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英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手外傷患者的清創(chuàng)處理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我院急診收治的94例手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47例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另外47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及其手功能恢復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97.87%>87.23%)和護理滿意率(93.62%>80.85)相對更高(P<0.05),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26%<10.64%)、疼痛VAS評分[(1.42±0.39)分<(3.64±1.25)分]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8.85±1.17)分<(14.93±2.26)分]相對更低(P<0.05)。結論:在急診手外傷患者的臨床治療當中,在清創(chuàng)處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清創(chuàng)處理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對于患者的傷口愈合以及手功能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手外傷;清創(chuàng)處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手外傷是由于患者手部受到意外創(chuàng)傷所致,造成皮膚撕脫、骨折、肌腱損傷和出血癥狀,并伴隨有劇烈的疼痛感。在急診手外傷患者的治療當中,需要及時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修復損傷組織,并予以包扎、縫合。清創(chuàng)手術安全、有效的實施,需要以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為基礎條件,進而提高清創(chuàng)處理療效及其安全性,充分保障清創(chuàng)治療后手外傷的良好恢復,更好的維護患者的手功能[1]。本研究以我院急診收治的94例手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清創(chuàng)處理過程中的護理措施及其對于患者手功能恢復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期間,94例手外傷患者于我院急診接受治療,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1例,最高齡65歲,最低齡22歲,平均年齡(37.6±5.4)歲。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19例,最高齡71歲,最低齡21歲,平均年齡(38.3±5.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手外傷患者均接受清創(chuàng)處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體征指標,檢查傷口,觀察皮膚撕脫、骨折、肌腱損傷以及出血情況。使用鹽酸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3%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先后沖洗傷口,清除污染物和血塊,同時將壞死組織切除。醫(yī)護人員能夠具體了解患者手部解剖結構,掌握血管、神經分布情況,避免造成損傷。骨折脫位患者需要接受復位固定治療。而受損肌腱、神經以及軟組織需要在創(chuàng)口一期愈合后行二期修復。清創(chuàng)處理后,需要對傷口進行包扎,保持敷料以及周圍皮膚的清潔,嚴格予以消毒,及時更換受污染的敷料,密切觀察傷口的愈合情況。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深入到清創(chuàng)處理的全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①術前指導:護理人員應在術前積極安撫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并就清創(chuàng)處理進行相應的指導,講解清創(chuàng)處理的具體方案。對于患者及其家屬擔憂的問題,認真予以解答,減少患者對于清創(chuàng)處理的顧慮,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準備,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②術后護理:經清創(chuàng)處理后,固定于功能位,對傷口予以加壓包扎。使用廣譜抗菌素與破傷風抗毒素,預防發(fā)生感染。抬高患肢,適當松解繃帶,預防發(fā)生腫脹。觀察患肢皮膚顏色和血液循環(huán)情況,并對紅腫、滲出等情況予以對癥處理。加強疼痛護理,輕撫患者的身體,指導其正確調節(jié)呼吸,放松身體,必要時需要使用鎮(zhèn)痛藥物。盡早解除外固定,通過理療、功能恢復訓練等方式,促進患者傷口的愈合以及手功能的恢復。
1.3統(tǒng)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應用(x±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shù),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及其手功能恢復情況
2.3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和心理狀態(tài)
3討論
在手外傷的臨床治療當中,待患者傷情得到明確的診斷后,需要立即實施清創(chuàng)處理,用以清潔創(chuàng)口,去除污染、異物以及壞死組織,避免細菌繁殖和侵襲,為止血、修復和縫合等治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傷口愈合和手功能恢復的效果。清洗和消毒皮膚和創(chuàng)口,然后予以清創(chuàng)、修復,使用無菌差不覆蓋傷口,醫(yī)護人員佩戴經過消毒的衣、帽、口罩和手套,嚴格遵循無菌操作。使用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以脈沖震蕩的方式沖洗傷口,有效祛除污染物,切除壞死組織。如傷口較深,則需要進行擴創(chuàng),更加徹底的進行沖洗,有效修復血管、神經、肌腱以及骨關節(jié),并保證其完整性,有助于手功能的恢復。除此之外,還應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工作。術前就清創(chuàng)治療進行指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確保清創(chuàng)處理工作安全、順利的進行。術后則圍繞著的疼痛護理和并發(fā)癥的預防,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2]。
綜上所述,清創(chuàng)處理手外傷急診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傷口愈合以及手功能恢復,而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進一步提高清創(chuàng)處理的療效和安全性,使患者獲得更加滿意的治療體驗。
參考文獻:
[1]唐瑩. 對進行清創(chuàng)治療的急診手外傷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07):99-101.
[2]劉軼豪. 手外傷急診處理時控制傷口感染的護理對策[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15):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