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鳳
(南京新港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南京 210046)
我深知: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一定是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下的產(chǎn)品,而不是應試教育枷鎖下痛苦的產(chǎn)物。自“核心素養(yǎng)”以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被提出與確定之后,與之相關的課程設置、教師觀念、教學模式等變革已成為現(xiàn)在教育大環(huán)境下的必然。然,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最終應該也必須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學科教學才是提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內容的基本路徑。筆者以為,英語閱讀課教學是能夠最大程度地助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通過有效的篇章選擇、有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閱讀策略指導以及讀后活動的組織安排,可以促進師生語言知識技能、學習策略、語言思維和文化意識的共生共贏。
下面筆者以蘇教版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 Book1 Unit 10 Make Your Choice的一堂閱讀課的設計為例,談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本次教學內容選自蘇教版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 Book1 Unit 10 Make Your Choice。本篇屬敘述型文章:關于如何進行抉擇。文本框架明晰,雖內容簡單有趣,但蘊含人生思考,學生樂學。
筆者所教的學生來自電子技術應用專業(yè)的18級對口單招班,雖只有7名女生的英語課堂有時也會感覺推進無力,但他們整體充滿激情、充滿斗志、激進向上。他們喜歡新鮮有趣的事情,喜歡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他們思想獨立,有自己的主張,愿意自己做決定,但又不知道如何做出最佳的選擇。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篇章大意,掌握與選擇有關的詞匯和詞組。
能力目標:學生能夠借助閱讀技巧捕捉有用的信息,找出文章中心句,繼而能呈現(xiàn)文章框架結構。
情感目標:讓學生真正懂得:做出正確的決定是成功的第一步及“快決定”未必是好決定,“慢決定”也未必就不好(三思而后行)。
情境交際法、任務型教學。
Step 1 Lead in:
呈現(xiàn)一張某人在一個十字路口躊躇不前、不知如何選擇前行道路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將面臨許多選擇(衣物、假日出游、交友、專業(yè)、工作、擇偶等),之后采用線上模式:借助泛雅教學平臺讓學生以彈幕的形式呈現(xiàn)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選擇。思維碰撞后的火花有趣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后續(xù)的討論注入了不少“雞血”。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能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之后,又給出兩幅圖:一碗面條(What to eat for lunch)和求婚畫面(whom to marry),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哪幅圖片人們可以快速做決定,哪幅圖片人們需要反復斟酌、慢下決定。同時提出問題:快速決定是否是正確的決定,慢決定是否就不好?接著組織小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情境需要去做選擇?在一片思維活躍、熱情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關于做決定的閱讀文章,請大家?guī)椭髡叻治鏊臎Q定快慢與否,好壞與否?
Step 2 Pre-reading:
有了之前的思維熱身之后,接著就直奔主題:呈現(xiàn)兩個作者要做的決定:(1)to buy a used laptop;(2)to find a room-mate,分組合作討論::What decisions would you make in your situation?之后請2-3組交流反饋。此設計旨在讓學生站在自身的立場去考慮是否要買一臺二手筆記本?是否要找一個合租室友?以及如何去做此決定?會不會與作者的選擇一致呢?學生交流反饋的答案不盡相同,那是因為每個人的當前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繼而指導學生做決定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思慮周全。學生在此情境有所認知之后,易對篇章產(chǎn)生“代入感”,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也為后面文章的理解做了鋪墊。
Step 3 While-reading:
筆者深知:閱讀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閱讀教學就是訓練、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有了讀前的思維發(fā)散,學生很快有了“代入感”化身作者前往“抉擇”。讀中,筆者借助“跳讀與細讀”策略指導學生完成閱讀并輔以不同閱讀任務操練(判斷、選擇、找尋與提煉中心句等),讓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了提取、概括、推理、批判等思維活動。學生在理解篇章的同時,也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認知。之后,借助文章結構分析幫助學生拎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文章及作者、再次縱觀全文、加深理解并與作者共情??斓臎Q定并非就好,慢的決定或許更好,那需要應情境而定。最后,將文本改寫成一篇任務型閱讀材料組織學生在線作答,以幫助學生深度解讀文本,再次歸納總結(見下圖)。
因為此文本無太多生詞、長難句障礙,故,在閱讀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與討論時間,并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了較多的閱讀策略指導,提高了學生文本解讀能力。學生在進行對文本信息的提取、概括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也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
Step4 Post-reading:
組織討論深挖“決定”背后深層次因素。在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一個好的問題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讀后,筆者設計了以現(xiàn)場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表達:What’s the reason to make quick/slow decisions?因為是即興采訪,答案真實;又因為是即興采訪,口語表達不盡人意。但不影響學生思維的跳躍,思維的發(fā)散、思維的提升。認真嚴肅的理由、家常的理由、搞笑的理由、無厘頭的理由等在一片輕松歡快的情境中運然而生。之后,再組織學生大膽批判、大膽質疑、大膽交流整理歸納大致得出以下:to get what they have dreamed of/to make up for the lost;be in difficult financial circumstances/not see eye to eye with parents/...找出“決定”背后深層次的原因之后,筆者又再次利用線上資源,呈現(xiàn)了一些有關做決定是小視頻,組織學生深度思考:How to analyze problems in real life and make a decision?之后,交流反饋以引導學生最終形成某種共識或指導性的意見:Don’t make a decision when you are in temper./Don’t drop into price effect./Don’t estimate the result of your decision.通過上述評判與鑒別式的交互思考,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Step 5歸納總結,分層作業(yè):
借助黑板上生成的文章結構圖及其它相關衍生知識進行本節(jié)課的知識總結。分層作業(yè):Level A:Try to finish Part Aon P154 of the workbook;Level B:Surf the internet and get the story about choice and success.Share it next class.
本課從剛開始的warm up到最后的homework設計無不關聯(lián)于英語學科素養(yǎng)之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導入環(huán)節(jié),就生活中可能遇見的“選擇”進行了頭腦風暴,有效進行了思維熱身,也營建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讀前,直奔主題交流討論基于自身實際情況就買電腦和找合租室友進行選擇,因為不少學生很期待能與文中作者的選擇相一致,所以設想出很多種決定,學習興趣燃點高,為后續(xù)的學習順利做了鋪墊;讀中,因為讀前“代入感”很好地創(chuàng)設,學生很快找到了作者最終的選擇與決定。與作者選擇一致的學生略有竊喜,盡管決定后的結果令人不爽。與作者選擇不一致,但理智抉擇的學生則喜于形色,感受到了深思熟慮后成就感。借助思維導圖呈現(xiàn)文本框架與再創(chuàng)的兩個情境交流之后,學生們大多會心一笑,因為他們理解的篇章,明白了“快決定”未必是好決定,“慢決定”也未必不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他們經(jīng)歷了文本信息的提取、概括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深層思維被激活、被開發(fā)的過程一定是令人愉悅的;讀后,設計了兩個活動(深挖“決定”背后的原因+如何分析問題并做出決定),把整節(jié)課的主題與思想進行了升華,同時也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因為所教的班級是對口單招班的學生,故,整個教學設計及相應的內容能夠推進完成。但英語他們整體英語基礎不盡人意,所以在討論的過程難以保障全部用英語交流,也出現(xiàn)了口語錯誤百出的現(xiàn)象。但,透過他們熱切參與的眼睛,分明看到了他們喜歡這樣的思考形式,喜歡這樣思維被激發(fā)的過程,喜歡這種思維飛揚的感覺。另外,授課的過程中,適時進行了線上與線下的交互使用,如:回答問題采取網(wǎng)絡隨機點名,呈現(xiàn)答案借助彈幕,回答正確了網(wǎng)絡會給予特別的評價等。優(yōu)化了授課形式,激趣了課堂,活躍了思維,點燃了學生熱情。
英語學科對學生整體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用不言而喻,其核心價值體現(xiàn)在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健康品格和思維發(fā)展。對我們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來言,肩頭的擔子更為沉重,使命更為艱巨。它需要我們深刻參悟“核心素養(yǎng)”概念之后,在觀念上、設計上、系統(tǒng)上做出相應的改變并加以實踐。前路未必是坦途,所幸中職的英語教學壓力并沒有高考那般沉重,且隨著“職教二十條”的出臺,相信中職英語的常態(tài)課堂會有很多改觀,相信中職英語的常態(tài)課堂會有更多靈動的思維生成,更多的批判性的思維飛揚,相信更多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會在常態(tài)的教學中得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