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子
良好的習慣是學生終身發(fā)展必備的條件,也是學生一生的財富,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未來的學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科學教學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通過科學教學使得小學生在課堂中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與思考,并借此不斷掌握科學知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并具備基本的科學精神。而良好的習慣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有著很大的用處。
一、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習慣
在開展科學課程教學中,比起學習理論知識,小學生更喜歡動手操作的課堂教學,實際操作更容易讓小學生投入學習中,其所學知識也更容易記憶在腦海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有的小學生對理論知識了解得太少,急于動手操作,這在科學課堂中實際上并沒有過多的意義。所以,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思考的實驗操作才更具有意義。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植物與環(huán)境》一課時,可以做不同環(huán)境下的實驗,就在不同環(huán)境里的植物會有什么變化展開教學。這需要老師提前和學生一同展開植物的種植,將植物的種子埋藏在土壤中,然后放置在教室不同的地方,讓學生自己學會觀察并思考,等待一個星期后讓學生討論植物成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做好記錄,培養(yǎng)其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就受環(huán)境影響的植物會有什么樣的變化,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尋找合適的環(huán)境進行栽培。
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時,需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科學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懂得思考,培養(yǎng)他們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總結反思的習慣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也要學會總結反思,通過實踐活動總結自己學習到的東西,并將這些知識進行吸收。而科學教學中的實驗并不是每一次實驗數(shù)據都能夠準確,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推測實驗中出錯的地方,讓他們都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在討論中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尤其是面對實驗的失敗,不是垂頭喪氣放棄實驗,而是要在實驗中尋找失敗的原因,學會總結,學會分析,尋找正確的實驗步驟。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課本教學中,其中的《光與色彩》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在實驗中尋找答案。在進行《七色光》的教學中,常見的就是通過噴泉觀察彩虹,這一實驗步驟需要學生能夠找到合適的角度,通過水霧的噴灑展現(xiàn)彩虹。而水霧的噴灑需要尋找角度,這就需要能夠在第一次失敗的情況下尋找適合的角度,同時需要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總結,進行下一次的嘗試,從而有效激發(fā)其鉆研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也需要學生學會反思與總結,通過學生的反思才能夠更好地將科學教學有效展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觀察是小學生良好習慣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小學生接觸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科學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學習科目,通過小學生的不斷實驗,更有助于其觀察力的提升和嚴謹認真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看”實驗的表面,更要讓學生能夠有效觀察到實驗的本質,更為細致地展開教學,讓學生真正了解實驗的本質特性。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內容時,教學《電和磁》需要學生在進行電路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觀察,在學生學習《導體和絕緣體》時仔細觀察兩者的區(qū)別,并在實驗中能夠有效區(qū)分,這些都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了解事物的本質特性,才能夠進行分類并由此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電路設計更接近于生活,小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夠進行觀察,在實驗中進行電路的學習更利于學生多種電路的設計。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有利于其未來的發(fā)展,使之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一顆認真、仔細的心,這無論對其以后的學習還是工作都有極大的幫助。
四、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
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不可少,這不僅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也要求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在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展開討論,對實驗能夠進行有效探索。
在科學教學中僅僅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探究,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總結自己所學知識,才能夠擁有創(chuàng)新研究能力。這也就要求老師采用相對應的教學模式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更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小學生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還需要老師擁有耐心,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及時給出答案,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習慣才能真正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