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媛
【摘要】隨著信息平臺的突飛猛進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和個人自媒體相繼出現(xiàn)。這對傳統(tǒng)的新聞工業(yè)者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新聞從業(yè)者也提供了一定的機遇。在媒體發(fā)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新聞采編工作要保證自己的專業(yè)水平的前提下,加強對于傳統(tǒng)采編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以提高新聞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采編工作;對策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3.037
目前,我國的媒體發(fā)展已經進入了媒體融合的時代。也就是說我國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報紙和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向手機、平板等進行了深度意義上的融合,使信息受眾能夠隨時隨地接收到信息內容。在這樣的前提下,對于傳統(tǒng)廣播電視新聞從業(yè)者的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面對這種挑戰(zhàn),本文針對新聞采編工作,對如何適應媒體融合背景,加強新聞采編工作質量提出一定的建議和策略。
1.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特點
1.1 信息獲取渠道拓寬
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平臺的多樣化發(fā)展,新聞采編工作在進行信息獲取時的成本進一步降低,現(xiàn)在新聞采編工作者可以在微博、微信、抖音和快手上迅速捕捉到社會熱點,獲取相關的新聞素材。信息受眾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不斷拓寬,信息受眾也可以通過多種信息平臺進行信息的接納。這對新聞采編工作來說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在進行新聞采編的工作中,成本降低,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有弊的是信息受眾也許比新聞采編工作者更快的接受到新聞資源。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要提高工作效率,及時追蹤相關社會熱點信息,在獲取信息的同時,盡快對信息進行整理或者對新聞進行深入采訪和二次挖掘,更高程度的吸引受眾接納新聞信息。
1.2 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化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信息獲取渠道的拓寬使信息進行傳播的方式變得多樣化。傳統(tǒng)新聞的傳播方式不外乎廣播、電視和報紙。現(xiàn)階段情況下,信息傳播的方式除了微博、微信和短視頻平臺還包括個人的信息傳播。比如說a在微信中看到一篇很有影響力的新聞,a可以在朋友圈中進行轉發(fā),讓周邊的朋友都可以看到這篇新聞。所以,受眾非常容易接收到各種各樣的新聞信息,這時候新聞采編工作者就要面臨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何在眾多的新聞傳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受眾愿意接受的信息傳播者呢?如何讓信息受眾在眾多相似的新聞中選擇自己的新聞。這是當今時代下傳統(tǒng)新聞采編工作這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1.3 信息時效性得不到保證
由于信息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信息獲取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所以對于新聞采編工作者來說,日常工作過程中新聞采編的新聞信息對信息的時效性不能保證。很簡單,像如果在a村發(fā)生了人為的案件,肯定是a村的信息傳播者第一時間進行傳播,采編工作者只能在收到相關的信息以后,就算第一時間趕往現(xiàn)場了解案件經過,還不如當事人所在環(huán)境周邊的信息傳播者發(fā)散的快。所以在面對這種新聞采編工作者不能控制的因素時,工作人員也要思考如何在保證最大程度控制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使信息受眾在時效性不如其他媒體的新聞中選擇自己的新聞。
2. 媒體融合視角下加強新聞采編工作的策略
2.1 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
雖然新聞的時效性不受新聞采編工作者控制,但是相對于新出現(xiàn)的各個信息傳播平臺上的信息傳播者,傳統(tǒng)新聞采編工作者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新聞采編能力的專業(yè)性。
像上文中提到a村的例子,雖然在時效性不如當事人的周圍信息傳播者發(fā)散信息的速度快,但是他發(fā)的新聞信息可能是不完整的,缺乏理性精神,同時可能還涉及到當事人的主觀因素,所以這種新聞常常傳播的信息就是不真實的。這時候采編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和派出所的溝通或者和當事人雙方的溝通,首先明確事件發(fā)生的具體經過,然后進行理性客觀的判斷,最后在整理好新聞信息以后進行新聞的播報,使信息受眾能夠準確了解事件發(fā)生的真相。新聞的真相在網絡暴力如此嚴重的今天對當事人才更加重要。所以說,采編工作者要發(fā)揮自身新聞播報的專業(yè)能力優(yōu)勢,傳播真實準確的新聞比為了蹭熱度制造新聞更重要。
2.2 策劃信息來源,吸引信息受眾
在完成新聞采編基礎工作之后,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要創(chuàng)新新聞的策劃方式,全面提高新聞傳播的質量和速度。
比如說新聞播報的方式過于守舊,只有采訪和新聞內容播報這兩種方式。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可以創(chuàng)新新聞的播報方式,像進行互動式采訪,直播式的新聞播報等等,提高信息受眾接受信息的熱情和興趣。
同時由于在信息平臺發(fā)展的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者不能保證新聞的時效性,那就可以發(fā)動全單位的新聞工作者都成為“臨時記者”,成為傳播信息的渠道,盡量擴大接收到最新的新聞消息渠道,盡量保證新聞的時效性?;蛘呖梢栽陔娨暸_之外對提供新聞信息的個人進行有償提供的補償方式,針對不同類型和新聞發(fā)生的時間長短對提供信息的個人給予現(xiàn)金獎勵,最大程度保證新聞來源的真實性和時效性。
在經過以上措施之后,新聞采編工作者通過新聞信息的整理和優(yōu)化新聞播報方式對新聞信息進行播報,從而提高信息受眾的接收興趣和熱情。
2.3 創(chuàng)新新聞內容的展示方式
在融合媒體背景下提高新聞采編能力不止需要對自身的工作方式進行改革,還需要對播報的新聞內容進行改革。在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工作中,由于廣播電視臺作為黨的輿論宣傳主陣地,所以在進行新聞選材時,會刻意增加會議及政策性內容。甚至有時一個會議能夠出現(xiàn)在早間新聞,午間新聞和晚間新聞中,雖然使信息受眾群體了解了會議的展開過程和展開重點。但是長時間的重復播報會導致信息受眾對新聞的枯燥表示不滿。同時,在進行新聞播報時,傳統(tǒng)的新聞內容都是以藍色或者紅色為主基調的,再加上經常出現(xiàn)的文字性新聞也對信息受眾選擇新聞產生了阻礙。
所以在進行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進行選材內容的改革,減少會議性政策性的新聞內容,增加關于民生,像教育、住房、醫(yī)療政策的播報,同時增加像好人好事等社會性新聞的播報,提高信息受眾感興趣的新聞在新聞節(jié)目中的占比。其次就是在進行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季節(jié)或者地方特色改革新聞播報的主體框架,比如說春天新聞的邊框就可以設計成綠色,湖北的新聞邊框就可以設計成水鳥,提高信息受眾在接受新聞信息時美的享受。同時減少文字性新聞的播報,增加視頻類型的新聞播報,為了適應新媒體和部分信息受眾的個性化要求,可以將政策性文件放在電視臺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微博上進行發(fā)布,進而滿足大部分信息受眾的新聞需求。
2.4 適應融媒體環(huán)境
融合媒體的發(fā)展是市場和信息受眾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發(fā)展趨勢,所以新聞采編工作者一定要適應融媒體環(huán)境,提高自己在時代背景下的能力,充分利用和發(fā)展融媒體對于傳統(tǒng)新聞采編工作的優(yōu)勢,最終提高新聞在信息受眾中的選擇率。
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進行微信公眾號建設時,要保證微信公眾號和電視上播報的新聞有所差異,這樣能夠穩(wěn)定吸引信息受眾,其次就是在進行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建設時,既要包括這一個星期的新聞合集,同時針對在新聞中出現(xiàn)的有關民生政策的網址或者小程序做成簡易集合入口。比如說大學畢業(yè)生招聘會的報名網址,或者是新冠疫苗的預約網址,也可以是了解公租房政策的詳細網址。都可以做到微信公眾號的功能中,讓信息受眾不止在公眾號中可以接受信息,同時可以享受信息服務,增強信息受眾對于公眾號的粘性。
2.5 堅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新聞采編工作者無論在什么時代背景下,無論在什么科技條件下,無論怎樣改進工作方式和工作習慣,唯一要堅守的都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在進行新聞采編的過程中,對一切事物要保證客觀公正準確的采編態(tài)度,在面對天災人禍進行采訪時也要保證作為新聞工作人員的同理心。這是一個新聞工作人員必備的道德底線和素質。在這個基礎上,引導社會輿論,適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最終實現(xiàn)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目的。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新發(fā)展,在面對時代帶給新聞采編工作者的機遇和挑戰(zhàn)時,作為新聞采編工作者,應該保證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水平,改革新聞播報方式,提高新聞內容質量,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形勢,在堅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的基礎上,促進新聞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珺.基于媒體融合背景下紀錄片的新圖景探微[J].中國傳媒科技,2019,310(1):70-72.
[2]藍希.探究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chuàng)新途徑與方法[J].傳播力研究,2019,v.3;No.061(13):130-130.
[3]蔡劉明.探究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chuàng)新途徑與方法[J].科技傳播,2020,v.12;No.251(2):62-63.
[4]張潔.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發(fā)展趨勢與記者素養(yǎng)探微[J].記者搖籃,2020,No.599(11):101-102.
[5]吳軍.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chuàng)新途徑[J].名城繪,2020(1):592-592.
[6]孟允煌.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v.11;No.191(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