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之
張載,北宋哲學家,原籍大梁(今河南開封),生于長安(今陜西西安),長期在陜西眉縣橫渠鎮(zhèn)講學,被時人稱為橫渠先生。其弟子多為關中人,學派被稱為“關學”。有《正蒙》《橫渠易說》《文集》《張子語錄》傳世。
張載倡導“讀中求疑”,倡導“于不疑處有疑”。張載《經(jīng)學理窟》云:“所以觀書者,釋己之疑,明己之未達。每見每知所益,則學進矣;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薄白x中求疑”或許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是讀書過程中,“釋己之疑”,解決不懂的問題。一遍讀不懂,不懂即是疑。再讀幾次,或許讀懂了,釋己之疑。
二是讀書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懷疑。對所讀文章、所讀書籍的觀點、論據(jù)、史實等,“于不疑處有疑”,或發(fā)現(xiàn)書中的錯訛,或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或產(chǎn)生自己新的見解。
如此求疑,讀書記得更牢固,讀書更有收獲,讀書更有進步。讀書求疑,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