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然
比起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方式,信息時代的信息傳播介質形式更加豐富,其價值方向也更加多元。但從本質上來講,這種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方式直接影響到了新聞的存在價值,并對傳統(tǒng)的新聞機構提出了挑戰(zhàn)??梢灶A見的是,如果不能及時針對媒介融合來進行新聞教育改革,那么未來留給新聞的生存空間也將會越來越小。當然,新聞工作者也不能坐以待斃,可以利用新聞的附加價值來提高新聞的自身價值,從而使其能夠在時代的變化當中站穩(wěn)腳根。事實上,如果能處理得當,新聞的影響力還將能夠影響社會文化價值結構,甚至推動時代的發(fā)展。
媒介融合的具體內容
內容融合
在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當中,新聞的內容通常較為權威,在事件的描述上也較為準確客觀。但隨著新時代的推進,大多數地方新聞臺開始不斷擴充自己的內容,以提高傳統(tǒng)新聞的基礎影響力。在此影響下,如今的新聞內容更加變得多元化,也更加貼近民生。
渠道融合
在傳統(tǒng)新聞的傳播渠道當中,以紙與雜志為主體的新聞占比較大,但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圖片、文字、視頻、聲音、公眾號等方式也逐漸成了新聞傳播的新渠道。得益于傳播形式的多樣化,新聞傳播的效率也更加高效,其導向也更加準確。另一方面,信息數字化也使得各大新聞平臺能夠進行聯(lián)合報道,從而能夠提高大型活動的新聞播報準確度,更加高效地完成新聞的使命。
終端融合
在以往,不管是何種形式的新聞報道,最終將會集中在報紙或者是雜志上,以供人們進行閱覽。但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不管是圖片、聲音、文字,還是視頻,他們都將會以手機為載體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所以為了適應人們的閱讀情況,大多數的新聞排版都拋棄了傳統(tǒng)的排版結構,并嘗試運用不同載體來對新聞內容進行補充。終端融合不僅代表著新聞形式的融合,它還代表了閱讀人群的融合。在以往新聞的閱讀中,其受眾往往較為固定,但隨著手機終端率的不斷提高,新聞的受眾群體也逐漸變成了社會中每個年齡層次中的每個人。所以,如果不對其內容進行控制,很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的正常發(fā)展。
傳統(tǒng)新聞教育模式所面臨的問題
新媒介形式過于復雜
不管是圖片、文字還是視頻、公眾號,其設計成本都要遠遠高于傳統(tǒng)的新聞設計。所以如果想要提高新聞質量,則需要學生認真學習新媒體的運行原理,并根據新聞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最適應的傳播形式。不過,對于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來講,傳媒專業(yè)的相關專業(yè)課已經占據了其大量學時,如果對其進行新型的媒介教學,那么勢必要壓縮其正常的理論學時。從長遠利益上來看,這對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不管是學校還是學生,新聞傳播的學習成本也在不斷增加。首先對學校來講,除了要教授給學生基礎的新聞運作原理以外,還要對其進行現代媒介基礎運行原理的補充教學,以便學生能夠將新聞與現代媒介相結合。另外,在學校專業(yè)的安排上,學校也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來將原有的新聞傳媒學科進行仔細劃分,以對應現代媒介的不同種類。而對于學生來講,新聞媒介的增加也使得其要權衡不同媒介之間的發(fā)展趨勢。學校的資源畢竟有限,所以新聞教育的資源被劃分,學習內容的選擇壓力也會被變相地強加到學生身上。
缺少市場競爭力
信息化不僅促進了各種新傳播介質的出現,還催生了一批社會性質的新聞工作者。這類新聞工作者雖然缺少專業(yè)的理論教育,但由于其新聞播報方式更加多樣,所以信息傳播過程當中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反觀相關專業(yè)的學生,豐富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彌補經驗上的差距,更不能幫助其跳出理論的限制。而在傳播介質技術的學習上,由于學校的學習時長相對有限且受到資源分布的影響,所以大多數的學生都缺少傳播介質的實際操作練習。
新形式的內容處理壓力
傳統(tǒng)新聞雖然說面向于全體群眾,但是由于其受眾較為固定,所以在內容管理上也并不需要較多的限制。但隨著智能設備的不斷普及,新聞內容也逐漸影響到了更多受眾。因此在新聞內容的處理上,相關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對新聞進行分層處理,以免其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在一些負面、消極的新聞的處理上,就要采用管制處理,以免其發(fā)酵。當然,新聞的分層以及管制都需要巨大的運作成本,也是媒介融合帶來的巨大副影響。
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與新聞教育改革策略
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yǎng)
媒體傳播的相關院校要積極與新媒介進行融合,并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yǎng),以提高新聞媒體的影響力。比如相關院??梢試L試將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專業(yè)進行拆分,并擴充相關的實踐方面的學習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處理新聞的硬實力。如果學校的資源不足,則可以向當地的教育局申請,并嘗試聯(lián)合當地的新聞傳播部門,以獲取更多的新聞教育資源。當擁有充分的資源之后,學校就可以將新聞專業(yè)進行擴招,以彌補傳統(tǒng)新聞教學模式單一的缺陷。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則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實習崗位,以增加其實際的新聞處理經驗。
挖掘新聞媒體傳播的深層價值
新聞媒體要充分利用新聞的本身價值,給自身爭取更加廣闊的生存舞臺。由于新聞與當地的經濟發(fā)展綁定程度較高,所以相關人員也可以利用這一方面來強化民眾對新聞的既有印象。當然,一些新聞傳播者也可以與當地的一些其他基礎設施綁定,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穩(wěn)定的新聞閱讀圈。當然,在挖掘新聞深層價值的過程當中,新聞傳播者要遵守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即需要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之上,來對其深層價值進行挖掘。
加強外線記者的自身素質
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跨國采訪的任務,所以也需要外線記者加強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新聞采訪工作。在進行相關的跨國新聞采訪時,外線記者要堅守自己的原則,時刻將國家利益放在心中。在書寫稿件時,則要明確自身的立場與角度,在保證基礎真實性的同時,嘗試利用各種視角來對事件進行描述。另一方面,在采訪過程當中難免要進行團隊合作,所以一線記者也要加強其團隊合作能力,比如提前進行任務分工,以進行多角度的采訪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采訪活動難免會具有較強的危險性,而此時外線記者則要加強自身的危險應對能力,當危險情況出現時,保證自身的生命安全,保證采訪資料的完整性。
完善新聞審核制度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每個民眾都擁有了發(fā)布“新聞”的條件,但不同于其他的消息傳播,一些負面、消極新聞的發(fā)布甚至會造成社會的動蕩。因此,為了促進新聞媒體的媒介融合,相關部門也需要加強對新聞內容的審核力度,以便于為媒介融合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在現如今的媒介內容管理當中,相關部門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對新聞傳播進行規(guī)范:其一,加強新聞發(fā)布端的基礎管理。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以便于對一些影響較大的社會信息發(fā)布人進行控制,避免謠言的流出。清其二,對新聞建立分級制度。雖然說分級制度對于信息傳播的作用有限,但它可以使青少年錯開事件的發(fā)酵期,從而降低其受到的不良影響。
雖然說媒介融合給新聞傳播以及新聞教育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只要相關人員能夠把握住機會,就能夠實現逆襲,甚至還可以利用媒介融合來加強新聞傳播的基礎影響力。當然,相關從業(yè)者也要認清楚自己“逆水行舟”的行業(yè)處境,并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質。
(作者單位:福建法治報社)