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爭光
摘要:目的:觀察非甾體抗炎藥的臨床應用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方法:選擇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中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的患者75例,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經治療后,75例患者中總有效71例,有效率94.7%;治療期間,共有17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2.7%(17/75)。結論:臨床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患者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還應在用藥時密切注意,以提升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非甾體抗炎藥;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453?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非甾體抗炎藥是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一類藥物,作用包含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風濕等,使各類疾病患者痛苦程度有效減輕。據統(tǒng)計,非甾體抗炎藥在全球的使用量非常大,每天約為3千萬人,在我國,藥品生產量占據第二位的即為非甾體抗炎藥。目前,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為臨床中比較常用的非甾體抗炎藥,均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但治療期間還存在較高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影響用藥安全,需密切注意。本研究以本院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的患者為對象,觀察臨床應用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中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的患者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齡38~76歲,平均(52.7±3.2)歲;疾病類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24例,強直性脊柱炎19例,頸肩綜合征16例,牙周炎9例,呼吸道感染7例;病程15d~16年,平均(3.7±3.4)年。納入標準:無非甾體抗炎藥應用禁忌癥,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基礎治療基礎上,均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具體如下:(1)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美洛昔康15mg,口服,每天1次,治療后以患者反應為依據,減少劑量至7.5mg,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6周;(2)強直性脊柱炎:雙氯芬酸鈉片150mg,口服,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4周;(3)頸肩綜合征:洛索洛芬鈉60mg,飯后口服,每天3次,連續(xù)治療4周;(4)牙周炎:布洛芬800mg,口服,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4周;(5)呼吸道感染:尼美舒利分散片0.05~0.1g,餐后服用,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觀察臨床中治療效果,并記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療效判定
顯效:基本消除各疾病的臨床癥狀,患者關節(jié)功能、頸肩部功能、脊柱功能明顯改善,呼吸道及牙周恢復正常;有效:減輕各疾病的臨床癥狀,緩解關節(jié)功能、頸肩部功能、脊柱功能、呼吸道及牙周狀況;無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標準。
2結果
2.1治療效果
經治療后,75例患者中,顯效51例,占68.0%;有效20例,占26.7%;無效4例,占5.3%;總有效71例,有效率94.7%,具體各疾病治療效果見表1。
2.2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期間,共有17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2.7%(17/75),其中,胃腸道反應7例,腎損害4例,肝損害4例,變態(tài)反應2例。
3討論
目前,非甾體抗炎藥在風濕性疾病、炎性疾病、軟組織疾病和運動性損傷治療中廣泛的應用,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中,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均屬于風濕性疾病,因非甾體抗炎藥的抗炎、抗風濕作用比較強,應用此藥物治療后,急性炎癥與體征可明顯減輕;頸肩綜合征屬于軟組織疾病和運動性損傷,應用此類藥物后,受累部位疼痛、僵硬等癥狀能夠有效緩解;牙周炎與呼吸道感染均屬于炎性疾病,通過非甾體抗炎藥抗炎作用的發(fā)揮,促進患者病情改善,縮短病程[1]。除上述疾病外,臨床中還應以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疼痛、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腫瘤,效果均比較好。
不過,臨床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約為20%~25%,本研究患者經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2.7%,與前人研究相一致[2]。在非甾體抗炎藥所致不良反應中,最為常見的胃腸道反應,嚴重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腸穿孔等可被引發(fā),研究指出,患者應用傳統(tǒng)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時,明顯胃腸道反應可出現在2%~4%患者中,用藥后1年內出現此種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1%~8%左右。另外,腎損害、肝損害及變態(tài)反應也為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期間較易發(fā)生的不良反應類型,嚴重影響患者的用藥安全。為使非甾體抗炎藥不良反應降低,臨床應用時,應以患者疾病類型為依據,結合藥物特點,合理的選擇具體的治療藥物,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突出表現為炎性,累及較多的關節(jié),患者需長時間用藥,因而使用的藥物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為比較適合的藥物;同時,還要堅持個體化用藥,尤其是老年患者與兒童患者,給藥時應先從小劑量開始,并對既往病史、用藥史詳細了解,保證用藥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另外,給予患者藥物之前,還要明確患者無藥物應用禁忌癥,患者服藥后,對不良反應嚴密監(jiān)測[3]。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相關疾病時,能夠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疾病盡早康復,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用藥后較易發(fā)生不良反應,應制定個體化的用藥方案,并密切監(jiān)測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張建環(huán),朱群娣,鐘建明.我院非甾體抗炎藥在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中的臨床應用分析[N].廣東藥學院學報,2014,30(04):486-488.
[2]甄細娥,王寬,宗鳴,等.降低非甾體抗炎藥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3,24(10):935-938.
[3]朱建洪.小議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不良反應和應對策略[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