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賽英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微課”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果?!拔⒄n”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型教學資源,其教學時間短、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趣味性,制作和使用過程比較方便?!拔⒄n”的出現(xiàn),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增添了新的動力。本文將對“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討。
一、“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把學習看作一個修建高樓的過程,預習就是打地基。充足、有效的預習,在提高學生聽課質量的同時,更使教師的課堂教學事半功倍。將“微課”應用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前預習中,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預先獲取知識有效方法。教師應及時將所要講授的某一重點知識或操作步驟制作成視頻文件,提醒學生提前到機房做準備,在上課之前用多媒體播放,組織學生觀看“微課”內容,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堂教學內容有所了解。若時間充裕,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試操作。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知識點學習和操作訓練。
例如,在“認識鍵盤”的教學中,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鍵盤的分區(qū),掌握主鍵盤區(qū)的字母鍵、數(shù)字鍵和符號鍵的分布,并學會在寫字板中輸入字符。教師可以先通過動畫將鍵盤分區(qū)圖制作成“微課”在課前進行播放。在動畫中劃分并標記出主鍵盤區(qū)、小鍵盤區(qū)、功能鍵區(qū)和光標控制區(qū),通過演示觀察讓學生知道鍵盤屬于輸入設備的一種,并對鍵盤的四區(qū)和指法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在課堂上,再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字符輸入的自主練習。
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現(xiàn)代社會,計算機應用技能已經(jīng)和讀、寫、說、算等一樣,成為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能力。小學信息技術這一學科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更加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小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的同時逐漸形成信息意識、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能,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打好基礎,以應對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偏基礎性、應用性和趣味性,整合性也比較強,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若要對紛繁的知識點事無巨細地講解是不可能的。對此,教師可以將重要的知識點和操作步驟合理劃分,制作成“微課”課件,在課堂上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播放,輔助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初識Power Point”的教學中,包含了四個方面的操作內容:認識PPT界面及操作選項、使用文本框、插入調整圖片、保存并演示PPT。教師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演示操作,但畢竟面對的是整個班級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訴求和難點都不盡相同。有的學生插入文本框之后,鼠標到別處一點文本框就不見了;有的學生插入圖片過大覆蓋整個頁面而不知如何調整;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無法做到一一解答。這時,便可以導入“微課”,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直接給學生播放如何使用文本框、PPT中插入圖片的要領、藝術字的使用等。一個3至5分鐘的“微課”小視頻,就能解答學生所有的疑點和難點,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微課”在課后訓練中的應用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初步了解信息的獲取及表現(xiàn)形式,并能以網(wǎng)絡為媒介應用計算機進行溝通、學習和發(fā)展興趣愛好,其重點在于應用。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時間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操作練習時間都是有限的,若想鞏固基礎知識并進行熟練操作,課后的回顧和練習必不可少。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不同知識獲取量、學習能力、操作的熟練程度等,為學生同步差異化的課后練習內容,整理成“微課”發(fā)布在家長微信或QQ群中,請家長配合,協(xié)助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后做題和訓練,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
例如,在教學“打字”之后,除了看打,在課后還可以讓學生試著進行聽打拓展。教師可在學生學習的語文課文中摘出一些片段,配以適當?shù)膭赢?,形成時間長短不一和拼寫難度不同的音視頻,讓學生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先選擇自己擅長的進行練習,而后逐漸遞進。這種方式,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打字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訓練過程,教師也應進行適度的督促和管理。
四、“微課”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將“微課”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教師在轉變和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完善和優(yōu)化“微課”應用中的實際操作流程,以確?!拔⒄n”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講解“用計算機畫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按照構圖順序及畫圖工具的用法,統(tǒng)一制作成小視頻給學生播放。其次,教師在應用“微課”時,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根據(jù)需要有效制作。比如,在進行“走進信息社會”這一章的教學中,其內容偏向于理論知識的介紹,就不需要特意制作視頻輔助教學。最后,教師在應用“微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如果只是機械地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就算完成了“微課”教學,也是完全沒有實效的。只有通過情感交流和互動,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知識,保障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微課”作為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服務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具有顯著效果。其有針對性的內容,對于學生理解重難點、提升學習質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為了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高效地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教師應扎根課堂,立足于教學大綱,正確分析課堂教學內容,科學研究、合理制作教學視頻。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地發(fā)揮出“微課”的價值和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應用能力,以保障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