思維批判性。
比賽結束了,誰贏了呢?明顯是田忌,這時我?guī)ьI學生板書“贏”字,用部件組合“亡口月貝凡”的方法來識記。而“貝”字與金錢有關。這時順勢引入《田忌賽馬》的文言文:最終,田忌得千金。但這只是淺層次的邏輯推斷,
我順勢,讓學生深入探討:只是田忌贏了嗎?這一發(fā)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更深層次的思考,火花更進一步迸射。
學生很快就有了新的發(fā)現:表面上齊威王輸了一千兩黃金,實際上贏得一位賢才。孫臏由原來門客而成為齊威王的軍師,抓住了機遇,贏得了一展抱負的平臺,實際上雙贏的局面。
由于孫臏得到重用,和田忌同心協(xié)力,才有了后來著名的戰(zhàn)役《圍魏救趙》和桂陵之戰(zhàn),一舉擊潰龐涓,報了當年的臏刑之仇。
現在,我們想起孫臏,首先想到的是孫臏兵法和圍魏救趙,而不再是臏刑。所以,他把原本的屈辱化成力量,又變成今天的榮耀。而學生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碰撞中,對原有的固化思維進行了一次新的沖擊與校正,這不正是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最佳途徑嗎?
最后,我推薦司馬遷的《史記故事》一書,讓學生從一篇走進一類,從一堂課走向一種思維,從一個人物走進一段歷史長河中。讓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